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已经受不了我的家了,但如果摆脱家庭,会不会从此“失根”?

亲爱的谘询师:

你好。 即将踏入 28 岁的我最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当中。 在这个年纪,没有男友,没有存款。而且我上个月辞职了,新工作尚未稳定,也就是说收入不稳定。

想转行很久了,做工程师三年了,从硕士一毕业到现在。 每天都很痛苦。 我在离父母家很远的地方工作,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过着非常规律的生活。 和别人合租房子。这样的一成不变且没有起色的生活状态让我窒息。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妹妹和我妈在家也隔三差五地吵闹。 我妹妹上初中,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 她们经常在家里大吵大闹。 每次都让远在他乡的我夹在中间,远端调和她们之间的矛盾,也一次次让我想起我青春期时我妈对我的教育方式。 没有离开家以前不快乐的时光常常回到我的记忆里。 去年我回家待了几天,她们为了一些很琐碎的事情大吵,我妈还动手了。 我在一旁呆住,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妈和我妹吵完,看着我,问我:你委屈什么啊你? 那一刻,我决心要彻底远离这样的家庭气氛。无休止的粗暴争吵,无处安放的消极情绪我都不想再经历了。

当我把自己从这样的家庭气氛下切割出去之后,内心并不是轻松愉快的。 还是很沉重,孤独感更重,因为世界上我唯一可以停靠的港湾也没有了。

前几天,我又一次得知她们在家为了写作业的事情吵架,动手。 我妈非常生气地跟我诉说我妹的“斑斑劣迹”,还说我妹比较听我的话,让我去跟她谈一谈,劝她端正态度,好好写作业。 第一次,我不再把自己青春期的经历和感受代入到她们之间,我说这是你们之间的事情,我不好插手。 我没有去劝我妹。 可是每次我和我妹视讯,我妈都会用发信息让我问我妹作业写得怎么样了。 因为在她看来,她管不住我妹了,而我妹比较听我的话。

可她不知道的是,我不想管。 因为每一次调和她们的矛盾都让我心疼自己。 我在我妹的那个年纪,没有一个大姐姐替我说话。 我妈教我没有方法的,想骂就骂,想不理我就不理我,对我爸也是。 那些年我和我爸承受了数不清的情感暴力。 读了大学以后,我一点点梳理自己的情绪,读书,写日记分析,和朋友谈心,渐渐摆脱了阴影。 也发现我妈也不是恶魔,她心里也住着一个小女生,渴望被爱被呵护。 她那些强硬的态度只是她应对周围环境的铠甲。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以前我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常常说出一些很伤人的话,不仅伤害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因为这样的自己我也不喜欢。 这几年我慢慢去摸索,试着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有了这些经历,我最近开始重新计画未来。 希望能成为心理谘询师,去说明更多人。工程师到心理谘询师是非常大的一条鸿沟,如何迈过去我自己没有答案,所以我非常焦虑。 也有点讽刺,因为现在的我连自己的焦虑都开不出方子。

人生的这个 U-turn 到底应该如何去应对呢?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谘询师回覆一

你好!

我是心理谘询师樊瑞娟,看到你的来信,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很努力的女孩,努力的要摆脱过去家庭成长的阴影,诚实的剖析自己,面对自己。 但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缺乏支援的焦虑,前途未知的迷茫和难以完全突破家庭影响的无力。

一个人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打拼,其中的辛苦和孤独我可以理解,因为我也是这样走过的。特别是经历失意挫折的时候,多么希望有个人能够给予一些支援陪伴,所以你渴望能够有一个男友,一个哪怕遥远但温暖的家庭,都能给此刻的你更多的安全感。可惜的是,这些在现实中都不存在,你的失望、难过、愤怒、甚至是怨恨都是可以理解的了,而在这些复杂的情绪表面,是难以控制的焦虑。

你说妈妈和妹妹的互动让你想起了很多痛苦的往事,是的,看到妹妹就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当年的你也被妈妈批评指责,全然不顾及青春期的你是多么渴望家人的理解。你的内心也有一个恐惧胆怯的小女孩,渴望被爱被理解。 妈妈和妹妹的争吵唤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复杂情感,害怕,无助,愤怒,还有一点点的自怜,妹妹还有一个姐姐可以求助,过去的自己更加孤立无援啊!

我欣赏你可以对妈妈说,你和妹妹吵架是你们的事,我不好插手。是的,成长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划清楚和父母的界限,你做你现在能做的,能给予的,超出的,就会消耗自己,而你现在更需要能量。 听起来你现在更需要能够稳定情绪,尽力面对新工作,那么我认为能够暂时隔离家庭的影响是必要的。 似乎你没有直接对妈妈说你并不想管妹妹,也没有告诉她你现在焦虑的状态,我想这有你的顾虑。 或者告诉妈妈你不想管会让你感到内疚? 或许即便告诉她你的焦虑也难以获得支援,反而增加焦虑?

如果是这样,看来母亲的内在更缺乏力量,所以才把这些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而你,没有其他选择,你需要告诉自己,我已经 28 岁,不再是个小女孩,我可以自我承担,自我负责,让 28 岁的女人保护内心那个小女孩,陪伴她慢慢长大。 为了保护自己,这段时间里,你需要隔离其他人可能给予的负面影响和伤害,这不是自私,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说明别人。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这是一条不容易的路,如果实在感到困难,你当然可以寻求支援说明,只是需要在内心告诉自己,或许小的时候没有被好好对待,没有学会如何肯定自己,爱自己,那么长大了只有自己重新学习。 改变的责任在自己,不再指望其他人来负责。当然,我不是说你不可以伤心、难过、不满、愤怒,这些曾经未完全表达的情绪还卡在内心,需要释放,哀悼,才能真正平静,那个小女孩的委屈需要被充分看到。你很善良,尝试去理解母亲的不易,的确,父母也有父母的局限,她们这样做,或许过去也这样被对待,她们内心更加无力弱小,无法面对,才会用暴力的方式来表达和掩盖,你看清了这点很好,但这不代表你的伤痛就此疗愈了。

你过去采取了一些自我疗愈的方法,比如写日记,读书,和朋友谈心,这些都很好,然而在我看来,目前你的状态显然还远没有疗愈,也不必苛求,这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你可以做什么呢? 就像前面说的,学习做内在小女孩的好妈妈,肯定自己,鼓励自己,支援自己,照顾好身体,吃好每顿饭,喝好每口水,善待自己就体现在一点一滴中。

你还可以亲近能够给你滋养的人,没有男朋友没关系,或许还有朋友,老师,主动打一个电话说说你的现状,哪怕他人的一句关心,一个鼓励都会让你有更多前行的力量。 最后,在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说明,让这个过程有一个见证人和陪伴者,会加速疗愈的过程,这同样是对自己的善待。

前面说了如何处理现在的情绪,总结一下,我认为就是隔离负面影响,保存能量,善待自己,平稳度过新工作适应期。下面再来谈谈转行的问题。

你说你硕士毕业工作做了三年工程师,感觉工作一成不变没有起色,让你感到窒息,想转行做心理谘询师。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首先,你不想做工程师是因为不喜欢,不擅长还是因为工作遇到困难无法突破? 如果是后者,那么任何一份工作都可能遇到瓶颈。如果水性不好,仅仅换个水池游泳是无济于事的。 寻求突破有很多方法,找领导同事请教,提升自己专业能力,补充新知识等等,如果这些都无效,那或许还是情绪所致的能量不足,需要从身心两方面同时调整。

倘若你喜欢心理学,对人感到好奇,同时因为自己的经历想要说明别人,那也很好。 在转行之前,我想还需要对这个职业再充分瞭解。 你可以找机会至少访谈三个从业者,听听看心理谘询师这份工作究竟是怎样的,需要做哪些准备,对从业者有何要求,可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未来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你需要投入和付出什么。 评估一下这是否是你想要的,你愿意承担的。 选择工作有几点,一个是要瞭解自我,一个是要瞭解工作,对自我的瞭解需要在生活中自我觉察,发现自己真正热爱什么,擅长什么。如果一时看不清晰也可以寻求心理谘询师的说明。

我本人也是转行学的心理学,不同的是,我大学毕业考上了心理学的研究生。 我瞭解年龄越大在做选择的时候更需要勇气,但我认为能够追随内心真正的向往是值得的。同时,需要提醒的是,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谘询师是一条漫长的成长之路,急不来,当下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积累,看清楚当下的需要做好眼前事比较重要。

只要明确方向,就不怕路途遥远。

祝福你!

谘询师 樊瑞娟

谘询师回覆二

你好,听起来你目前生活中因为辞职留出了相当一部分的空白,让你感到焦虑,但也让你有空间,回顾自己的一些过往经历并思考未来。

印象深刻的是你和妈妈的关系,虽然你没有提到和妈妈的直接冲突,但是妈妈和妹妹的吵闹打骂,唤起了你青春期时遭受的一些痛苦的情感体验:情感暴力、不受呵护,随意打骂和忽视,伴随的阵阵委屈和压抑;虽然你并不想卷入其中,但妈妈总是要求你来调停她和妹妹之间的关系,似乎把你放在了一个家长的位置,无形中给你压了一副担子。想来当年可能你也需要去调和妈妈和爸爸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于沉重,催人早早懂事,但也早早失去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本性。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遭受家长的情感暴力,她长大后不知不觉会以类似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像你说的,后来自己常常会说出一些伤人的话,其实自己也不喜欢。 但你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 通过自己读书、自我分析,努力地调整心态,努力地去理解“恶魔”般的妈妈。这一路走的很辛苦。

你是一个工程师,长期的理工科的训练可能让你较为擅长或熟悉理性、客观的分析事物和人物,也由此让你感到了些许平静。 但似乎在总体的情绪体验上,你还是会感到焦灼、不安,有时候甚至是窒息。 为了逃避令人沉重的气氛,你选择了远离这样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城市。但切断了和血脉亲情的联接,一个人的心又变成了一座孤岛,失去了情感的流动和生命的活力。

你的焦虑,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相当一部分是由内心冲突所致。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创痛,回避或是理性并不能让它被消灭,那些痛苦的回忆或感觉只是因为不能承受痛苦之重,被从意识层面压抑到潜意识里去了。 但是不在意识层面不等于它不存在,反而那些创痛的东西在潜意识里裹挟着能量,时不时地争取显露,会以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现在的关系、情绪、身体、睡眠等等。痛苦是人生的真相,无法躲避,但是痛苦是可以通过理解、领悟和哀悼而被消融和排解的,这个理解不是头脑层面的看书和分析,过度的理智化常常是一种防御,理解更多的是指在体验和感受层面。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对关系的痛苦体验是可以被修复的。 这里的修复未必是指你和父母的现实关系。 如果他们能改变,当然很好,但是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理想,这时候你要修复的是你的内在和父母的关系。 关系的问题又常常需要回到关系中去解决,而心理谘询正是一种途径。 心理谘询提供了一段专业的关系,你可以在关系中稳定地内化一些良好的体验,让自己的内心住进一些好客体,和象征的她们联接;在这段专业关系中,你还可以安全地表达嫉恨恼怒等负性情绪,这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较为难以实现。 恨倒尽了,爱才会涌现,所谓否极泰来;专业的谘访关系,还提供了真实的情境,会激发和重现一些爱恨情仇,并因此让修复成为可能。这些都是自己一个人看书所无法达到的。

你虽然是个工程师,但有着敏感细腻的一面,也并不满足于目前程式化的生活。 你个人创痛的生活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领悟,是成为一个心理谘询师的财富和原动力。 但是从个人兴趣上升到职业志趣,需要一定的职业规划和时间积累,更何况相较于其它职业而言,谘询师更是个成长很慢且投入很大的职业。 以精神动力取向的谘询师来说,需要有以年计的长程培训经历,一定的个人被谘询经历,和上百小时的实践谘询时数和一定的被督导时数,才能正式开展专业的助人工作。不知道你在这些方面准备工作做得如何,这恐怕是你现实性焦虑的部分。

在我看来,从工程师到谘询师的鸿沟不是一步可以跨越的。 比较符合实际的规划是,通过做一份你现在有能力赚取收入的工作,来孵化你喜欢和向往的事情。 比如你可以一边做工程师赚取工资,一边来供你业余学习心理学,并兼职尝试临床的谘询实践。 这样一来可以试验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并能坚持,二来因为上述的种种训练都是相当耗费金钱的,需要持续的资金供给。

在跨越鸿沟的这条抛物线中,时间它是个必不可少的函数。 见过盘山公路吗,虽然从山脚到山顶的直线距离最近,但是因为过于陡峭,几乎无人能够一步登天。 所以大家都走曲线,在拐弯处悠悠地多转几个弯,逐步接近山顶。 U-turn 并不意味着人生需要锐利的转折,才能从此焕发新生。相反,一个谘询师的特征,在于她能够在慢行中在途细细地体会和修炼。

谘询师 薛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