你知道吗?把不需要的东西、欲望带在身边,也会不知不觉的带来压力和伤害。而你需要的东西、想要的东西,其实都比你想像中的少。了解这点,你将更加幸福。


图片|来源

看看下列的迷思,瞧瞧你能不能找到自己持有财物的原因。

迷思一:立志向上爬的持有

“要是我有 ,我就会/我看起来就会/我就会觉得。”

例如:

“要是我有房子,我就会是一个有担当的大人。”

“要是我有豪华轿车,我就会安全而舒适,看起来很富裕。”

“要是我有最新型的 3C 产品,就会很潮又很酷,生产力也会提高。”

“要是我有顶级的面霜,看起来就会年轻许多。”

“要是我有合适的收纳箱和衣架,就会把衣物收得整整齐齐。”

“要是我有适当的行李箱,胆子就会变大,敢出门见识世界。”

“要是我有大一点的桌子,就会常常请人来家里玩,交游更广阔。”

“要是我穿对运动服,就会按时上健身房,练出六块肌。”

“要是我穿对鞋子,别人就会觉得我很有品味、性感又自信。”

“要是我买对东西,我就会跟大家打成一片,幸福美满,人见人爱。”

可惜,我们一遍又一遍证明了这些想法没有一句是真的。

健行装备一直堆在车库里,根本没用过,跑步机变成挂杂物的地方。

关于拥有物品只有一条真理:就是当你持有某件物品,那件物品也持有你。你每天都以各种形式去照顾它,为它付出代价。

所有权始于一次购买或投注一笔资金。你要先付出一笔钱,看是要刷一张小小的塑胶卡片,或是拿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付现。你会振奋个一阵子(通常,紧接着便是低落的情绪),之后就要为所有权持续付出代价。你要花时间维护这件物品。你把心力用在自己的所有物之上,想着那些东西,为那些东西牵肠挂肚,或是懊恼自己在那些东西上花了多少钱。

你洒更多的钞票来保养物品,帮物品升级。如果你用信用卡付帐,那件东西的所有权甚至可能还不在你的名下。你可能是穿着别人的鞋子在趴趴走,因为货款还没结清,你也还在缴因而衍生的利息。我以前就是那样。我穿着别人的鞋四处跑的时间,前后有十几年。

一旦我们拿掉内心的期盼与情绪,再检视自己的所有物,就能看见那些东西的真貌。物品就只是物品。立志向上爬的持有是在添购装备,期盼自己摇身变成你想要当的那种人,或是得到你希望拥有的那一种生活形态。当你清掉那些东西,你开始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明白自己真心想要怎样的生活。然后,可以思考自己实际上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延伸阅读:一日丢一物计画:其实你的生活,不需要这么多东西

等你领悟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想要的东西,都比你想像中的少,这时便可以开始依据正确的理由去购物了。

迷思二:逃避痛苦的持有

我们买东西是想给自己买到愉快的心情。即使你认为自己不是购物狂,许多购物的习惯是不由自主的,而且兜了一圈后的根源往往是为了逃避痛苦。痛苦可能来自于:

无聊

“反正今天闲着也是闲着,去逛街好了!”你讲过这种话吗?本来你只是去店家晃一晃、打发时间,然后看到某件东西,赫然发现原来自己缺了那个东西。而且还特价!事实上你不必去购物中心消磨时间。登山步道、人行道、室内跑道都是走路的好去处。你可以爬山。你可以创作艺术作品、呼朋引伴、创业。等你清掉杂物,可以开始判断自己实际上想把时间拿去做什么事情以后,保证你打死都不想去购物中心杀时间。逛街治不好你的无聊,但好奇可以。 

分散注意力/拖拖拉拉

你搁置已经想了八百年的新计画,延宕一场棘手的对话,跑去离你最近的百货公司或开始线上购物。你不清理杂物,却去大卖场采购更多的收纳用品,打算拿来囤积你的东西。你将自己的希望与梦想束之高阁,因为你没有实践的时间、金钱或力气。逛街之类的事情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抢走了一部分的时间、金钱及精神。不仅如此,逃避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也会耗用你的精力。开始观照自己是不是在拖拖拉拉,利用其他事物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当作闪避痛苦的策略。

你曾经因为跟人分手或收到坏消息,就跑去瞎拼吗?购物或许很抚慰人心,可以暂时提振心情,暂时不去注意自己的痛苦。但我们得记住,分散注意力的效果是一时的,而在购物后浮现的懊悔情绪,会令你原本的痛苦变本加厉。那你还能怎样抚平破碎的心?不是只能靠购物、酒精、冰淇淋来疗愈受伤的心。想过找亲爱的朋友消磨时间、阅读你喜爱的书籍、大睡一觉,或是去大自然里走一走?

购物心理学:购物狂的真实世界:检视你是否有“强迫性购物障碍”

罪恶感

你因为工作焦头烂额,对于生活中那些你最应该关心的人,你也没空理他们,到了一周终了,你可能会想在周末补偿他们,带他们去吃昂贵的大餐或血拼。当然,这会让他们开怀一段时间,但他们真心想要的是你。他们不该只得到物质上的慰藉,你也是。与心爱的人共享时光,不见得要花钱。

我们购物的原因多到数不清,但是当你把爱的标的从物品转移到人及嗜好之上,你会觉得在购物中心打发时间是种折磨。


图片|来源

迷思三:以防万一的持有

清理东西的时候,注意“以防万一”这四个字,因为这四个字会不断窜出来。

每个人的“以防万一”品项都不同,但十之八九都跟下列的例子差不多: 

太大或太小的不合身服饰,“以防万一”你长胖或变瘦。 

从遥控器或其他玩意儿背面脱落的塑胶零件,“以防万一”你找到应该把它装回哪里。 

在近期内都插不进任何门或锁头的钥匙,“以防万一”它突然插得进某个钥匙孔里。 

前任男女朋友留下的运动衫,“以防万一”你们复合。 

即使住在热带也留着的滑雪杖,“以防万一”你搬回雪地又开始滑雪了。

这些理由或许很蠢,但你自己的某些藉口也不遑多让。我们听不出自己的“以防万一”当中的愚蠢与无理,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成整个句子。不要只说:“我要留着这个来以防万一。”说出完整的话:“我要留着这个,以防万一○○○。”以防万一什么?实际说出你认为可能遇到什么情况。

想要更多动力,就当着别人的面大声说出口。Theminimalists.com 网站的创办人约书华.密尔本 _(Joshua Millburn) 与莱恩.尼克迪穆 (Ryan Nicodemus) 提出了“二十/二十理论”,证明你清掉的“以防万一”型的物品几乎都可以在不到二十分钟内,就以不到二十美元的代价找到替代品。其实你通常不会需要去买替代品,只是当你知道替代品随时都买得到,你对清除东西的焦虑应该会下降。有了二十/二十理论,多少可以消弭这些恼人的“以防万一”物品所带给你的罣碍。当你明白自己是为了错误的原因在保存东西,放手也会比较容易。

猜你想看:极简 30 日挑战|与无用的广告小册子 say goodbye

保存东西来以防万一的藉口,是掺杂恐惧与习惯拖拉的综合乱源。我们保存东西,是因为我们还不太想放手,但这些以防万一的东西已经难得用上一次,或者我们根本也不爱用了。

去看看衣柜的最内层、收杂物的抽屉,或是看看你收在车库或阁楼上的箱子,你会清楚看到,那些以防万一的物品永远派不上用场。当我们说“我要留着这个,以防万一哪一天要用”,我们其实是在说:

我还没准备好。
我害怕放手。
我害怕会不够用。

对于想透过清除杂物、寻找更多平静的人来说,我们的问题不在于“不够”,东西太多才是问题。我们可不是只把“以防万一”的逻辑用在杂物和家中的物品上。在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因为恐惧而死命抓着的?承认吧,“以防万一”的意思就是永远不会发生,这让我们停止拖拖拉拉,激励我们放手,不再活在恐惧中。当我们告别了“以防万一”,可以开始好好过日子,以更有意义的方式付出。

你有什么迷思?每一个迷思都曾经让我不可自拔。

以前,我不觉得自己的东西带来了压力、伤害了我,直到后来我开始清东西,才发现生活里少了那些东西以后,压力也跟着变小。

当你洞察自己购物的初衷,以及你认为这些物品可以为你带来什么作用,你便会更清楚应该让什么东西进入你家及你的生活,也会更了解自己需要割舍什么。接着,在你清理杂物的时候,你放下的不会只是实质的物品。你也会放下与那件物品相关的压力与迷思。少了那些羁绊,你将感到自在轻盈。

为你推荐:一天丢一样东西:养成这个习惯,能提升幸福感

既然已经认识了那些迷思,你可以正视自己现在的所有物,承担当中的真相,以及作出日后要拥有哪些物品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