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日本经典爱情电影《情书》,从过去纯粹的恋爱,看回现代社会常见的速食爱情。尽管恋爱模式改变,但在恋爱里头不变的是“回忆永远能够推动自己向前”,想起过去的事,某种程度上也会反过来影响现在的自己,献给深陷回忆里的你,我们一起慢慢往前走吧。

文|刘宜翎

我闭上眼睛躺在冰冷的雪地上,憋住气感受着你不能呼吸的痛,仰望天空,是为了看清楚你。

音乐,是潜藏在皮质表面底下,通往灵魂更深处的呐喊。在看完《情书》至今,我仍时常带着耳机,品味着由 Remedios(崛川丽美)自创的电影配乐,Soundtrack 如火车行驶在铁轨般,一次又一次的,带领着我,回到 1995 年的日本小樽市。

一个空拍的长镜头,跟随着女主角渡边博子揭开了《情书》这部电影的序幕。《情书》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在 1995 年拍摄的经典爱情电影,虽然名为爱情,篇幅却着重于生死与回忆的力量,挖掘了深埋二十年的纯粹暗恋。


图片|《情书》剧照

双手合十,凝视着墓碑上你的名字。 “藤井树你好吗,我过得很好” 电影叙述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发生山难之后,因为悼念爱人,忍不住提笔,将手写信寄到未婚夫国中时期,位于小樽市的旧址,“一个早已变成公路的家”。 原本不抱任何希望的她,却收到了来自天堂“藤井树”的回信。

片中的博子,深爱着未婚夫,即便三年逝去了,仍然没有从中得到解脱,她困在了名为爱情的牢笼里,她渴望揭开的,是那些在树死前,仍然未解的神秘面纱。

反观现代社会,对爱情的舍离,不似电影那般矫情,也难像《情书》那样纯粹,在真实世界中,有多少人能深藏自己的感性,云淡风轻的掩住内心的波涛汹涌,泰然自若的面对自己深爱的人?

“速时”,是现代社会较为普常的爱情观,人们不再只是满足于工作上的效率, 现在,似乎连爱情也是。

通讯软体的发达,便利的让人们忘却了“等待”升华的美好期待,大家越来越难承受长时间不确定性的折磨关系,书信这种字里行间潜藏的深情浪漫,已逐渐退居幕后,因此,在观看《情书》这部电影时,我是格外感动的,因为它足够特别,所以经典流传。


图片|《情书》剧照

出于好奇吗?我想更多的是余火残存的希望,这封寄往天国的信,不只是追思,更是一颗心,提在了身上,却再也没有放下来过。

在远方,正疑惑看着信件的,是与博子有着近乎一致容貌的女人。原来,她是未婚夫同名同姓的国中同学,也叫“藤井树”。这封回信其实不是来自天堂的天书,而是未婚夫同班女同学“藤井树”的回应。

收到回信的博子,像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她的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并执着地,将其视为救命的独木,紧紧的抱住。

推荐阅读:岩井俊二《情书》:那一年我们,热烈爱过的痕印

为了让博子尽早走出阴霾,陪伴在她身边的秋叶先生,偷偷的将信寄给了远在小樽的“藤井树”,真相浮出水面了,博子只是低着头默不作声,斥责着秋叶的无理。

秋叶何尝不希望博子能挥别过去,重振生活。三年过去了,博子未曾前进未来,反倒固执地活在过去。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在面对情感混乱与生活失序时, 都在滞留中,流连于过去的美好,旁观者的道理我们听不清,因为我们甘愿蒙 蔽自己双眼和耳朵。

“全都是些不好的记忆,从开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国中时期,因为同名同姓的关系,藤井树搭档总被鼓吹是一对,“藤井树”飞快地打着键盘,那些她自认为,早已忘掉的记忆碎片,像玻璃上的雾气,被慢慢地擦拭清晰。而她,也在与博子的书信往来中,重拾了许多过去美好的回忆。

我想是贪婪吧,博子对于树的眷恋,即便他们相爱,对于树的一切,博子仍然怀着童稚般的好奇心,像是看透他,又好似从不了解他。

博子这些呢喃、抱怨和思念,都将与清晨的雾气一同向上发散,远眺山云,好似炊烟,藤井就在那里。博子步履蹒跚的走在雪地上,虽然步伐沉重,却也如缴械投降般,步步褪去了背在身上的枷锁,我想,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

至始至终,博子一直在探求的,是未婚夫藤井树深埋二十年的青涩暗恋,也是“藤井树”重新拾回的宝贵初恋,书信往来横跨两个近乎一致模样的女人之间,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揭晓谜底终于放下自己的深爱,一个抽丝剥茧重新拾回自己的初爱。

推荐阅读:写一封信给过去曾经流泪,曾经受伤的自己

或许当时“藤井树”是喜欢藤井树的,只是后知后觉,不懂得那就是喜欢,从岩井俊二唯美的镜头语言可以略知,那些名为“喜欢”而不经意的感官行为,都如花朵绽放般,悄悄蔓延在“藤井树”与藤井树之间。

整个电影情节都贯穿着导演所说的:“回忆是推动自己现在的一大动力,回忆起过去的事情,自然会发现一些过去与现在的连带关系,甚至反过来影响现在的自己。”通过书信的往来,他们都放下了一些、拾获了一些,如果没有通信,就没有回忆,没有回忆,就没有推动,没有推动就没有舍,没有舍,更不会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