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岁奶奶和一群 20 多岁年轻人的生活体验,走进三峡青银共居,会是什么模样?

高龄化浪潮席卷,熟龄幸福城市,该具备什么样貌?独家调查,台湾高年级生对居住与就业最不满!全球新趋势,退而不休、老有所用,跨世代青银互助、共居、共融时代来临,你居住的城市,做好准备了吗?

新北三峡老街,某蓝染体验手作坊里,九十岁的豆豆奶奶跟着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会儿低头绑布、扎染,一会儿弯腰漂洗,三个钟头后,门帘完工,老老少少们开心地展示青银联手为“新家”妆点的成果。

这是新北市政府在三峡社会住宅试办的“青银共居”体验营。第一天一早,九十岁的豆豆奶奶就带着行李,从新店骑着摩托车来三峡。

豆豆奶奶是三天试住体验活动里最年长的成员,也是笑声不断、最爽朗的。在中国东北出生的她,形容自己从小就“叛逆”,“唉呀,我们那个年代哪能自由恋爱?婚姻全得听父母的。”

但她坚信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十多岁不顾父母反对,坚持自由恋爱,嫁给当空军的先生,“说起来很感慨,我结婚时,家人都没来。”她话锋一转又笑说:“幸好先生很宠我。”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她走在时代潮流前,坚持做自己。

如今,一甲子岁月过去,已经当上曾祖母的她,依然是最潮的熟龄一族。自从先生过世后,两个女儿担心她,不止一次要求她搬来同住,她却总是拒绝,“唉呀,我最讨厌人家管我,自己一个人多自由,我每天活动很多,游泳、画画、唱歌、上教堂、当志工……。”


图片|来源

场景一》
新北三峡,青银共居体验营

90 岁豆豆奶奶:“老人家应该走出来,跟年轻人多相处,才会更有活力!”

三年前小女儿担心年长的她独居危险,硬是要她搬来同住,“跟她住多麻烦呀,怕我危险,她不让我煮饭、不能骑车、不能晚归,女儿管很多,怕她担心,我跟朋友出去,还得给她写字条。”

趁着小女儿赴美探望孩子,豆豆奶奶跑来体验“青银共居”。三天试住,除了跟室友一起买菜、煮饭、分担家事外;关起房门,也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让青银同住更融洽,老少室友们甚至还开会讨论“同居白皮书”,从互相尊重老少不同生活习惯,讨论到彼此互助,比如帮忙拉拉炼等需求。

打开房门,老少室友们除了分享心事,也一起唱歌、打牌。豆豆奶奶年纪虽然大,反应却极快,一上牌桌就让年轻人甘拜下风,“还以为老人家反应较慢,没想到我们全不是对手。”三十出头的袁小姐说。

豆豆奶奶则爽朗大笑,“跟年轻人在一起,每天都很有活力呀!”

新北市的青银共居实验,开启高龄者与年轻人“混龄生活”的另一扇窗,也改写多代同堂的定义。其实,有关高龄者居住与就业的“跨代融入”,国外已有很多成功的作法可参考,例如“青银共居”在日本,就已流行多年。

此外,荷兰有养老院提供愿意陪伴长者的大学生免费入住,奥地利则有青老年混居计画,英国也有社会企业成立媒合平台,让中高龄者以提供服务、自营收费的方式建立社交互助圈。

随国际趋势走向跨世代共融、互助、共事与共居的新银龄时代,在台湾,老人的生活面貌也在改变。新北市青银共居执行单位城乡局就表示,五成试住者已有入住打算,豆豆奶奶也说:“我有个姊妹,一打开电视就打瞌睡。其实,老人家更应该跟不同世代或年轻人住在一起嘛!”

场景二》
台中雾峰,银发时尚秀

70 岁阿銮嬷:“女人家不管几岁,都爱美。”

为了这一天要站上时尚伸展台走秀,阿銮嬷紧张了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将近七十岁的她,翻出年轻时买的那对大耳环,对着镜子比了又比。耳环有五十年历史了,但光泽依旧,看得出主人很珍惜。

阿銮嬷嫁到台中雾峰农家后,除了下田、操持家务,还得打零工贴补家计。这几年,孩子大了,偶尔空闲时,她会到北柳社区协会当志工,煮饭送餐给独居老人家吃。即使婚后没机会打扮,阿銮嬷仍小心翼翼地收着耳环,彷佛耳环仍在,青春便尚未消逝。

这天,脱下围裙,换上洋装的阿銮嬷,终于又戴上耳环,“阮整世人,尤其结婚后,不曾这样打扮,听讲还要去台中市政府走秀。其实,女人家谁不爱漂亮!这活动让阮变少年了。”重回少女时代的她,笑容里有些腼腆。

场景三》
台北南港,家乐福卖场

76 岁王吴阿嬷:“行动自由、生活自主、还能被需要的老人最幸福。”

七十六岁的王吴阿嬷,特地搭公车到离家半小时的“高龄友善认证”卖场,一进门,她先在柜台借一副老花眼镜,接着打开产品目录,圈出难得促销的顶级鲍鱼罐头及孙子们爱吃的零食。

一个钟头后,购物车塞满各式生鲜水果干货,却怎么也找不到孙子指定的糖果放在哪里,但她实在是走累了,幸好卖场里到处都有坐椅,歇歇腿后,她打了卖场特地为长者设置的服务电话,不一会儿,专人替她拿来商品。

住附近七十四岁的王伯伯说:“南港家乐福对老人家很友善,东西买了不用自己提,免费送到家,还有儿童游戏区,白天儿媳去上班,我就带孙子来这里玩桌游,还能看杂志。”

王吴阿嬷说,对老人家来说,行动方便、生活自主,感觉被尊重与被需要,是很幸福的事。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高龄化浪潮席卷下,跨世代同居、共事、共处已成最新趋势,为让长者能享有独立自主、重新融入社会的生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于二○○七年提出友善高龄城市八大面向与指标,包含住宅、大众运输、无障碍与安全的公共空间、社区与健康服务、工作与志愿服务、敬老与社会融入、社会参与、通讯与资讯等。

对老年人口已超越幼年人口,明年即将迈入“超高龄社会”的台湾来说,建构一个友善熟龄的幸福社会,更是急迫的任务。

到底,熟龄长者最想要什么?最需要什么?而一座友善长者居住的城市,该是什么样貌?该具备哪些条件?对目前居住的城市,台湾长者最满意的有哪些项目?最不满的又是什么?

根据《今周刊》与“老人福利推动联盟”所做的独家调查中发现,台湾长者对居住城市提供的服务中,以大众运输优惠满意度最高,整体达六三.五%。

尤以年轻城市,像是老年人口占比仅一成的桃园市与台中市的长者,对政府提供的大众交通运输优惠较有感,满意度分别高达八成九与六成四。

中正大学高龄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魏惠娟表示,高龄友善城市最基本条件,要做到让长者能自由移动,“只要老人家出不了门,就什么都做不了。”

根据调查,台湾长者满意度低的项目,主要是住宅、就业、长照等相关面向。而最不满的前二项,则是长者住宅规画、住宅修缮与居家无障碍空间等相关服务与补助,整体满意度仅三成六。

六都中,又以台北市与台南市的长者,对住宅修缮与无障碍空间相关服务与补助的满意度最低,仅约一七%与一三%。进一步探究原因,台北市与台南市的平均屋龄竟高达三十三年与三十一年。

老盟祕书长吴淑惠表示,老旧公寓通常没有电梯,长者进出困难,加上屋龄过高,难免会有漏水、损坏等问题。虽然政府针对中低收入长者有补贴住宅修缮,却得符合自有住宅与合法建筑等条件才能申请,“问题是,这些长者就是没钱才会租住亲友家或违建呀。”老盟在台塑集团赞助支持下,每年光是帮弱势长者修缮房屋就逾二百户以上。

吴淑惠提醒,居家无障碍环境改善与辅具补贴,均已列入“长期照顾十年计画二.○”(长照二.○)补助重点;但可能因宣传不够或管道不对,很多长者仍不知道如何申请。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宣传,长者或子女也要主动向各地照管中心谘询。

吴淑惠举台南市为例,为落实长照二.○,前市长赖清德找来区长亲自举办跨部门长照会议,每二周考试,透过区长有效把资讯传达到每一里。本刊调查也发现,台南市长者对各种高龄相关讯息通知满意度最高。

整体而言,满意度低的还有就业机会与环境,仅三七.五%。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吴淑惠表示,台湾职场对中高龄的确较不友善,但先进国家趋势是活越久、做越久。根据劳动部统计,相较他国,台湾中高龄劳动参与率明显偏低,六十五岁以上仅八%,邻近的日、韩则有二二%与三一%。

关键:让长者有事做、有地方去
打工、顾弱势,“被需要”就有力量

近年台湾因高龄少子化,劳动人口每年流失近十八万人。台湾麦当劳人资部资深经理陈志豪表示,以往麦当劳员工主力是学生,但近来年轻人越来越难招募,反而中高龄族群稳定性、亲和力较高。一六年开始推行“多元人力池”计画,目前中高龄员工占计时员工比率约二成。

被同事唤作“莲妈”的大龄打工族张华莲已经六十多岁,在麦当劳担任接待员,替小小客人办生日派对。她形容,三年前先生骤逝,生活顿失重心,幸好还有工作与同事,“我一把年纪,也跟他们(同事)去唱KTV、烤肉。”

她从不认为自己老,一次与同龄姊妹聊天,还脱口而出“挖靠”。青银共事,让她更了解年轻人,也更懂得如何跟子女相处,“平日各忙各的,假日共聚感情更好,年轻人忙打拚,我们也要懂得安排生活。”莲妈打算过一阵子去麦当劳之家当志工,帮忙照顾弱势病童。

台北市信谊幼儿园里,六十多岁的吴荣鸿与徐培夏是最受欢迎的围棋爷爷与故事奶奶,小朋友抢着要与爷爷下棋、听奶奶说故事。两人会成为“大龄助教”,都有着沉痛的故事。

一开始,徐培夏为让九十岁的失智妈妈走出沮丧,在台北市中正区健康服务中心安排下,带母亲来当说故事奶奶;吴荣鸿则是为了走出丧父的照顾者之痛,加入信谊老幼共学。

意外的是,大龄助教竟大受欢迎,吴荣鸿得意地秀出小女孩偷偷递给他的感谢信。而这股“被需要”的力量,不但让他们走出照顾者的阴影,也对未来充满希望。

七十四岁的黄凤梨奶奶,坚持退休后自己租屋,不与子女同住,“我都七十多岁了,我想做我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她甚至说服子女,“你们现在习惯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万一将来我真的不在了,你们也不会太难过。”

平日,她除了上课,就是当志工,行程满档的她,日前才去参加世大运开幕典礼,接着还计画去英国游学。

台湾健康城市联盟副理事长洪德仁与阳明大学环卫所教授郭宪文都表示,友善高龄的健康城市,是让长者能在熟悉的环境在地安老,进一步活跃老化。

发起“减法照顾”,成功延缓长者老化的日本梦之湖社长藤原茂表示,打造友善高龄城市,第一件事,就是让长辈有事情做,工作或志工都好。

第二,就是有地方去。人突然退休后,骤然失去生活重心,容易老化。有事情做、有地方去,长者慢慢就会对自己有期待、对未来有希望。

第三,则是要走入人群,不要让长者被孤立,而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前提是,长者在社区里能够安全地移动。做到这三点,长者的生活范围便会扩大,社会参与便会提高。

藤原茂以开在新北永和闹区的铼工场日照中心为例,“上班族多、年轻人也多,相对能给长辈的刺激也较多。”他强调,不管乡下或都市,重点是长者习惯的居住环境,并让长者能走入人群,不要去住一个只有老人的地方。

老五老基金会执行长游丽里指出,台湾社区能量很大,特别是社区关怀据点的模式,透过自主发展的模式是成功的,全球其他地方没看过草根性这么强的组织。

但游丽里也提醒,政府希望透过社区关怀据点推广长照二.○,要避免操之过急,以免因仅提供部分长照工作补助,反而打破社区以志工为主体的互助核心价值。

迎接超混龄世代的来临,未来,不管是九十岁的室友、八十岁的助教、七十岁的同学或六十岁的同事,他们虽然白发苍苍,却活力十足,也依然有梦,勇敢逐梦。

而地方政府与企业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友善高龄者的环境,让老人家不只老有所终、老有所养,更能老有所用,活出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