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疯传一款 Deepnude 软体,一键让女性照片变裸照。科技本为中性,但当人性不适时,女体往往沦为牺牲品。我们想问:什么时候科技的性别问题,能不再被忽视?

近日,一款美国工程师开发名为 Deepnude 的软体,因号称具有“透视功能”在全球窜红,流量一夕涌破 50 万。用户只要将女性照片丢入软体,藉由 AI 人工智慧技术,不到一分钟就能将其转变成裸照。网路上马上疯传“假裸照”,许多女性因此受到极大的伤害。


图片|来源

在一片挞伐声浪下,Deepnude 开发团队 5 天内火速下架软体,并表示:“世界还没准备好接受 Deep Nude。”然而,副本早已四处流传,自动生成的裸照猖獗释出。网路上,甚至有人开始兜售自己载好的或破解版的 Deepnude。“跪求老司机给载点”的留言没有停止,人们窥视身体的欲望,以及侵犯被隐私的怒火并不会因为原开发者下架而消失,更多关于这一个技术的道德争议正被讨论。


图片|来源

今天 Deep Nude 会下架,并不是要等世界准备好更低的道德标准,社会要开始正视:科技是中性的,但人性不是。我们不能不忽视未来,科技可能被用来恶意制作色情图片,报复、攻击或污蔑他人。

女性身体,凭什么是你意淫的玩具?

Deepnude 并不是女性身体被科技拿来开玩笑的先例,早在 2017 年换脸软体 Deepfake 释出,就有人将女星杨幂、朱茵等人的脸做成“假 A 片”。在中国,甚至有一款名为“原谅宝”的软体,只要上传女性照片,就能肉搜出她的私密影音及私生活历史。

AI 人工智慧一键脱衣、一键换脸、一键肉搜,让女性活在被廉价出卖的恐惧里。她们不知道哪一天,会不会自己就成为被舆论宰割的肉体。

一名匿名的合成 A 片受害者投稿《Huff Post》

任何东西被上传后,不可能被永远的删除,只会遭无止尽地转传。

我们再问,为什么要开发这一类软体时?收到 Deepnude 的回答却是:“我跟所有人一样,想实现 60、70 年代的 X-Ray 透视眼镜的梦想。我们只是想带给大家娱乐,让修图软体能做到的事,变得更简单快速。”他们打着完成所有人心底愿望之名,正在撕裂的其实是受害女性的身体和心灵。

我们无法想像,裸照或私密影片被摊开在太阳之下后,女性要花多少时间重建自信,才有勇气回到大众眼前。即使散播的是假的裸照或色情片,但仍有人认为合成照片就是受害者本人,这样的污名比血渍更难洗去。更严重的是,这可能不是一次性伤害,只要有人存有照片 / 影片,受害者每天都活在伤疤可能再掀的创伤中。

穿得少,就活该被一键脱衣?

用户在使用 Deepnude 后分享,如果上传穿得愈少的女性照片,能获得更逼真的视觉享受。有人因此警告女性:“应该穿多一点,自我保护。”然而,女性穿得多或穿得少,从来是个人选择判断,不应该因为今天她穿得少,所以活该被一键脱衣。

延伸阅读:【性别观察】闪亮亮黄包包私密影片背后:外流,难道只是“想红活该”吗?

我们观察到,社会仍然在责怪受害者,而非矫正有心人士的恶图。


图片|来源

此外,根据Motherboard》实测,Deepnude 只能够脱掉女性衣服,如果你上传男性或卡通照片,仍会出现女性阴部和胸部轮廓。开发者 Alberto 受访解释:“因为在网路,女性照片比较容易取得,未来也想开发男性软体。”我们想问,问题真的只是因为女性照片易取得吗?还是,这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父权结构。女体影像被滥用不是性别问题的个案,而是屡屡被迫沦为大众欲望载体的悲歌。

长得越正,越该被性骚扰?当伤害被视为对女性的褒奖

社群战火中,有人反呛 Deepnude 侵犯性隐私的言论,说:这其实是一种对女性的褒奖,女性姿色好才有机会被合成,甚至要受害女性的父母为此感到骄傲。


图片|来源

不过,为何这种对女性意淫的犯罪行为,是一种褒奖?“我欣赏你所以我才伤害你”、“我觉得你美才放你到 app里”,这种言论,就是在合理化骚扰,将伤害当成奖励。也是在暗示这整个社会,伤害女性是为了她好、是在称赞她。


图片|来源

这一种言论也体现,父权结构中女性被物化的现象。他把女性当成是物品,只用“外表”来决定他的好坏与资格。你穿得少,你长得美,就应该要展现给大家看,接受众人眼光的意淫和消费。Deepnude 上架时,更推出付费方案,只要你有钱,愿意花 99.9 美金,你就可以把合成后的 “Fake”浮水印去掉,让照片中的女性跟真的有裸照一样。

人工智慧的未来:触碰人性黑暗面

在科技快速进步的时代,法律始终慢了半拍,合成 A 片、合成裸照的女性受害者没有足够法律资源保障自己的隐私。目前根据 BBC 报导,只有美国弗吉尼亚州率先禁止了Deepfake 与 Deepnude,并在法律中扩大预防复仇式色情(Revenge Porn)的范畴。

延伸阅读:裸照外流不是你的错!遇见恐怖情人该如何自保?

Deepnude 侵犯女性隐私的怒火可能会随时间淡去,但科技应用的疑虑将持续存在。类似的事件或许还会发生,我们虽无法一一撤下照片,但可以让更多人知道:杜绝传播,不只是在捍卫受害者,更是想给世界多一点的温柔。

科技本是中性,但当它与人性欲望拉扯,很可能成为伤人的武器。我们该如何建立科技道德的防线,是未来法律、教育、研发等跨领域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