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在脸书上发起“你听过让你最想离家出走的一句话”讨论,至今共累积超过 600 则留言分享。有人说是“养你没用,算命的说你赚的钱只会给你老公花”,也有人说是“我干嘛帮别人养老婆”。在感谢读者分享之余,我们也感到难过与心疼。在这些话语背后,藏了什么样的性别与家庭观念?在我们这么难过的时候,还可以做些什么,让情况不再恶化?邀请你和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社群观察,再走出你曾经感受过的家庭困境,变成更柔软、温暖的人。

近日,女人迷在脸书社群上发起了“一句话分享__”的相关讨论,我们谈性别、谈歧视、谈共同经验,谈各自在家庭里感到挫折的时刻。其中,有一篇“你听过让你最想离家出走的一句话”的讨论,引起超过 600 则留言分享,来自各地的读者写下或长或短、或激动或平静的文字。例如“养你没用,算命的说,你赚的钱只会给你老公花”,又例如“你哥哥用好、吃好是应该的”,再例如“幸好妳很早就嫁了,没有花家里太多钱。”


图片|脸书截图

这些字句让我们感到难过,也心疼。难过你曾被这些语句狠狠伤害过,心疼你曾在不为人知的时候,默默舔拭眼泪。身体的伤口若不擦药,容易留下疤痕;心里的伤也是,疗伤的第一步,让我们从看见伤口真实存在开始。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吗?

刷着无止尽的留言,偶然想起前阵子的热门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头,似乎也有这样的台词与家庭场景。只要孩子未达父母的期待与要求,就不值得被爱;只要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顺父母的意,就是不够孝顺;只要孩子的性别不是社会所认为的“有用”,就没有被照顾的必要。闪神一过,发现也许我们的人生,比戏剧更戏剧化。

这 600 多则留言,除了传达自己的真实经历以外,也都传达着一个问句:“父母对我的爱,难道是一种有价交换吗?”

我们必须让自己“有价值”,才有资格交换到父母的关注与关爱。一旦我们不顺着父母的意思,我们彷佛就失去了个人存在的价值,从前有过的美好回忆就像不算数一样,我们要从头来过,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而这一切都依附在父母的认定之上。

推荐阅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如果真的爱孩子,就不该有任何条件

只有你认为我有价值,我才值得被爱。

除了有价交换的亲情,“孩子是父母的资产”也是这场社群讨论中不可忽视的共同经验。父母是孩子生命的泉源,孩子是父母的资产,因为是资产,所以孩子必须要有“产值”,而没有产值的孩子,不需要被爱、被重视。

不论是透过什么形式及语句,家庭的关系就从这里开始出现裂痕,每一次出现相似言语、肢体的伤害,都让裂痕不断延伸,最终构成无数细小裂缝、轻轻一碰就要碎裂的家庭。


图片|脸书截图


图片|脸书截图

作为孩子,我想要的,是爱与尊重

许多父母其实是不了解自己也不够了解孩子,所以在无意间说出了伤人的话而不自知。他们不清楚自己对孩子而言,拥有多大的影响力,也不见得瞭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蜕变的思考模式,才让误会与纷争就此发生。综观女人迷脸书社群上的留言反馈,孩子的需求大抵可以归类成两种倾向。

我希望:不论性别,只要我作为你的孩子,都可以享有同样权利与关爱

许多家庭纷争都是从性别不平等开始延伸的,女儿经常被认为是家庭中最不重要、最没有发言权利的角色,因为“反正最后会嫁人”、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因为“女儿最终会成为别人家的人”。而儿子则惯性被赋予养家活口的期待,必须“负起敬老的责任”、必须“成为家中支柱”、必须“承担传宗接代的压力”。

不论是儿子或女儿,都是父权思想下的受害者。也很有可能,这样的孩子在日后成了父母后,也会用同样方式养育子女。父权思想以血液作为媒介,就这样渗透到世世代代里,我们都是受害者,无人幸免。

如果可以,不管是女儿或儿子,我们都可以、都应该享有同样权利与关爱。

我希望:尊重父母的同时,但也获得同等尊重

联合报《情绪勒索:坏掉的大人,长歪的小孩》专题报导指出:撰写《情绪勒索》畅销书的心理谘商师周慕姿说,当社会允许父母把孩子当所有物时,“以爱为名”什么都是对的,父母也很难承认自己做错了。每个父母都想当更好的父母,若“我是为你好”长期下来被当成正确的管理方式,讲这句话的父母可能小时候也是这样被教育,因此才传承下来,持续使用在下一代。

孩子尊重父母作为养育者的辛劳,同时,父母也应该了解“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他自己。尊重他有拥有个人意识、喜好的权力,不过分干涉。以“关心”取代“管教”可能会是更好的做法。

如果可以,不管身份,孩子与父母都应该获得同等的尊重。


图片|《当他们认真编织时》剧照

面对现代家庭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

美国认证心理谘商师留佩萱曾撰写《童年会伤人》一书表示:“每一句负面语言需要五个正向语言来平衡,才能维系良好关系。许多父母不擅长和孩子说正向话语,但是,大脑有可塑性,我们可以藉由经常练习“说好话”,让大脑使用负面语言的神经回路慢慢消失,让使用正向语言的连结越来越强壮。”

如果你正处在感觉痛苦与难过的家庭关系里,邀请你在理解现状、背后成因之后,就此产生行动。练习说好话、理性沟通,累积正面语言,来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让这样的讨论能共同推动改变,让更多人不用走过这一遭,也能安心适然地长成自己最独特的模样。

你可以:尝试理性与父母说出自己的感受

让我们把情绪留在讨论串里,转而把实际行动带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里。也许吃饭时,也许看电视时,也许与父母独处时,试着用理性方式,向他们坦承过去你曾感受到的不平与不满,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你,让家庭关系有机会修复。

你可以:把这篇文章转贴给父母

如果你害怕自己无法理性沟通、害怕父母无法精准理解你的感受,不妨尝试把这篇文章转贴给父母吧。让他们知道你不是要发泄情绪,你想根本地解决问题。你想和他们一起坦然面对彼此的不足,一起改变,一起学习。

推荐阅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看见原生家庭的伤,不为记恨,而是为了拿回掌控权

你可以:到女人迷透可室聊聊

如果你还有很多个人经验与情绪无处宣泄,或希望得到更多讨论,邀请你前往“女人迷透可室”留下你对家庭关系的看法与观察,与女人迷读者(在透可室里我们称“室友”)共同交流分享,或许能带给你不同的思想方向!

我知道,你痛苦过。但请再坚持一下下,也许这些痛苦很快会成为曾经,也会成为打造理想家庭样貌的推动力量。你要相信自己会从这些经验里学习、成长,然后一点一点,慢慢地,拥有坚强的灵魂;也要相信这么做有机会帮助彼此建构更多元、健康的家庭关系状态。只要心中还有相信,你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