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师,在我二十一岁的时候,让我走进空间里的暗沉面,并且在一片灰暗中,找出灰系渐层之美;然后在我二十二岁之后,让我体会了一毫米的空间,在窄小之中看见宽广。我毕业于实践空间设计系(现为建筑系),那时候,大家都说是【我是做装潢的】。

 

 

 


在实践的时候,系上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好过。庞大的课业压力,超时的课程(往往晚上十一、二点结束课程),每天都有新的、做不完的模型以及制图;面对的,是台湾史上建筑空间设计科系中最令人闻风丧胆、没有私人血泪的一群建筑设计(老)师。我们看起来总是浑身尘屑,衣装不整,过度熬夜的结果,面带憔容眼眶深陷。不但没有社交机会,就连一般大学生的联谊烤肉活动,我们都只能闻香错过。


连皓延老师(那时名字为连晃毅)在我大三时,加入实践的师资阵容;开学上课那天,大家一直想看看这位从英国 AA (AA Diploma 英国建筑联盟)回来的老师,到底有哪里不一样,是不是真的三头六臂。

 

 


 

 

连老师个头小,眼光锐利;一件黑色 T-Shirt 套件黑色休闲西装外套,一条小直筒黑色牛仔裤,还有一双黑色皮靴。他抽菸,金色万宝路,不过只有在上课超时 才会在休息时间抽菸。大家都很怕他;事实上,空间设计系的大部分老师都令人惧怕,在他们众位老师面前,只会觉得自己渺小,马上变成百分之一比例的乐高模型玩偶。任何一句针对作品的评语,不管尖酸刻薄或只是道尽事实,都足以令我们伤痕累累、内心受创。

 

 

 


连老师,说话从来不提高声调,更别提是以评判的高姿态来解读、讲评我们的任何作品;他低沉却扎实的嗓音,刀般的锐利目光,足以让我们自己面对自己带有缺陷的作品时,羞愧不已。他先让你说,也不马上回话,当中的空档,像是一堵四方之墙把我们包围闯不过气。每次上课检讨作品,都会暗暗发誓下次绝对不要再次陷入这样的不安之中;无奈,连老师总可以再再地让我们诚实面对自己、面对作品,以及所有不尽完美的那一面。


离开校园,进入职场之后不久,一次偶然机会和连老师连络上,我进入了他刚成立的工作室上班。他以出生之犊不畏惧市场反应,秉着强大的实验精神,在台湾掀起一场建筑师的创新风气。我们晚上在工作室里画图研究大样细部;上工了,在工地里打模放样自己契水泥、灌浆。有时候我们是泥工、有时候是木工,刷点油漆、焊铁件都是常事。那段时间在连老师带领之下,生活很苦、作息很乱、精神不济,不过十二年后的现在回想起来,却颇为津津有味。

 

 

 


不认识连老师的人,说他冷酷很有个性;我得说,他是个很忠于自己想法与调性的男人,不为了讨好他人而放软妥协、不说违心之论;不得已的时候,就保持沉默最为上策。很多人以为,他很难相处,其实只要以真诚不造作之态度来面对连老师,那么你也会放下心头的压力,很快感受到这个看来严肃男人的魅力与诚心。

 

 

 


我一直记得,刚到连老师工作室上班的时候,第一个月所画的图在老师的百分比精准角度中,完全不合格。通常,在画建筑面图,一般设计师要求底下图手最少要分三种不同粗细、浓淡线条,除了美化图面之外,也让图本身带出结构和主体的叙事性。简单来说,结构线条(梁柱、墙面)颜色最深、线条最粗,再来是一般的砖墙面或是轻隔间,最清淡的就是家具、或是一些装饰性的图面表现。在连老师的电脑里,我永远都有最少六种粗细、浓淡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图面表情。很夸张吗?不,当图从列表机列印出来,你可以感受到一张图的生命和个性,这样子在设计之外的课程和学习,是一辈子都会令人感谢的。

 

 

 


因为精准,所以再三检视;因为精细,所以自我要求。就是因为这么简单的理由,塑造了一个坚毅不摧的性格。后来,因为个人因素,我离开了连老师的设计工作室,但是我总是怀念,背后有一个人,以严谨的态度和缜密的眼光来掌控着所有进度。

 

 

 


这次回台湾,和老师连络上敲定了时间,来段采访。说是采访,只是在我却下了学生以及员工的身份之后,把我心中对老师的好奇,一探究竟。


十 二年后再次看到老师,令我有点讶异;经过时间冲流,老师看来圆润许多。这圆润指的不是身材,连老师反而更精瘦,而是个性。在老师面容中,同样感受到严苛, 不过那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对外的苛求除非有直接关系,否则已通通收敛。他的作息,不再是以工地或是设计为准,而是以家庭中的孩子们为主。‘每天早上送孩子们上学,然后运动晨泳,再到延平北路或是民生西路吃顿早餐,这已经是我心目中最幸福的生活,最足以令我津津乐道的趣事。’家中男性长辈平均年龄都不高,所以连老师一经觉悟,翻改了以往所有不好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性。不是怕死,而是对自己更好,可以和家人相处更长久。

 

 

 


那么这些年来,在老师独特的设计风格和鲜少特殊的材料运用上,是否和业主间更容易达到共识了呢?老师惯用铁件和水泥,冰冷刚硬的材质更好辅合他的性格;这样子的材质运用在特殊商业空间或是艺术中,可以创造出不同于一般俗气的设计创作;不过若是落实到一般的居家空间,或是更小众的市场里,也许便显得过于冷硬、 不便于使用。‘铁或是水泥,不过是一种材料的统称,端看设计者如何捏塑出一个符合调性使用的空间,而这些材料,不过是空间中的一部分罢了。’也别忘了,有相同性格的业主才会找上连老师这样的设计师呀。

 

 

 


现在的学生和当时候的我们,有甚么不同呢?以前在AA (AA Diploma 英国建筑联盟)的时候,学生们都是玩真的,实际上用手摸材料,用身体感受尺寸和空间;现在的学生拥有过于发达的电脑科技,不管甚么题目到了手上,通通先进电脑跑一下,不管是查资料、或是基地调查,有了漂亮绚丽的电脑结果之后,才开始做研究想设计,通通是反了顺序进行,局面就显得很小。

 

 

 

 


设计,是人生的价值观呈现;对应到一座城市,靠的不只是建筑,而是集体的态度与思维,共同呈现出一种氛围,这样的气质才塑造出一座城市;所以尽管工法、材质材料的运用都大同小异,每一座城市却都迥异不同,各有风度与面容。设计师的生命经验反应在作品上;而每个城市居民的生命体验雕塑出这座城市他们居住的城市。

 

 

 


照惯例,我还是要问老师,生命中最快乐的三件事。对一个设计师而言,【结案】绝对是一大乐事;身为一位父亲,【接送小孩放学】,听他们道尽一天趣事令连老师颇为享受;做为身体的主人,【运动】令他感到通体舒畅。生活中的小事格外令人珍惜,酒足饭饱最最感到幸福快乐。


和老师分手道再见,下了电梯,我回想起一次冬天在工作室里熬夜赶图。那时候老师坐在我们几位员工后方,大冷天里大家筋疲力尽、元气耗弱;大后方传来炸酱干面的独特香气。我偷偷转头,老师静静地享用那碗冬季里最简单的盛宴。看了老师狡猾一笑,我关了电脑;在回家路上也买了一包干面。那画面,我至今想了还是偷笑。

 

 


 

 

面对这样一位设计师,他的生活态度转变以及观念,我和你一起分享、受用。

 

 

人生的高度,由你决定

〉〉设计师:令人不设防的时尚与色彩冲击 沈恩绮

〉〉【台湾设计之路】 用外在说我内在 JUBY CHIU 邱娉匀

〉〉夸耀“成就”,不如散发“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