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社工”这份职业了解多少?一起看看从事社工超过 20 年的康淑华,是如何面对及反思社工的沈重与价值、如何莫忘初衷地与时俱进,又如何期许当代社工工作环境成熟完善?

文|康淑华

面对大环境整体社工劳动条件的不友善,我们往往只能从与个案的成长、工作的回馈或是“社工日”来鼓励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结构上这些事,的确非短期能调整,但,如何在困境中莫忘初衷,坚持我们觉得该做与想做的事,很不容易,但非常重要,也很需要夥伴们彼此支持。

社会创新 X 跨界合作:对当代社工是挑战也是契机

我这几年有强烈的感觉,过去或许面对社会议题,我们可能会循非营利组织的方式来解决,如:社会倡议,提供社会服务,但,在现在,其实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非常多元,不一定需要再透过传统的社会组织,我也认为台湾不少的非营利组织在发展上遇到相当大的瓶颈。

所以,我觉得对社工夥伴的一个挑战,或是说契机,就是在我们“传统的”助人社工方法上,也建立跨领域的学习机会,我觉得这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与能力。

不只是在工作上,与不同领域的人共同努力,让一加一大于二;也可以在专业学习上有更多元的大胆尝试,例如学个看来完全不同的学科;或是在工作之外,多多体验人生的美好,做做不同的事,成为自己生命的养分。当然,更重要的是期许组织可以提供社工更好的工作环境,让社工的专业生命获得滋养。

怎么看社工界:不要被专业框住

我很庆幸自己念社工,给了我与人相处的能力,还有社工对人的关怀与价值,我觉得是一辈子受益的。我也很喜欢社工人,有一说就通的共同语言,还有对人的信念。但我曾经一度告诉我自己,若我儿子要当社工,我可能会非常反对。

延伸阅读:从“怕婆婆”到“念社工”:这对婆媳撑起唐宝宝庇护所

为什么,因为我看到台湾社工界这几年的很多沈重问题,我看到不少政府的政策都是相对短期的问题解决取向,并往往要让最没有权力的社工来承担解决舆论的重担,也看到不少非营利组织被困在其中,我一度蛮厌倦这种生态。

所以,也相对的,我觉得一些社工夥伴的工作僵化了,被制度、结构甚至组织绑架了。但,我也看到很多热情不灭的社工,他们仍有很多的理想,他们从个案的生命改变或工作回馈上获得力量往前走。所以,若有机会,很希望台湾可以在社工教育、社工制度上有更多的改革,给我们的社工真正更多能量。我也认为我们社工不要被“专业”框住,但专业绝对是支持我们工作能力与信念的基础。这些事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


图片|来源

在工作多年后决定念社工博士班的动机及这一年的求学历程

很感谢上天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在工作多年后来出国求学。这一年来,我想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有更多知识上的学习,去反思自己过去多年的社会工作生涯,可以休息、沈淀,获得滋养。我也觉得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后再念社工博士班还蛮好的,因为会很清楚实务界的状况是什么。我自己属于浪漫派,所以会鼓励想再念书的社工夥伴们不用着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后再念书,其实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