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身边亲密的人,我们或多或少会产生“为了他好”的念头,并与“尊重对方自主”的理智拉扯,无尽而无解的纠结。《灿烂时光》正深刻又残酷地诉说着,这之间的权衡并没有绝对的比重,但一次的失衡又或许就能铸成难以复返的失去。

公号 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

人和人之间的爱,是一道永远做不完的难题。当我们和另一个人之间产生了爱意,我们就会开始觉得,对方的利益某种程度上也就是自己的利益。我们也会开始觉得,维护对方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的责任。“尊重对方的自主意愿”和“维护对方的最大利益”,并不永远必然的一致。假如我们的另一半或者重要的家人,想要选择做一些,在我们看来必然会伤害到他们的事,我们应该多大程度尊重对方的自由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很难的。很多时候孩子抱怨父母,他们为何用自己的意愿定义我的“好”与“不好”,他们为何不能让我自由选择?但这个问题,换个程度可以是,如果你认定你的朋友在被他的爱人欺骗和利用,你会不会劝阻?如果劝阻,多大程度的努力是合理的?什么时候就触碰到了“不能继续勉强”的界限?我们又该如何判断自己有多确信对方的选择可能是错误的?需要多少证据才不算是主观意见?

关系难题:从父母牵绊到情人选择!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今天我们来讲一部义大利的电影,《灿烂时光》,它由义大利导演马可・图利欧・吉欧达纳执导,讲述一个义大利家庭从 1966 年到 2003 年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角叫尼古拉,但这个故事,要从他弟弟说起。

弟弟马迪奥成绩优异,是父母眼中的优等生,但他性情孤僻,除了尼古拉之外,没什么特别亲近的朋友。马迪奥与父母也不亲近。他热爱文学,崇拜那些大胆激情的诗人。他的内心也充满力量,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非常坚持己见,比如马迪奥不喜欢老师在考试时提到的作品,直接评价那些诗空洞乏味。

相比之下,哥哥尼古拉更受人欢迎。他性格温和,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人心的笑容。他心思细腻,能洞察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也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虽然尼古拉的成绩相对一般,但他富有同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对此高度评价,并破例给了他好成绩。

一次考试后,两兄弟原本打算出国旅行,一件事打破了计画。马迪奥到一家精神病医院陪护一位女孩佐珍,发现她身上有电击的灼伤,原来医院一直违规虐待她。马迪奥决定救出佐珍,偷偷将她带出医院,要送她回家。为了弟弟,尼古拉不得不加入这场“营救”。

辗转几次后,马迪奥和尼古拉终于找到佐珍的父亲。不料,父亲在佐珍的母亲去世后重组了家庭,佐珍无法在新的家庭里待下去,被父亲送回了医院。父亲对佐珍遭受违规治疗不是很在意,他更在乎的是,佐珍不可以回家。


图片|《灿烂时光》剧照

马迪奥听完佐珍父亲的话非常愤怒,大声训斥他无情冷漠,根本不配做父亲。尼古拉试着调解也失败,马迪奥与佐珍的父亲已经打了起来。结果,佐珍无处可去,只能继续跟着他们。在车站,警察发现佐珍没有身份证,便将佐珍带走,两兄弟什么也做不了。

这场看似鲁莽的营救就这么失败了,两兄弟在其中的表现,却成为了后面人生的一种暗喻。

回到罗马,马迪奥就报名参军了,这个决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营救佐珍的失败。马迪奥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非常理想主义,他觉得生活应该是美好的,善良应该被宣扬,丑恶应该被惩罚。

他对社会有很多不满,认为人们总是想着满足私欲、不负责任、得过且过、过于软弱。比如,佐珍的父亲是这样的人,佐珍所在的医院的医生也是这样的人,他们对佐珍的痛苦都视为不见。

马迪奥希望能在军队或警察系统里,追求自己想要的的正义。

看看更多:《神力女超人》:浅谈理想主义者如何在不理想的世界存活

马迪奥想过一种可以坚持自我的人生。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有能力把自己的价值观输出给世界——比如通过干预那些在自己看来不正义的事。同时,他在亲密关系中也希望能完全自我,害怕自己被爱人改变,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本心的妥协。因为看到父母彼此之间的妥协和冲突,他从中学时代就决定以后不结婚,要保持忠于自我“最本真”的样子。

然而,这世界一再让马迪奥伤心。他在参军后进入警察系统,但这里很多人工作态度很敷衍,缺乏对正义的坚守。金钱、权力与这个系统纠缠不清,根本无法让他真正地惩恶扬善,比如马迪奥想惩治贩卖毒品的富人,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将底层穷人当作替罪羊,马迪奥气愤地殴打对方,同事拉开他,训斥他不要添麻烦。

在感情方面,马迪奥也发现,坚持自我很难。感情就像瘟疫一样,会感染自己的心,会让自己变得(在自己看来)软弱。

在异地辗转多年,他几乎没回过家。一次因工作他又回到罗马,开车经过家门,看着母亲扶着颤巍巍的父亲,他没敢开门,怕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只能在车里望着父母。他并非没有爱,只是害怕爱让他变成无法坚持自我的人。

不巧的是,后来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马迪奥才后悔莫及——因为没能在父亲去世前和他说说话。在赶回罗马的路上,他压抑着内心的懊悔,带着尼古拉一家人超速行驶,在中途下车时,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

令马迪奥想不到的是,他还爱上了一个摄影师、图书馆员美拉莉。不过两人最初相识时,马迪奥谎称自己叫尼古拉,重逢后,马迪奥也没有更正名字,还说自己是工程师。这或许是因为他不想用自己真实的身份去爱一个人。

马迪奥和美拉莉幸福地共度了几天,马迪奥露出少有的灿烂笑容。但这幸福的日子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他害怕自己建立多年的孤僻生活会因这份爱而坍塌,最后他决定离开。

美拉莉查到马迪奥的信息,她找到警察局想争取这份爱。美拉莉说,马迪奥的单身生活、对书籍的热爱都只是逃避而已,她希望能将马迪奥拉到更现实的生活,但马迪奥还是拒绝了,两人不欢而散。

最终,工作、家人,还是一份不敢抓住的爱,都让马迪奥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这些年的所谓的坚持和对抗,似乎只是在证明“真我”的绝望。

尼古拉缺少马迪奥身上那股愤怒式的激情,他温和的性格让他对世界的态度也是温和的。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好相处的人。但其实他内心,也有着温和改变世界的理想。

即便当年营救佐珍失败,尼古拉知晓了精神病院普遍存在的违法行为。在后来学医道路上,他逐渐转向精神医学,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他搜集材料和证据,带领受虐的病人打官司,赢得了正义。后来尼古拉还在一家医院再次遇见佐珍,将她救出并悉心照料,帮她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可能,在尼古拉的内心,他一直相信,这种温和是实现目标最好的方式。可没想到,他仍然面临了从未想过的危机。

尼古拉在人际关系中也贯彻这套“温和”和“尊重”的观念。他觉得,人与人的关系有时很糟糕,是因为双方都急于让关系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但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他深信应当尊重对方自己的意愿,并相信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好的关系。

因此,尼古拉在关系中总是试图给予对方自由,为对方腾出更多选择的空间,减少自己的意愿给对方造成的影响。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尼古拉的原因,和他相处让人感觉自在。

由于尊重妻子的意愿,尼古拉和妻子茱莉亚实际上没有结婚,妻子觉得婚礼只是陈旧的社会规定。两人有了女儿,开始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但茱莉亚渐渐无法忍受平淡乏味的日常生活,开始参与一些革命组织,还将人请到家中集会。最后茱莉亚实在无法忍耐家庭生活了,想逃离去投身革命。

茱莉亚在夜里偷偷收拾行李,还是被尼古拉发现。尼古拉挡在门前,不愿茱莉亚离开,他让她想一想女儿,想一想这个家,但当他看到茱莉亚几乎崩溃的状态,他还是不发一言地离开了,给了茱莉亚选择的自由。

也推荐你:我们的社会真的自由吗?从“自由是什么”谈起

有一年,弟弟马迪奥一反常态,回家过年,和大家热热闹闹待在一起。在马迪奥意外回家团聚的那天晚上,马迪奥想要离开时,尼古拉站在同一扇门的旁边。他看出马迪奥的神情有些复杂,但他没有追问,也没做强迫式的挽留,他觉得马迪奥也有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


图片|《灿烂时光》剧照

结果,弟弟匆匆回到自己的住处,选择了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

回顾这些往事,尼古拉最大的遗憾是,他总想在关系中给予对方自由,从来不去用爱做任何约束,没想到这份自由的代价是妻子出门后成了恐怖组织成员、马迪奥离开了这个世界。

尼古很后悔,觉得自己的爱出于尊重的好意,却显得那么软弱无力,任由最亲近的人离自己远去。

从马迪奥和尼古拉的差异中,可以想到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同态度。有些人像马迪奥一样,用理想世界的观念不断对抗不完满的现实。可这样的人生态度,常常得到残酷的后果。大部分人,没能迎来理想实现的一刻。

而尼古拉一开始彷佛找到了和现实相处的一个方式,这种方式看起来很理想——接受了现实、不去硬碰硬对抗,同时积极地作出努力,温和地完成改良。

他在爱中也秉持着类似的理念,觉得不要强加自己的意愿给所爱的人。

这种观点,是近年来很多“鸡汤”传递的:一种实际上最为理想的状态,彷佛不怀着伤害的意图,伤害就不会发生。也是近几年西方文化兴起的一个影响:人们批判中国人边界太模糊,人与人之间羁绊过深。殊不知,西方人为人与人之间太过疏离而痛苦。

要知道,羁绊虽然让我们多了很多麻烦与苦恼,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人与自己同在、不孤单。

我想,在这个故事中,尼古拉最大的遗憾可能发生在,在自己最爱的人处在某种困境中时,他用“尊重自由”之名,把对方留在了没有支持的处境里。我想,如果他可以一遍一遍询问妻子和弟弟内心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声音和痛苦,可能妻子和弟弟都不会觉得自己只有“彻底离开”这一个极端的选择。

要知道,只有感到最为孤立无援的人,才会选择“离开”。当人们处于极差的情绪时,他们会感到“人生彷佛没有其他选项了”——正是这种别无选择的绝望感,让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看似是唯一”的那个选项。

如果尼古拉能够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给他们指出其他选择存在的可能——并让自己对他们的支持也成为那些选项之一,也许他们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当然,他们也仍有可能做出同样的决定。归根结底,每个人的人生都的确是他们自己的。但因为他们是我们所挚爱的人,我们不会轻易放弃——尽管我们不应该逼迫他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