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党总统候选人杨世光,攻击总统蔡英文:“蔡英文没有资格讲下一代,因为蔡英文没有下一代。”我们试图盘点几位“性别失言”的政治人物,发现光是回顾过去两年,就已族繁不及备载。为什么我们总是容易护航,性别失言只是不小心?

7 月 2 日,国外最大性别新闻,是达赖喇嘛对自己曾发表过“如果接班人是女性,希望她长得更有吸引力一点”言论道歉。无独有偶,在台湾,新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杨世光,则攻击总统蔡英文,说:“我是统派,我是男人,谁是独派,谁是女人。蔡英文没有资格讲下一代,因为蔡英文没有下一代。”

直接攻击蔡英文没有生育子女,因此没有资格评论未来的教育政策,这无疑地是针对她的私人生活进行政治专业的质疑。


图片|来源

我们试图盘点几位“性别失言”的政治人物,发现光是回顾过去两年,就已族繁不及备载。

2019 年 6 月 4 日,独派大老辜宽敏说蔡英文“可以退位当‘国母’,让年轻男孩继承。”
2019 年 4 月 26 日,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郭台铭说妻子是后宫,“后宫不要干政”。
2019 年 4 月 26 日,作家吴祥辉在脸书说蔡英文是“政治淫妇”,定义为:“公然出卖党提名的同志,公开和党的竞争对手勾搭,十足的政治通奸者”。
2018 年 11 月 17 日,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影射陈菊是“肥滋滋的大母猪”。
2018 年 9 月 19 日,新北市市长侯友宜对女性主持人说:“年轻妹妹,你长得不太安全”。
2018 年 8 月 4 日,高雄市市长韩国瑜说“男人以天下为家,女人以家为天下” 。
2018 年 8 月 1 日,台北市长柯文哲,说〈一日幕僚〉影片点阅率破千万点击,可以让幕僚“学姊陪吃饭”。

除了台湾,国外也有许多媒体曾经整理政治人物的厌女言论集,包括 This Week 报导,2015 年 4 月 16 日,他曾在推特说:“如果希拉蕊连他的丈夫都无法满足,她怎么能够满足整个美国?("If Hillary Clinton can't satisfy her husband, what makes her think she can satisfy America?”)2018 年 2 月 7 日,菲律宾总统杜特蒂曾说,对付女性叛军,“我们不会杀妳,我们只会对妳的阴道开枪。”

也让我们看到,不分党派,不分性别,缺乏正确性别教育观念的政治人物,仍不在少数。


图片|来源

厌女政治逻辑:去女性、少女化、老女人化

2019 年 4 月,我们曾写过〈【性别观察】从“后宫”到“政治淫妇”,政坛何时摆脱女性噤声与性羞辱〉,谈这社会打压女性从政的两种主要论述策略,分别为“女性噤声”与“性羞辱”。不是打压女性言论,就是试图对女性的身体特征进行攻击。

杨婉莹教授亦曾于〈没有选择的选择──女性从政者的双重束缚〉分析,这社会对于女性政治人物的打压策略,往往不脱三种:“去/超女性化”、“少女化”以及“老女人化”。

当杨世光说:“我挺统派,我是男人”、辜宽敏说“穿裙子的人无法成为三军统帅”,正是一种去女性化的例子──作为“好的政治人物”,必得阳刚,必是男人。而至于女人,必然不是一种好的领导者。

毕慕瑜〈北农风波中的性别与亲属修辞:看媒体如何把吴音宁幼体化〉一文中,也整理前北农总经理吴音宁所受到的言语攻击。在许多媒体再现中,她被描述成一位不谙世事的年轻女性,试图强化她的柔弱无能,将其“少女化”,选择性忽略她的专业背景,削弱她的发言力量。

至于老女人,近年更常见于反对者对蔡英文的批评。快退位当国母、没有下一代、则更是一种针对年老女性的羞辱,彷佛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会渐趋成熟,而女性则只越来越没有价值。而至于年长女性,则好像只剩下“母亲”一种角色,如果无法扮演好慈母角色、没有子嗣,连带她的个人价值,都会遭到质疑。

同场加映:社会双重标准:女人50 岁叫余生,男人49 叫“渐趋成熟

性别失言,都是不小心的吗?

许多“性别失言”发生后,人们出来道歉,表示这是一句无心的玩笑话,无伤大雅。而事件就这么过去,被人们原谅。不过,这样的“失言”反覆发生,真的都是“不小心”的吗?

或许一方面,有可能这真的出于一种无意识偏见。

同场加映:D&I 策略间|你也无意识偏见了吗?真正的平等,不是包容而是共融

不过也有可能,这正是一种当代厌女现象的变体。人们对于性别政治正确已有初步认识,知道要性别平等、重视女性与性少数的声音,知道自己正在“失言”,但却并不当一回事。政大法律系王晓丹教授曾于〈告别厌女──在情感与关系中琢磨自我〉一文中写道:

当代的厌女现象并未因为女性主义的崛起而停止,却反而因为媒介、沟通与社群模式的转变,被特定媒体建构而风行的女性主义(popular feminism),同时使得厌女现象因而风行起来(popular misogyny),二者都是搭着新自由主义的列车,彼此互相加乘。

当“女性主义”成为人人知道的字眼,却反而让许多人感受到相对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好像过去享有的“歧视言论自由”受到限缩,以前我可以直接说这些话而不被受到社会惩罚,为什么 2019 年的今天,我要被骂?

作为性别运动者,其实不必对这种不断跳针的现状,感到气馁。王晓丹指出,其实我们反而应将这种反挫,视为一种性别议题已产生影响力的象征:

如今台湾的网际网路上开始出现污蔑女性的流行语,包括:女权迫害男性的“女生不想当兵就是女权自助餐”、嘲笑女性总是破坏社会秩序安全的“马路三宝”、讽刺女性只重钱财与外貌的“鲍鲍换包包”等。这些现象或许并不代表女性主义毫无进展,相反的,反而是女性主义已经具有影响力,引发厌女网络的惩戒效果。

面对“有意无意”的失言 我们可以怎么办?

蔡英文选择回应杨世光。7 月 2 日晚上,她在脸书写道:

今天媒体报导有参选人批评我“不是男人”,还说我“没有下一代”,没资格谈下一代的事。我从政以来,这一类的人身攻击从来没有停过。我的遭遇,也是很多台湾女性经常会遇到的困扰。(中略)也许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我接受公评,继续努力。但是,若是拿性别、生育状况来做人身攻击,这是否定女性,更是抹煞执政团队的努力。为了台湾的下一代,我们会继续努力做,认真做。


图片|来源

女人迷也曾发起“2020 总统大选前哨之女性同胞站出来”,收集女性选民对理想政治的看法。女性的声音,从来不该被忽视,如果你在乎,你可以发声,让人们听到。

作为关心性别议题的人们,如果你很焦虑,不知道能作些什么,除了持续关注议题,也包括可以练习对政治表态。也让攻击者知道,这件笑话并不好笑。这些伪装成“失言”的仇恨言论,不应该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