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塑生活真的能够拯救地球吗?“零废弃妈咪”洪平珊提出了另一个观点:“我们需要的不是‘无塑’,而是好好珍惜获得的资源。”

不小心成为减塑教主,现在的洪平珊更安于“零废弃妈咪”这个角色。她说,当了妈妈后,一切的行为变得更落实、实际。对她来说零废弃和环境保护是时时在小事上更加意识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并且感受这些选择带来的结果。

看看更多:【TEDxTaipei @ Womany】保育家:海洋勇者,廖敏慧

曾在台北任职电影公关的洪平珊,在澳洲打工度假期间受到美国“我的无塑生活”(My Plastic Free Life)发起人 Beth Terry 的启发,每天记录自己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诚实的观察、省思自己的行为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后来她将此理念带回台湾,2014 年为了分享自己的想法,创办了小事生活,以自己常用的竹牙刷、布卫生棉、不锈钢吸管与人交流。因为超强的执行力和追根究底的精神,一度被封为“减塑教主”。

然而实行减塑多年,又成为母亲后,洪平珊慢慢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她开始称呼自己为“零废弃妈咪”。

“我们需要的不是‘无塑’,而是好好珍惜获得的资源。”—— 洪平珊

洪平珊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无塑”,而是好好珍惜获得的资源。当我们谈论无塑,很容易专注在“没有塑胶”上,但其实纸张或其他天然材质若过度使用,一样会耗尽天然资源,这也不是友善环境。无塑二字严肃,容易让对此议题无感的人觉得太过极端且不实际,于是她的理念与号召就慢慢地从“无塑”转为“零废弃”。她的零废弃是指“学习大自然的智慧,任何东西物尽其用,在无限循环中不再有垃圾。”

推广零废弃生活时,常遇到许多妈妈问她,带着小孩如何做零废弃?而自从自己怀孕生子之后,更能亲身体会到母亲在从事零废弃上容易碰到的问题。新手妈妈没时间煮饭,但又想让小孩吃最好的、最营养的,最后选择购买副食品。更不用说尿布这种必需品,多数时候都是一次性使用完就得抛弃。


带着小孩摆摊的零废弃妈咪|洪平珊提供

洪平珊认为,零废弃重点是“尝试”,透过实做的过程,有意识的选择。去做之后会开始发现自己的起心动念,或是会知道自己的困难,这些都是很好的改变,就从自己可以做的开始,像是带着宝宝一边玩水、一边手洗衣服,感受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这种体验很重要,会慢慢引导走向爱物惜物的方向。

布卫生棉图书馆,示范女人照顾自己、照顾大地的方式

无意间得知台湾有个“背巾图书馆”,广纳各式各样的背巾。为了友善妇女,只要支付车马费,就会有解说员上门为新手妈妈示范背巾的使用法。洪平珊于是联想到自己常用的布卫生棉,如果有个地方能让大家接触到不同的布卫生棉,了解到完整的使用方式,或许能让更多人放下恐惧,愿意开始尝试。

女人的身体很细致、常常在变化,每种布卫生棉的特色不同,有时单一品牌的布卫生棉不能完全符合一个女人的需求。有些布卫生棉质地亲肤,有些材质则是超好洗,端视每个女人的需求而定,若能有一个“布卫生棉图书馆”,就能和其他女人交流、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或疑问。

也推荐你:正视私密肌的敏感问题,妳需要认识的日本制“有机卫生棉”

听到布卫生棉,常有的疑问是,是否使用后更容易有异味?洪平珊说:“事实上,在化学制成的卫生棉不透气的状态下,经血上的细菌滋生,并与抛弃式化学材质交互作用,因而产生让人难以忍受的臭味。透气的布棉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或许带有些许铁质味,但得要非常靠近仔细闻才感受得到。”

许多女人想尝试,但不知有多种选择,或是有了疑问不知从哪里找答案,洪平珊想营造的这样一种多元、安心讨论空间,让女人们可以从布卫生棉开始,以不费力又贴近自己的方式尝试零废弃生活。


女人应好好观察身体需求找到最适合的布卫生棉组合|洪平珊提供

零废弃其实与“身体”和“心”有关

零废弃其实是一件非常身心灵的事。洪平珊 2016 年在台中参加十天的内观后,深深的体会到这件事。内观时,听到葛印卡老师的音档说:“我们在观察身体的感受时,只是要去经验它,而不是在追求什么结果。”

有段时间洪平珊为了不制造垃圾,需要戒除自己最爱的洋芋片,也曾经把自己弄得很痛苦。后来透过这个过程,她找到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外在行为,购买大包袋装洋芋片,吃完后清洗袋子重复使用,如此一来也不是制造垃圾。利用不勉强自己的折衷方案,让她找到一个内在解法,她有更多时间观察自己吃洋芋片的动机,观察身体想吃洋芋片的感受,在那股感受上来时温和的体验。就只是品尝那股想吃的欲望,渐渐洪平珊对于洋芋片的冲动就消失了,进而也减少了购买洋芋片的行为。

洪平珊认为,零废弃应该就像内观老师说的那样,去做了,经验到困难跟快乐,无论这困难来自于内在或外在,而后产生的结果自然接受就好。这样不断反覆的练习过程中,自然会找到适合自己也友善环境的最佳方案。零废弃不该单单只是行动,应该是身体、心灵整体调和一致的结果,每个生活选择不只是环境议题,仔细观照后,会发现更是身心灵的整体融合。

延伸阅读:16 岁少女罢课让全球头痛:“大人都不在乎未来,我何必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