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现在有盘旋又纠结的心是吗?你不可不知的问问题哲学!试着用一分钟提问,答案就在问题背后:你提问什么问题,决定了你所处的情境,和最想解决的困境。

记下来

从提问中,你会发现自己的纠结点到底是什么。

练习看看

  1. 用一分钟提问,如何说明自己目前的困境。
  2. 介绍自己。

我做过几场演讲与座谈,演讲完我通常会留时间给现场听众提问题。我喜欢和现场互动,也能由此更了解来参加的听众想从演讲中得到什么,以及最困扰他们的事是什么。这些人会聚在一起参加同一个活动,一定有共同的理由,从Q&A时间中得知这些原因,常常比演讲本身还更让我兴致勃勃。

通常只要有一个人发问,往往就可以同时解决许多人的问题。如果大家没有勇气举手提问,我会请现场听众把问题写在纸条上再传给我,从中挑选我最有感觉的、与现场所有人相关、回答会产生最大共鸣、以及可以往下继续延伸的问题出来回答。有人有勇气举手是再好也不过。会举手提问的人,他本身一定是非常投入演讲的内容中,而且他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就已经承载了自己的答案。

延伸阅读:麦肯锡的职场心法:能够精准定义问题,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从提问中,你能发现自己的纠结点到底是什么。


图片|来源

如果纠结的是家庭问题,通常提问者会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先说过一轮,再提出想问的问题;如果纠结的是感情问题,通常提问者会先将自己的恋爱史向所有人坦诚以告,再提出问题。如果纠结的是金钱问题,听众会在提出问题前,先侃侃而谈目前面临的金钱困境。

提问者从哪个角度切入提问,就能得知这个人的核心问题在哪里。因此,如果你是提问者,你所陈述的情境,就是你当下最想解决的困境。

举例来说,在一次讲座之后的 Q&A 时间,现场有位成员发问:

“我是一间很有名的理科大学毕业的文科生,我常常觉得很沮丧,我的同学们都已经功成名就,公司股票分红赚了很多钱,但我并没有这样的成就。我想问,我是不是该转行去做与疗愈相关的工作呢?”

于是我回答他:“其实卡住你的不是该不该换工作这个问题,而是你被名牌大学以及别人对你的期待给框住了。当你在叙述自己的问题时,其实你已经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去做疗愈工作者这个决定,不需要去想是否会对不起所谓名牌理科大学毕业这个标签,只要你挣脱框架,你便会得到十足的自由,朝着心之所向,去做让你最能感受到喜悦的事情就好。”这是答案就在叙述里的最佳佐证。

如果这位名牌理科大学毕业生,能抛开“期待”这个枷锁而走上疗愈工作这条路,日后当别人问起:“你是如何走过这段路的呢?”而自己能够给出答案,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答案就在问题里还有一层含义是,其实你想要的解答都在自己心里,有时开口问别人只是想得到佐证或是支持。

我看过有人会重复问同一个问题:真的不是这样吗?真的不是我想的这样吗?即使被问的人已经回答说:不是。发问者还是锲而不舍。其实发问者心里早有定论,任何人的回答都不会改变他的想法。

假设你有一分钟能提问,这一分钟你会如何说明自己目前的困境呢?

此外,如果要请你介绍自己时,你会很有自信,还是会紧张,甚至会因此感到焦虑?

我想留下以上两个问题让你思考。如果我们未来有缘在某场演讲或讲座见面,请告诉我你的答案。

延伸阅读:丁菱娟专栏|成功的人看到机会,失败的人看到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