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常为了别人的眼光而纠结吗?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时刻完美,承认自己偶尔会脆弱、有时会犯错,放下过去揽得太多太重的责任,人生苦短,你值得更快乐。

想想那些不在意他人看法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会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呢?

首先无论好坏,这样的人通常不太会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也可以说他们对于别人的感受比较迟钝。

迟钝常常给人一种“感觉不敏锐”、“不懂得察言观色”的负面印象,不过反过来说也有优点:比起别人的看法,他们更容易专注于自我、专心致志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是不在意别人的批判。从这层意义上思考,不在意别人看法的人比较不容易受到他人左右,是“自我思考”的人。

除了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外,有时候他们也比较倾向以全盘的状况来考量。这包括了人际关系、先后顺序、话题走向等,能够随着当下情况不同,以宽广、客观的眼光观察事物。假设有足够的想像力,进一步思考话语背后的原因、以及对方面临的状况,而不只是凭着对方说出的一句话就做出反应,就能减少对于别人的发言过度敏感。

反过来说,有些人并不擅长想像事件背后的隐情,或无法掌握整体情况,却对细微的眼神游移、忽视,或是他人的脸色等状况特别敏感。这种类型的人容易感到烦恼,而在工作来往中容易感到困扰的人大部分都能归为此类,可以说是“他人思考”的人。想像力不足或是偏向负面思考的人,容易将事情往恶意的方向解读,如此一来便很难摆脱敏感的自己。

延伸阅读:揭开巨大面具下的渺小自卑:心理师的自我疗愈课程


推测话语背后的可能原因与对方面临的状况|时报文化提供

“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没有其他可能性了吗?”
“会不会是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才会造成现在这个状况?”

因此从不同角度训练想像力是很重要的。

首先,不妨尝试模仿不在意他人看法的人。如果身边正好有人是这种类型,同时你也觉得“这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很宽广”、“想像力很丰富”,不妨试着观察他的言行举止。

承认自己不完美

生活中总有许多“受人帮助”的事情,像是别人愿意“给我工作机会”,或当我拨打电话时,电话另一端的人会“愿意接听”。这些都是受人帮助的经验,让我体会到自己是在众人帮助之下生存的。怀着这种想法,自然而然便会产生感谢之情。万一没有工作,自然就会身无分文,因此能够获得不同的工作邀约,是生命中非常难能可贵的事。

试着回想自己“受人帮助”的经验。对于工作感到厌倦的人也许会说“为了生活还是得做”,不过请别一味挑毛病与发牢骚,而是试着找出工作的正面意义,例如“从事这份工作的好处,是能让我完成某事”,也许会更能感到工作的乐趣。即使是为钱工作也能有感而发:“我能稳定工作、没被开除,真是值得庆幸。”

要达到这个目标,不追求完美是十分重要的。

  • 碰到不拿手的事情便不敢面对
  • 自己也有着“逞强”、“虚张声势”的一面
  • 无法包容别人做不好的地方

即使具有这些弱点也没关系,只要配合现况思考“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就好。

但说起来容易,实际却不容易做到。

我曾经遇过一位女性个案,过去她在工作时,每天一大早就完成洗衣、打扫等家务再出门上班;下班后孩子也回家了,她便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监督功课。等到半夜全家人都睡了,她又开始准备明日的便当食材,为了让孩子在学校吃得开心而一直忙碌到深夜,隔天再早起将便当完成。

怎么想都觉得太逞强了,但她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我看来,无法放松休息就是她的弱点。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弱点,所以才会一心想着“我必须更努力才行”。

由于丈夫在外地工作,夫妻分居两地,因此她想独自担起职员、母亲、父亲三种角色。来到公司,为了不被同事嫌弃而完美地做好所有工作;回到家里,她想要完成为人父母的职责,却累得精疲力尽,无法做出满意的晚餐。身心耐不住无止尽逞强的她开始觉得“好想死”,因此来找我谘商。

首先,我请她记录自己一整天的行程,让她注意到自己“闲不下来”。同时,我也向她的家人说明,请家人让她在家时也好好休息。

这是为了让她正视自己对于“停下脚步”的不安与焦虑,注意到自己无法放松休息的弱点。像这样一点一滴了解自己、逐渐接受自己的弱点,并且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感谢之情就会在心中慢慢萌芽。

也推荐你:写下你的恐惧清单!承认恐惧让你更加成长

全盘接受自己的弱点并不简单。但是接受弱点之后,无论对于自己或他人都能不再要求完美,不仅活得更轻松,也会成为能够心怀感谢之人。

不让自己得到“过度体贴”的病

听见陷入忧郁状态、或是遭受打击而失去动力的人谈起心路历程,我总觉得这是“过度体贴”的病,或者是“头脑太好”的病。凡事以对方或周遭的人为优先,把自己的需求摆在第二位,这就是“过度体贴”的病。

他们下意识注意别人的状况,简直到了过剩的地步。总是心想“这个人和那个人现在好像都很辛苦,我一定得更努力才行”,于是积极地处理任何事,但由于过度勉强自己做能力以外的事,才会导致身心俱疲。


图片|pixta 图库

前来谘商的个案当中也不乏成绩名列前茅、拥有高学历的人。他们有能力综观全局,因此总是为了改善现况不遗余力。但总有些事情单凭自己一个人是无力回天的,加上他们凡事总是隐忍在心,把该说的话往肚里吞,无法采取任何行动,却只能不停地耗损自己,让他们开始觉得自己毫无用处,于是逐渐发展成忧郁症状。

有些女性明明已经累得精疲力尽,却说着“要是我不努力做饭,孩子就没东西吃了”,也是类似的情形。即使建议她们“把钱拿给孩子,他们就会自己去买东西吃了”,她们也会认为:“这样不好,小朋友会营养不均衡⋯⋯”,而无法妥协。这类型的人不但懂得自己查询食品营养的相关知识,同时也会努力亲身实践,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人。

另外有些案例则是由于创伤经验,或是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过度焦虑等,在两、三种因素同时作用之下,导致他们失去动力。无论是上述哪种状况,只要厘清“现在自己能做的事”,就能找到解决的线索。

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

容易烦恼、消沉的人,通常也容易觉得自己“这个也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对于无法做到的事特别敏感。期待什么都不做就能改善现状,或是希望找到能完全逃离讨厌状况的方法,也是容易陷入烦恼的特征之一。当自己想做的事、怀抱的期望与现实之间有所落差,烦恼便因此产生。

无论是什么状况,首先要承认“没办法,这就是我”,而不是否定自己,这才是改善的起点。认清现状之后再来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我能做什么?”

“职场上有个我很不擅长应付的同事。大家一起闲聊时,我不想跟那个人待在一起、配合他们聊天;但又担心不在场的人会成为大家的话柄,所以不敢离席,因此感到十分困扰。”

看看更多:【职场通信】人际关系烦恼?你该更客观看待自己

如果心里有这种烦恼,首先必须认清现状:“我对于无法改变的现实感到烦恼,而且又犹疑不定。”这一点也不难解决。你可以试着把现状写在纸上,或者趁洗澡时自言自语说出来。接着先肯定自己的弱点,告诉自己“有弱点是很正常的”,再去思考“我想要怎么做”。

试着厘清自己纷乱如麻的内心,思考看看:


图片|时报文化提供

“自己最渴望的是什么?”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为什么办不到?”
“该如何才能办到?”
“怎么做比较好?”

逐一向自己提问,并将每项问题的答案细分到能够采取行动的等级。透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将“烦恼”转换为“思考”。心怀烦恼而向我寻求协助的人,多数都会说“我好想逃跑”、“不知道该怎么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内心希望“有人可以代替自己解决这件事”,但是没有人有办法像变魔术一样改变现状。所以不要在原地烦恼,而是透过思考让自己拥有采取行动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了解“我有什么感觉、排斥什么”,从理解“我想怎么做”开始。

透过这些步骤,对于无法做到的事特别敏感的人,就能逐渐将焦点转移到“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上面。

让负能量帮助自己成长

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才能让自己活得更自在一点?

重点在于,不要忽视内心的烦躁不安。之所以会感到难受,是因为你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敏感,内心觉得“不想耗费心力”、“想受到尊重”、“应该要这么做”,而产生烦躁。但首先,我们得找出引发烦躁感的敏感点。试着以其他活动消除烦躁感也无妨,你可以多多安排活动、出外旅游,让自己恢复精神。

但是,如果没有留点时间彻底面对讨厌的现实,迟早会为了同样的事情在内心累积挫折。因此,留给自己一点时间,正视自己的痛苦,也很重要。试着思考“为什么我现在会感到烦躁”?一旦了解“啊,这份烦躁感原来是这么回事”,心情就会一下子舒畅起来,就像堵塞的水逐渐流掉一样。

就像是红茶杯底溶不掉的方糖,不去搅拌,就会一直堆积在杯底。而解决烦躁也是同个道理,试着问问自己“为什么情绪低落、为什么很烦?”找出原因,就能慢慢溶解内心这块名为“烦躁”的方糖,把这杯红茶变成自己喜欢的味道。

请用这种方式,把情绪低落与焦躁感等负面能量,一一转变成新的养分吧。

正视负能量:为你抽牌|如何真正理解负面情绪?不再内耗能量

当你能够妥善处理不愉快的感受后,你会发现引发自己负面情绪的事也越来越少。严格来说,是不开心的时间缩短了。现在的我甚至觉得,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负面情绪,因此错过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样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