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平绘本,到性平教育网站,迷人来稿带我们一步步拆解:针对性别教育,亲子如何突破框架,不只起心动念,更要行动。

文|叶奕均 Adrian Yeh


图片|来源

聊聊“性别”教育:一堂亲子共同的必修课,越早修越吃香。

几天前,我回母校探访了以前所教导我的老师,并和她闲聊了一段时间。当聊到我的生活近况和未来的发展时,她便问了我:“身为一位专攻妇女和性别研究 (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的学生,你未来要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回馈台湾?”

我告诉她:“把妇女和性别研究与幼教做结合,并进一步地写成教案、设计成适合教导孩子们的课程,是现在为学生的我未来要去从事的工作。”因为我提到了“性别”教育,老师便娓娓道来她自己对此课程在台湾教育体系下规划之看法,虽然老师很积极地对我诉说着性别教育在台湾的实施及改革,但我还是能隐约地感受到老师对全民公投结果的失望。

对我而言,妇女和性别研究(“性别”教育)是一门再正常不过的课,这门课不但能带领我们去突破框架,也能无形地帮助我们消弭对人、事、物的歧见;但是,有些父母们却极为的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们接触性别教育。说到这里,我不仅唤起了一些记忆,还记得在“2018 年中华民国全国性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后,我看到了一则新闻报导,文中记者写道:“一位妈妈含泪抗议,不接受在国民教育各阶段内实施性平教育、性教育以及感情教育等课程,原因是害怕伤害到自己孩子的幼小心灵,并且担心孩子变成同性恋。”说实话,那位妈妈不愿意让自己孩子学习性教育的原因真是天马行空。看到了这样的新闻报导后,我变得更加担忧现代台湾孩童们未来,也因为这样,我更加确定了要以撰写性别相关的文章和独自推广性教育的方式,慢慢地、正面地影响周围的人们(父母们)。

相信这是许多人都能观察到的一个社会现象:“台湾不断地进步,但令人鼻酸的是,部分台湾社会大众的思想、包容度、同理心、态度、所作所为,没有办法以同样的速度跟上台湾的进步,甚至还很守旧、保守。”我们不许继续地被框架束缚,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要突破(性别)框架,而不是继续活在充斥着老旧思想的泡泡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各位父母们)做一个全面的性别教育阐述。

延伸阅读:脱裤、变装,和性别学校教育

妇女和性别研究 (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是?


图片|来源

因为有许多人问我有关“妇女和性别研究”的问题,因此在进入文章主题前,我将介绍(1.)此研究的历史 / 创建此研究的缘由(2.)此研究是在学什么。

促使“妇女和性别研究”诞生的最大因素来自于美国 1960s - 1970s 间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的推动,尤其是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s)以及女权运动;次要的因素来自于学生运动(Student Activism)的崛起,以及越来越多女性们前往大学就读的关系。加上,在 1960s - 1970s 这期间,有着形形色色背景的学生陆陆续续地前往大学的关系下 (如:退伍军人、已婚 / 未婚人士、不同经济背景、不同种族 / 抱有不同伦理的人、有着不同性倾向的人等等) (*以往入学的新生们几乎是高中毕业、并接着就读大学的男生们居多),传统框架被打破了,许多学生们和教授们也在校园中建立了崭新的文化和课程。从中,势力大幅地涌出的团体为“女权激进主义的学生们和教授们(当时为女性们居多)”。因此,在 1970s 这期间,她们顺利地创立了“妇女和性别研究”。此研究成为了含括和融合女性们在校园中的一个过程和印记。

再来,关于此研究是在学什么,我将引用一篇学术文献中的一句话:

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 situates civic engagement in a unique curricular context. With the discipline’s historical roots in activist movements, its social justice mandate, and its reflective approach to its own knowledge production, 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 offers students a distinctive method for learning how to grapple with the tensions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ivic engagement contexts.

简单来说,“妇女和性别研究”带领学生们探究妇女研究(Women’s Studies)(探讨女性、女性主义、性别身份、政治)、男性研究 ( Men’s and Masculinities Studies)以及酷儿研究(Queer Studies)的历史、社会运动和理论等等,并以“结束性别不平等 / 压制(Ending Gender Oppression)”和“挑战传统的模范(Challenging Traditional Paradigms)”作为学术讨论的中心。

亲子间的性别教育
  
图片|来源

除了在学校里吸收知识外,父母给孩子的教育也将影响孩子一辈子。在这里我将提供给各位(父母们)一些可以作为在家中教导孩子们性别教育的教材:

在提供资源前,我将对各位父母们说一段话:

为了让孩子们逐渐地建立“同理心”,并且有着对“多元与共融”的认同,希望各位父母们能接受与以往不同的性别教育方式,一同与孩子们突破框架,让孩子们自由地做自己,而不是无形地让孩子们受到传统性别角色的制约和社会期待的压力。

资源一:“性别教育”主题的童书绘本 (适合提拱给12岁以下的孩童)

几个月前,教授发邮件给我和其他专攻妇女和性别研究的同学们,告知我们不久后系上将会举办一个有关性别教育的讲座,演讲人是一位从事撰写“性别教育”主题之童书绘本的作家。当时,我抱着很普通的心情去参加此讲座,但听完讲座后,我不禁兴奋了起来,终于找到了一个能有效地教导孩童们性别教育的方式。其中,演讲人说道:

We bring visibility and positivity to the reading landscape of children everywhere!(我们把能见度和正能量带入了儿童的阅读内容中!)

他也阐述:“阅读性别教育相关主题的童书绘本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一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1. 有助于促进儿童品格的健康发展
  2. 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
  3. 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 有助于让孩子扩展知识面,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以下我将分享此演讲者的(部分)作品:


这是一本教导孩童英文字母的绘本,主题内容为同志游行(Pride)。 图片|Hernandez and Firebaugh,2015


C 代表 多种的颜色。我们所握着的彩虹旗是这些丰富色彩构成的。图片|Hernandez and Firebaugh,2015


D 代表 “不重要”。我们从哪来 / 我们有着哪些身体部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很美。图片|Hernandez and Firebaugh,2015


R 代表 彩虹。我们知道:有着彩虹存在的地方,同时也有着人与我们庆祝性别多元平权。图片|Hernandez and Firebaugh,2015


  

图片|来源

Flamingo Rampant 是此英文字母绘本的出版社,它也出版了许多富有女权、LGBTQ、正能量和多元种族内容的英语儿童绘本。

此外,我将分享一篇文章的连结给各位(父母们),这篇文章介绍了八本以同志婚权和多元成家为主题的“中文”童书绘本。鼓励家长陪伴小孩一起阅读,共同对性别教育有基本的认识,并透过性别教育的养成、凝聚,一同突破框架、创造更多元友善的社会环境。

资源二:“性别平等教育”全球资讯网

(教案影音资源:适合提供给15岁以下的孩童/书籍:有着成人/青少年/儿童之区分,能选择(购买)适合孩童阅读的书籍。

这是我个人很推荐的学习网站。进入网站后,点选“课程教学教材与研究”,将会显示出“教案影音资源”、“书籍”、“论文”、“期刊”以及“教学参考资料”。各位(父母们)在此网站能获得许多适合孩童学习的性别教育资源,希望各位能一同带领孩子们接触性别教育,让孩童瞭解尊重的重要性、消弭歧见、无忧无虑地做自己。


这是“教案影音资源-校园篇”的页面。图片|来源


这是“书籍-青少年”的页面。图片|来源

亲子间的性别教育:一块走向“多元共融”社会的重要拼图


图片|来源

“性别”教育早已自然而然地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家庭 / 亲子教育能够踏实又如实,各位父母们的首要任务是:“陪伴孩子面对真实、迎向自由”,用进步开放的言语行为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来教导孩子们、营造一个有容乃大的社会,并迈向一个更平等、更有善、更多元共融的台湾。

延伸阅读:你该重修的《性别平等教育》:不要再有下一个彭婉如与叶永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