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当代作家村上春树,曾经不只一次地公开批评日军在战前的暴行。近日村上春树更向月刊《文艺春秋》投稿,对外揭露他的父亲——村上千秋对战争的回忆录,文中提及,29 岁入伍的父亲,曾亲眼目睹日军部队在中国,用武士刀虐杀战俘的画面。

身为日本最知名的作家之一、多次被外界视为“诺贝尔文学奖”(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热门人选的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曾不只一次批评日军在战前的暴行,也在 2017 年出版的《刺杀骑士团长》书中,提到南京大屠杀的恶行和惨烈的统计数字。

首次揭露父亲对战争的回忆

《朝日新闻》(Asahi Shimbun)报导,村上春树日前向月刊《文艺春秋》投稿,一篇长达 29 页的长篇文章,题名为《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首次对外揭露父亲村上千秋对战争的回忆。文中提到,29 岁入伍的父亲,曾亲眼目睹日军部队在中国,用武士刀虐杀战俘的画面。

同袍以武士刀砍下战俘的人头

村上在文章内写道,父亲曾两度派往中国战场,战后转任地方小学担任教师。当就读小学二年级时,父亲曾告诉过他,曾在中国看到同袍用武士刀砍下战俘的脑袋,“不用说,那种极尽野蛮、用武士刀砍人脑袋的画面,深深地烙印在我年轻的心灵深处。”

对于这些残酷的回忆,村上认为,“无论有多让人不悦或想要逃避,人们都应该承认和认知这些事情,是属于历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一粒无名的雨滴,身为数百万颗雨滴落入土壤的一员,我们各自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思想和应承担的责任。”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图片|美联社

具有超高人气的日本现代作家

1949 年出生于京都的村上春树,虽在昭和时代的尾巴以《挪威的森林》走红,随之而来的却是成名的后座力。村上在《朝日新闻》专访中坦言,在《挪》意外畅销之后就备感压力。

1991 年 1 月,村上离开日本前往美国,除受邀在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担任客员研究员,就是一心创作《发条鸟年代记》,“我没有碰到任何日本人、躲了起来,能够不受干扰地完成作品。”

打从村上成为作家开始,他与父亲之间的距离愈来愈疏远,有长达 20 年的时间几乎不联系。直到 2008 年才敞开心胸和解,但同一年其父亲也因病逝世,享寿 9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