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时,我反覆阅读侯文咏的书《危险心灵》。总是一身反骨的思考台湾教育之于我的意义,最终仍得出《危险心灵》中的提问:“如果一间间应该传出学生嘻笑声的教室,听不到嘻笑的声音,应该充满健康活蹦身躯的操场,看不到活蹦乱跳的身影,那么它跟长达十二年的监狱刑期有什么差别? 于是我踏上了寻找一生志向的旅程,而你也在这条路上,对吗?

文|矽谷小美术 Chien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讨厌数学。

记得小学一年级时,我问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不用学数学?”妈妈说:“妳还要与它相处十二年。”“十二年?为什么?”我惊呼。“因为国小六年,国中三年,高中三年,加起来十二年。如果妳数学不好,进不了好大学。”妈妈笃定的说。我马上嚎啕大哭,为我横亘在眼前的悠悠十二年惨淡未来哭泣。而后来,我的确与数学缠斗了十二年,数不清的夜晚,我都在打捞溺水的 sin(θ) 与 cos(θ),或是在排列组合的迷宫里出不来。

国中时,我反覆阅读侯文咏的书《危险心灵》。总是一身反骨的思考台湾教育之于我的意义,最终仍得出《危险心灵》中的提问:“如果一间间应该传出学生嘻笑声的教室,听不到嘻笑的声音,应该充满健康活蹦身躯的操场,看不到活蹦乱跳的身影,那么它跟长达十二年的监狱刑期有什么差别? ”

推荐阅读:从危险心灵蜕变的谢政杰!黄河:“每个角色都是我的一部份”

大学以前的学生时代,宛如一场绵长的死亡,但“进不了好大学”的恐惧如影随形,我不能放弃与数学的斗争。

还记得当初是怎么填大学志愿的吗?是照父母的期望?遵照师长的建议?还是照志愿分数的高低填下来?或是你早明瞭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要选一个能写文章,又不会用到数学的系,最后我进了新闻系。

大一下学期时,我开始为 Lexus 的比赛写公关稿,大二时修网路多媒体学程的必修实习单位,为期一年的《大学报》。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做记者,过度频繁的人际接触对我而言如同精神轰炸。

于是我开始修不同学院的课,文学院、商学院、理学院、传播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像是玩大地游戏般的,几乎在所有学校大楼都上过课。这样的作法有个副作用,就是遇到不擅长的学科,我有时会搞砸,拉低我的总成绩。但现在回头去看,却是万分值得,这个过程让我慢慢厘清,哪些领域是有好感、可能继续发展的。

大三时修了一些数位内容相关的课,课程着重使用者研究、使用者经验分析,我们要规划 APP 的流程与设计理念。我发现自己更喜欢探索介面设计,胜过背后复杂的心理学、统计学分析。老师在评论我们这组的报告时说:“看得出来这组很用心,但介面下次不用做这么漂亮。”我才恍忽意识到,原来我该念设计系。

于是开始自学各种平面设计软体,如 Photoshop、Illustrator 等。出国念设计时,原本预设自己要走互动设计,却在修了一堂 3D 课后,踏上这条不归路。


图片|《危险心灵》剧照

我惊异的发现,我享受打造一个世界的感觉,做 3D 时,常常忘却时间的存在,回过神来已过了五六个小时。这样的经验与我后来读的一本书《心流》不谋而合:“研究中发现,当他们在从事为人称颂的事务时,都进入了另一种现实,一种有别于日常活动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时间感、存在感皆彷佛暂时消失了,人们专注并从中获得喜悦与满足。如同进入了一种‘自动运转’的模式中;这种体验像是自动流发而来,故称之‘心流’。 在心流中,人们拥有最佳的内在感受。专注,让他暂时忘却其它事情,藉以建立意识秩序,自身技能与行动契机得以互相配合;而努力克服挑战,更往往是最充满乐趣之刻。”

当然追求 3D 美术的职涯中,充满了挫折。我起步晚、美术基础不足,不时自我质疑,同时也要面对各种“我是为你好”式的关心。人们总是有各种藉口,去剪断他人的翅膀。疑惑时,我总去读各种知名美术的访谈,发现他们的路跟我一样充满苦头,但他们撑过来了。有些人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两到五年,下班后专心做作品,最后顺利进入产业。有些人曾被说:“你只是一个二流美术。”有些人则不断被规训:“你应该找一个真正的职业,不要幻想。”

他们身上共同的,是在困境中慢慢累积,并且内心和谐,甚至享受生命。我想原因无他,他们找到了所热爱的事物,或者浪漫一点的说,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我有时觉得这也是一种“迷恋”,而认真是拼不过迷恋的。

推荐阅读:【职场通信】如果你感到迷惘,证明你正走在路上

我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游戏美术,偶尔会有小学生来公司参观。有次有个孩子拉了椅子在我身边坐下,简单自我介绍后问我:“我能了解妳每天工作的大致样貌吗?”我一边解释,他一边做笔记,我问他:“这是学校的作业吗?”他说:“对阿,下礼拜是我们班的职涯日(career day),我们每个人要选一个感兴趣的职业,去访谈,或是跟着上班一天,然后职涯日上台报告。”看着他稚嫩的脸庞,我心底漾起无限温暖,那个七岁哭泣着不要学数学的我,也在那刻被治愈了。我打心底期盼,长大后的他,也能找到心中所爱,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目标在哪,那就勇敢的去尝试、去失败,在那过程中,答案会越来越清晰,也在这趟旅程中,越来越了解“自己”,你是谁、你爱什么,你要往哪里去。

在美国的岁月,充满与自我的独处,我始终在解着人生的证明题,而“做自己”是我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