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女书店负责人吴嘉丽女士。为何愿意投身性别运动?原因是,美国留学返台后,结识妇女新知的李元贞教授。她笑着说道:“你周遭的朋友在关心甚么,自然会深刻影响到你。”

文|刘郁葶


图片|刘郁葶摄

受访者简介

吴嘉丽,华盛顿大学化学博士,专精苔藓植物化学、关注科普教育,为台湾着名的化学学者。她同时是女权工作者,曾任考试院考试委员、台湾女科技人学会理事长。她曾任妇女新知杂志创刊之社务委员,其后担任妇女新知基金会第三届董事长,致力推动妇女权益与性别平等教育。

弯进恬静小巷,一间独立的小书店,温柔地坐落在转角二楼。拾级而上,推开门扉,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的布景,柔和的灯光流泻在书柜上,空气中弥漫着惬意的气息。她,是标志台湾妇运轨迹的女书店,成立于 1994 年,是华文地区第一家女性主义专业书店。

女书店的负责人吴嘉丽女士,身兼“淡江大学荣誉教授”和“女权工作者”等身分,原本预期她将不苟言笑,依其权威凛然受访,此番想像却在第一眼见到她时,烟消云散。她眉宇间绽放着温柔的坚定,言辞间谈笑风生,散发着让人自在的亲和力,我们便在温和的氛围下展开对谈。

开放的外国生活、朋友的扶持  成为今日的她

在 1950、60 年代,当时的吴嘉丽仍是学生,用功的她自嘉义女中保送至台大化学系。她说,当年大学毕业后只有两个选项——当老师或出国念书,班上同学几乎全都选择后者,后来同班回来台湾的只有三位,而她,是全班第一个返台的。

吴嘉丽的专业是植物化学,在美国念书时,经常目睹各种社会运动,如反越战、游行抗议、罢课罢工、公听会,这些在当年台湾的街头上是看不到的。能够亲身经历,让她备感深刻,她开始关心社会,想为台湾做一点事情。而吴嘉丽接触“女性主义”的契机,则是在回台后结交了挚友李元贞教授(淡江大学中文系),李元贞老师和一群朋友都关切妇女议题与当时的社会现况,她便在好友的影响下,参与妇女运动、成为女书店的负责人。她笑着说道“你周遭的朋友在关心甚么,自然就会深刻地影响到你。” 吴嘉丽表示,正是因为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她愿意长年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

吴嘉丽在 2002 年时借调考试院,担任第十届的考试委员,推动取消数项国家公务人员考试的性别限制。问及她为何有这番勇气起身质疑现存体制,她谦逊地说道:“那是因为有妇女团体在背后支持,任何一件事情,靠单打独斗很难走下去,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勇气。”她也强调,“任何人的捐献和热情都是有限的,做一件事情要让自己觉得有成长和收获,才会想继续走下去。”


图片|刘郁葶摄

跳脱传统与不平等  女性应当有自己的专业

谈及过去的性别意识,吴嘉丽认为性别的区隔与不平等,在求学时期未必显见,但进入社会时,就会有强烈的感受。对女性而言,一方面,过去不少行业有单身条款,一结婚就要你辞职。在应征工作时,雇主会问女性是否有男友、是否计画结婚生育等问题,若回答是肯定的,雇主常会要求女性处理完再来上班。另一方面,女性婚后怀孕,常会受到压力,希望她生完小孩再工作;孩子出生后,又会被要求等小孩上学后再工作。她语重心长地说:“十年不工作,妳还有机会吗?专业都没有了!”,强调女性应走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拥有一技之长。

期许家人支持与社会制度 利于女性出走

女人在进入婚姻的关系后,往往会被期待放弃自己的职业,以照顾好丈夫与子女。吴嘉丽认为,她之所以能在众多角色中取得平衡,并找到自己的价值,可由“小我”和“大我”谈起。

就“小我”而言,她和先生都有各自的专业和活动,她很感谢家人的支持,让她能够走得出去,不被家庭束缚。吴嘉丽也提及,以前某日晚上八点打电话给一位女性友人,却惊讶地发现她仍在煮饭烧菜,而她的丈夫则在看报休息。那位女性友人的丈夫认为回到家后,一切工作都该由女人完成,忽略女人工作下班后也会疲累,甚至说:“妳那算什么,我这个工作才辛苦”,言辞中流露出轻视女性劳动的态度。因此,她鼓励女性结婚前认清对象,“不要为了婚姻而婚姻”,一定要知道走入婚姻是怎么一回事。

至于“大我”,她认为国家政策应有利于女性走出家庭。适合女性生育的年纪,往往和在职场上冲刺的黄金时期重叠,在此人生的尖峰时期,各种计画排山倒海而来,许多女性深怕无法兼顾,只能在生育与工作间择一。因此,政府应当审慎思考,或许少子化并非单单是女性不想生育,而是什么样的制度结构,不利于女性成为母亲,并想尽办法改善。例如:推动弹性工时或远距工作,形塑利于女性的工作文化;订定健全的产假、育婴假制度保障女性权益;增加幼教师资、设立完善且可负担的托育机构,让女性能安心投入职场。她期许政府能建立优质的社会制度,让两性在工作的同时,也能享受天伦之乐。

延伸阅读:女人的幸福仕事|生育该是国家的工作责任,不只是女人的

用女性的沉稳内敛 温柔地证明自己

过去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被教育要温柔体贴、不要表达太多意见,当女性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时,其能力往往会遭受质疑、被指摘为“霸道蛮横”。她表示当今仍有许多男性,不习惯女性主管,意见不合时,就会抱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戏谑地说:“这就是女人家的想法嘛!”她认为,传统偏见一时或许难以改变,当面临这般处境时,女性不必急于反击,而是“用长时间的成果,让别人看见,让男性不得不接受。”

2016 年美国华府智库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公司的董事会若是有女性,或女性比例比较高,股东权益报酬率会比全男性的董事会高;另外女性主管占 3 成的企业,相对于都是男性主管的企业,获利高出6个百分点。通常女性较稳健内敛、不冒然行事的特质,让公司免于风险,因此现在企业也鼓励女性进入董事会。

吴嘉丽表示,男性领导者当然也有不适任者,但是大家习以为常,所以人们不会特别注意。女性则不然,因为身居领导者不多,所以一当出错或表现不佳时,就会显得特别突出,人们容易归咎于“女性”这个角色。她相信当社会上有更多的女性担任领导时,大家就比较能区隔个人因素,而非直接贴上性别的标签。


图片|刘郁葶摄

待进步的公投 慢成长的台湾

谈及公投的结果,吴嘉丽认为此次公投就像是投石问路,让人民开始有意识地讨论议题,但仍有许多需检讨的层面。例如:沟通不充足、题目暧昧不明、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且绝大多数的人民未仔细探究议题即进行投票。她指出,台湾公投制度可以参考借镜瑞士,每年公投议题不可超过 4 个,让人民充分理解议题内容。

至于公投的题目设计与呈现方式,她坦言台湾人民缺乏经验,在公投的落实层面,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 吴嘉丽认为,如今的台湾,在妇女权益与性别包容上,跟过去相比确实有些进展。“台湾是有在进步的,只是步伐很缓慢。”她表示,在她生长的年代,社会是还不太能接受单身的,离婚更是被污名化得一蹋糊涂。然而,现在很多人可以大方地说我还单身、我离婚了,这就是价值观进步的成果之一。她认为,假如你的身边有朋友是同志,你看他(她)其实和我们一样,相信社会会逐渐接受。

走出成绩的象牙塔 将青春投入社会

访谈的尾声,吴嘉丽勉励身为学生的我们,胸襟要开阔,多参加团体活动,才会有更丰富的学习经验。她表示,过去台湾的学生被关在象牙塔里面,只为了考试而读书,考完后通通忘记,学习沦于表面的形式。她鼓励我们走出小团体,参加多元课外活动,走入人群,才会看到团体间不同的运作方式,以及其中的问题。

尽管世界不完美,吴嘉丽却不因此失望,从她熠熠生光的双眸中,看见她相信社会将改变的信心。多么幸运,我们能在这平淡的午后,搭上时光机,回顾台湾社会性别权益的进程,不论是外在地位趋于平等,或内在价值认同更加多元,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场温柔而坚定的革命,正不断地在社会的角落悄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