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会说,“他毕竟是你爸”、“没有父母不为孩子好”,但真的是这样吗?他们还说,爸妈也不是故意的,事情都过了那么久,你怎么这么会“记恨”?但真的是孩子们太计较了吗?我们会长大,会有更多承担伤害的力量;但亲爱的大人,孩子们都还在等你们的那一句道歉的话。

2019 年 4 月,女人迷在脸书社群上发布了“最想离家出走的一句话”留言,共搜集 600 多则回应,一字排开家庭内坑坑疤疤的案发现场。有网友说,家好冷,不回去可以吗?还有很多人,徘徊在家门外,犹豫着要不要开启那道门,门内还有我期待的爱吗?

我们站在那,很轻很慢地回想,或者很重很疼地想,自己曾经听过的那一句句,让你想愤而离家的话。不要害怕诉说,让我们回到现场,看看伤口在哪,痛的是哪。

“这是我的房子,你住这里,就要听我的。”

亲爱的大人,你心中的家,是房子还是家人?

“长辈就是长辈,轮不到你来说嘴。”

但是,父母不是永远是对的。

“妳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了,跟我们无关。”

我是女儿,不是儿子,这个家就不爱我了吗?

“生你不如生一颗蛋,还可以煎来吃。”

是不是我不够优秀,就不值得被喜欢?

“又不是我要生你,是你自己厚脸皮要跟着我。”

我也不是,自愿做你们的小孩。

如果你也熟悉这些话,也感到无助,想推荐给大人与孩子读:

家庭的关系课题:与父母和解,我们都有力量修复自己的伤痛

回家路上|与父亲和解:我恨过你,但我选择爱回自己

家庭心理学:为何我常觉得妈妈讨厌我?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有多可怕?

在这些孩子的话语里,控诉为什么家庭内唯一获得的是“以件计酬、以质论价”的亲情?大人们不爱我,只因为我是女儿、不是儿子;我是后段班,不是前三名;我是同性恋,不是异性恋⋯⋯我们还可以继续列举。在这些亲人关系里,掺和了钱财拉扯、房子产权计较,孩子是资产,养你要有回报、要“值得”,有“面子”;一来一往间,属于家的爱消逝地无影无踪。

说得太多,太痛,也有人不禁提问,“家”真的那么可怕吗?一个家,是从哪里开始出的错?

在社会层次,回到我们熟悉的华人的成长教育体制,是以父家长制为中心,在家以父为长,在学校则以师为尊——我们说过的那几千万句“起立、立正,老师好”,对长上的尊敬与维诺,不容置喙的伦理秩序。回到家内,你同样有属于每一个家门的规矩阶层。“长辈”与“晚辈”的概念明确了,家规准则定好了,孩子不应该怀疑父母的所行所言,他所做的,都是为了你好。

而心理学上举例而言,在处理母爱创伤前,苏珊.佛沃就先提出了“质疑母爱是种禁忌”的普遍心理感受。她指出孩子通常不会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就算哪天你觉得母亲“怪怪的”、你发现她根本不会爱人,对你只剩伤害,但整体社会对母爱仍存在坚固的信心 [注]。

但这种认为“家长永远是对的”的概念,让孩子转而只能怀疑、责备自己,或者落得孤立无援。

我们也在这些留言与家故事里看见了,有些大人或者不值得被尊敬。以孝之名、以上对下的恐吓式言语与精神勒索,让家成了压迫的场所;陪伴孩子成长的是恐惧与软弱。或者,有些大人也误会了家人存在与相处的意义,成家原在于血亲之亲,美满一个人类归属想像。如今论斤秤两的爱,让家成了投资报酬的场域,谁掉出游戏规则,谁便领罚。

成家是辛苦的,许多大人也不是天生就会做爸妈,也都还在学习;但没有不犯错的家长,我们对长上者尊敬,该用彼此真实、平等与尊重来换。

然后呢,谁会还我一个家?

也有人会说,当年的孩子反正都长大了,现在又拨开伤口,拨云见血不见日,让情绪被放大,为的是什么呢?我们能改变什么?

我们在根深柢固的孝道伦理观念下成长,“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像一道坚固的墙,碰撞不得,板起脸来的冷酷。你一路跌跌撞撞,常常好像不小心被刺伤,或大或小的伤口,留在身上;等有一天你也长大成人了,你的身体与心会强壮起来,你终于也拥有力量可以回头看,那一条与家有关的路啊,你又软弱地变为小孩,疼得泪如雨下。

因为关于家的伤口,还没好起来。

在这一次的留言发起行动里,我们想做的,是让大家开始练习诉说。曾经那些让你困惑过的、你偷偷藏起来的、你不愿再独自承受的,关于家的黑暗角落,都是真的。

孩子长大成人,但还有多少个自己,留在当年没能长大的那个地方,伤心地凝望?

当年伤害过你的人,是你的母亲,你的父亲,你爱过他们,或者还深爱着他们,但他们说过的那一句话,你还耿耿于怀,你还留在那个原地,等一句道歉。这也是真的。

我们别再说,“父母终究是父母”,而改成说,“家人终究是家人”;所谓家人,包含了孩子,还有大人,彼此扶持拉拔。成家是辛苦,但我们只问一句话——我们的爱,会让彼此成长吗?


图片|PIXTA

走过一个家,想问问现在的你,过得好吗?

不论你是否已经找到方法重新回家,或者仍然徘徊在家门之外;关于家这一道题,说起来千丝万缕,又痛又难缠。要回到现场,说出伤痛,对你,或者整个家,也都会是一件辛苦的事。你会看见爱也会看见恨,会历经无法和解的种种,但在你决定开始重新凝视与倾诉的此刻,你已经同时拥有越来越多力量,去支撑你的内在小孩,牵他回家,或再组一个全新的家。

“让你最想离家出走的一句话”,说出这一句话,是为了找到那次离家以后,我们可以再如何勇敢,走往返家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