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小时候每一次考坏了,爸爸妈妈的那句“没关系,我们不怪你”吗?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不是责备,但其实就是责备——因为你达不到我的期望,所以没关系我不怪你。父母应该如何和小孩沟通?又该如何正向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让心理学家李松蔚告诉你,他的临床经验。

有一个跟我学家庭治疗的学生,遇到一个小麻烦。她的女儿上了一年小学,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好,竟然开始接连两天尿床。尿了也不吭声,还是外婆摸到床湿了(外婆跟她睡一张床)才发现。问她为什么尿床,她也不说。

用不着多么高深的家庭治疗理论,也知道这个现象多半不是生理上的失禁,而是跟心理因素有关。她在课上讲这件事,其他同学都在猜测,一定是期末考试失利之后,父母的态度让孩子紧张。

“你们给她的压力太大了!”

“也没给过她什么压力啊⋯⋯”学生说。

“她没考好,你们怎么说的?”

“就说,没关系,尽力就好,爸爸妈妈不怪妳。”

你看你看,学生们抓到了线索——“爸爸妈妈不怪妳”,这句话什么意思嘛!说是不责备,这明明就是责备了。孩子是能感觉到大人的期望的。大家开始议论要怎么跟孩子谈,才能让孩子放松一点儿,就不会再尿床了。

我没有去想这个,我问这个学生:“孩子尿床之后,有床单棉被可以换吗?”

学生愁眉苦脸地说:“连续洗了两床被单,再尿一次,就没得换了!”

我说:“要是不够,就再去买吧。”

大家以为我在开玩笑,都在笑。那个学生也说:“其实够了,北京的太阳,晒一天也就干了。”我说:“还是再准备一套吧,免得妳心里慌。”


图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

这个学生很聪明,立刻领会了我的意思。过了几天跟我说了新消息报喜,孩子再也没尿过床了。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她当天晚上睡觉之前嘱咐女儿:“我们家有三套被单,可以轮流换,妳今天晚上尿床也没关系。”

她事先跟外婆沟通过,外婆跟着帮腔:“对啊,洗个床单就好。”

女儿眨眨眼睛,有些不知所措。妈妈像平常一样,亲亲她的额头就去睡了。过了一会儿,她听见厕所有响动,原来是女儿自己去厕所了。

孩子恢复了睡前如厕的习惯,问题消失了。

推荐阅读:“妳有月经,妳很脏”印度月经羞辱,让 12 岁女童选择自杀

其实这算不上什么问题,或许只是一次偶然。也有其他很多解决办法,比如父母直接训斥孩子,“都多大孩子了还尿床!你羞不羞”;或者明确地下达指令,要求孩子睡觉之前必须去一趟厕所;或者像在课堂上很多同学们考虑的,跟孩子谈一谈她在考试成绩上的压力……这些办法都可能有效,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尿床”这件事上投入了太多精力,太把它当成“问题”了。

大部分时候,当我们把问题当成一个“问题”的时候,会有助于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但也有某些时候,情况刚好相反。我们越把问题看成问题,问题反而越严重,甚至越无解。这话有点儿像绕口令,我举几个例子吧:

有的孩子不爱写作业,写几个字就开始分心,东摸摸西摸摸,父母只好每晚守在旁边,心急如焚:“你快点写啊!你知不知道现在都几点了!”

有的孩子吃饭慢慢吞吞,怎么催也没用,父母不得已只能拿起汤匙喂,这样倒是快了,但父母放下汤匙又开始烦恼:“多大了,还要喂饭……。”

每一个当老师的人,都遇到过这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你批评他、骂他、说服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嘴上唯唯诺诺,但就是不改。

有一个朋友抱怨他的孩子不睡觉。每天晚上孩子在床上翻来滚去,对他来说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耐力战。有时让他很崩溃,“睡觉有那么难吗”。其实失眠的人或许有经验,越是想着“今天千万不能失眠啊”,越是睡不着。

推荐阅读:爸妈总是插手孩子婚姻?你听过“有毒姻亲”吗

还有一个朋友在孩子便秘的问题上较劲,已经快一年了。她一直致力于养成孩子每天定时拉的好习惯。青菜、火龙果、香蕉还有优酪乳都吃了,但孩子往往在马桶上只象征性地“嗯嗯”两声:“没有便便。”,妈妈的内心是崩溃的。

在这些情况下,能说大人对问题没有足够重视吗?

恰恰相反,所有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所有能发动的人也都发动了,可以说是非常重视,用心良苦了。然而重视的结果,有时却会让问题长期保留下来,甚至变成大人和孩子之间无时无刻不在斗智斗勇的一场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