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路的兴起,或许提供了更快速的联系方式和更丰富的选择,进而提升出轨的可能性。但也别忘了当感情发生问题时,与其责备这些形式的出现,更重要的其实是关系中的人如何共同面对、妥善沟通、达成共识。

公号 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

我的生活应该充满诗意、 充满冒险、 充满爱。不是矫揉造作的爱,而是穿越一生的爱。

——《莎翁情史》

在这个时代,好像每天都能看到“出轨”的新闻,不论是名人的八卦还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 2015 年《纽约时报》报导称,美国人的出轨率在近年来高居不下:已婚男性有过对伴侣的不忠行为的约占 21%,已婚女性有过不忠行为的在 10-15%之间。

很多人都会将出轨现象和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们帮助很多人在日常的伴侣生活以外,找到了更多的浪漫与性的可能性。如今还出现了专供出轨的交友网站,比如在 2015 年被黑过、泄露大批用户资料(也包括不少来自中国的用户资料)的加拿大交友网站 Ashley Madison,他们的 slogan 就赤裸裸地鼓励人们出轨:life is short, have an affair.(生命短暂,去偷情吧。)

关于出轨率的提高是否与社交网路的使用有关,并还没有定论。有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有人则认为出轨的人类本性使然,社交网网路只是手段。

社交网路的存在,是否真的对这个时代的“出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出轨本身意味着什么,它是符合我们的本性的吗?

今天的话题是,社交网路与出轨。

社交网路使“出轨”的含义更丰富了。

无论社交网路是不是出轨的原因,它都已经成为人们出轨的重要渠道。美国婚姻律师协会的统计显示,有 81% 的协会律师报告说,在自己经手的离婚案件中采用了大量来自 Facebook 等社交网路的素材以证明出轨事实。


图片|来源

而且,社交网路使得“出轨”这个词的含义正在扩大。维基百科对于“出轨”的定义是,有固定配偶关系的其中一人,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浪漫的关系(无论是否有性行为)。而在法律上,性关系则是重要的判定标准。

什么能够证明配偶之外的浪漫关系?是亲吻、拥抱、偷偷跑出去约会,还是一天打好几个电话?当以手机为媒介的社交变得越来越重要时,这些或许都不需要。在聚会的饭桌上,公司的会议室里,甚至自己家的床上,你都可以不动声色地完成“出轨”的行为:和其他人发一条暧昧的讯息,看到自己的照片又获得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赞或评论。你和网路另一侧的人没有发生肉体上的接触,也没有声音的交流,所有的一切都默默地在大气层中传输。

知道更多:“丈夫偷情,我想做点什么”中国新兴产业 小三劝退师

这种行为开始越来越多地被研究者注意到,他们将其称之为“网路出轨”(digital infidelity)或“远程出轨”(remote infidelity),即通过网络,特别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完成的对伴侣的不忠行为——无论出轨行为有没有进一步发展到线下。

我们曾经将出轨划分为“肉体出轨”和“精神出轨”,标准是“是否发生肉体关系”,和“是否有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但在透过网路完成的出轨行为中,“出轨”的含义和边界似乎都变得越来越模糊,并无一个标准答案。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于什么是“出轨”的认知也都不一样。

其实,什么是“出轨”并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和标准。你需要想明白你自己对于“出轨”的定义是什么?比如说,你觉得发暧昧讯息算出轨吗?又是什么样的讯息才算“暧昧”?此外,你还需要知道对方的定义是什么样的。只有你们双方达成对对方想法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共识,你们未来才能够不在这方面起冲突。

社交网路如何影响了出轨行为?

心理学家在针对网络时代的出轨进行研究时,发现它对出轨行为造成了如下影响:

1. 它降低了出轨的难度。

心理学家 Adelia Moore 认为,社交工具带来的最革命性的变化,是我们开始习惯用一对一、即时收发的文字短讯来交流,而这种通讯方式也在网路出轨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文字可以随时随地被发出,它使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把暧昧的信息发给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人,即便是和你的伴侣睡在一起时,手机也仍然可以帮你们隔离出各自独立的世界。

简而言之,短讯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在公共场合中很容易地建构出私人空间。它就像是“在众人面前,穿上隐形衣飞到另一个人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Adelia Moore 如此形容。这个人可能远隔重洋,也可能就坐在办公桌的另一侧,无论你们处在怎样的公共场合里,都能在一个按键的瞬间构建出一个只属于彼此的、私密的平行小世界。

这种沟通方式不仅便捷,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防线,使他们放松对“出轨”的警惕。很多出轨都是这么开始的:当你给他发第一条微信时,只是一句正常的聊天,你并不觉得这和出轨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聊着聊着,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有时候,你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出轨。“有时候,屏幕就好像一个屏障,让人们觉得只要我没有和对方‘真的’在一起,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做错一样。”婚姻和家庭治疗师 George James 说。

2. 它给了人们逃离日常生活的机会。

在此前关于“爱欲之争”的推送中我们就曾提到过:亲密和欲望这对看似亲缘的关系,实际包含着水火不容的敌意。纽约的家庭治疗师 Esther Perel 说,亲密是来自“having”的状态,而欲望来自“wanting”的状态。更诗意的说,亲密是一种在家、“home”的感觉,而欲望指向彼岸“somewhere unknown”。


图片|来源

在 Esther Perel 看来,出轨的行为其实并不主要和性有关,它更多地关乎“渴望”:渴望和向往新鲜、独立、自由、情感、性高潮,渴望那些生命中未完成之事,渴望“重新捕获我们身上消失的东西”。它是击退乏味和无趣的尝试——很多人都说,出轨让他们感觉“活着”。而出轨本身的性质,那种禁忌的力量,“你永远无法拥有爱人”的事实,更会加深你的渴望。

亲密的关键词是“已知”、“熟悉”,欲望则总会和“未知”、“陌生”联系在一起——而社交网路,提供了与未知的世界、陌生的人接触的最好机会。 “当你和你的伴侣住在一起,日复一日地经历着生活中的问题琐碎,你很容易对网路那一端的某个人产生幻想,将‘另一种生活’浪漫化。”家庭谘询师 Kelly Chicas 说。你总会觉得,那个“彼岸”的世界可能会比“此岸”更好。

延伸阅读:《幽黯国度》陈昭如专访:欲望不脏,欲望其实很痛

3. 它影响了人们对“承诺”的看法。

社交网路还影响着人们对“承诺”的态度。“在线约会改变了人们的想法,他们开始思考和怀疑,对一段关系的承诺是否真的是人生价值所在。”美国最大的约会网站 Match.com 首席执行官 Greg Blatt 说。

20 世纪 80 年代,Caryl Rusbult 提出了亲密关系的承诺投入模型,他认为,影响一段关系的承诺是否稳固,与三个因素有关:

  • 满意度(satisfaction),即对这段关系在整体上是否满意;
  • 其他可供选择的对象(alternatives)的质量,即在关系之外是否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 投入程度(investments),包括你对这段关系投入的情感、时间、精力等。

一般来说,对一段关系越满意、投入的越多,在关系以外的选择越少,对这段关系的承诺就越可能稳固。

芝加哥大学的 Dan Slater 认为,在与承诺相关的三个方面中,有两个方面都明显受到了社交网路的影响。

首先是对满意度的影响。网络使人们进入到一个基数更大的群体中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已经选择了某一个人,也会更容易怀疑自己做出的是不是正确的选择。而且,我们在网路上会忍不住和他人比较,如果看到其他人拥有的人或事物优于自己所拥有的,就很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引起心理不平衡、焦虑、愤怒等情绪。

其次是可选择对象的增加。社交网路扩大了交往对象的挑选空间,所有的约会网站、社交媒体上都提供着大量的潜在约会人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你这些可选对象的存在。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社交网路增加了人们拥有“备胎”(back-burners)的可能性。 2014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所有(处于一段稳定关系的)受访者中,在他们的现有伴侣之外,每个人平均和 2 个对象在网路上有过涉及浪漫和性含义的对话,这些人可能是他们的前男/女友,也可能是其他暧昧的朋友。

一夫一妻制是符合人类本性的吗?

在关于社交网路与出轨现象的讨论中,也有很多人反对“社交网路助推出轨”的观点。一个经常被提及的理由在于:出轨是人类的本性,和社交网路无关,社交网路只是提供了手段。这个时代的出轨方式,和那些在没有网路的时代在酒吧吧台勾搭的方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2002 年,动物学家、心理学家 Barash 和精神病学家 Judith Lipton 等人合作出版了 The Myth of Monogamy(“一夫一妻制的迷思”)一书。在书中,他们研究了近 5,000 种哺乳动物,发现绝大部分物种倾向于多配偶制,且这种倾向并没有体现出雄性和雌性的区别(此前有一些观点认为,男性会更倾向于多配偶制,因为精子数量远多于卵子,相对来说更加“廉价”)。只有 3-5% 的动物物种有和同一配偶建立起一生的稳定联系的习性,比如狼、狐狸、水獭等,也包括人类。即便如此,当这些动物的配偶突然死去或者失去性能力时,它们也会迅速找到新的伴侣。

而“一夫一妻制”之所以被人类社会采纳,有它的社会原因——以家庭为单位,分担经济压力,共同抚养后代——而这种制度不一定是符合生物本性的。

更多观点:百年前,一夫一妻并不是传统家庭价值

然而,符合天性的、“容易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是“好的”。一夫一妻可能不是人类的天性,却是很多人的信念和选择。我们有归属和占有的需要,而坚贞的爱情还能给我们带来超越的精神快感。

五岛美代子有一句诗,“一生中只是爱一个人,这一生都是不够的。”让人类克服出轨的天性的,往往不是其他人,而只是自己的选择和信仰。而始终不渝地爱一个人,能够给一个人带来的希望与快乐,只有这样选择过的人才会明白——那种爱本身的状态,已经是自己的救赎。

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无数种生活方式,有的人认为肉体出轨没什么,有的人宁愿对精神出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人选择开放式关系,允许双方在伴侣以外开展自由的性关系;有的人则认为,两个人应该在一段关系中从一而终。

有一位德国好友就曾告诉我,他不是一个一夫一妻制者。虽然他曾经很长时间处在一段一夫一妻的关系里,到了四十多岁他才发现,一夫一妻真的不适合他,也不符合他的价值观。现在他有一个超过三年的伴侣,他们彼此都认同这是一段开放关系,他可以接受她有其他的男朋友,他们在与其他人约会的一开始也会坦诚告知自己的状态。

我一开始也是惊讶的,直到后来熟悉了这一对伴侣。虽然是开放关系,他们仍然担任着对方孤独感的卫士,因为对方的存在感到平静、稳定。他们对我说,这段关系是“超越”的。

所以也许归根结底,如何对待亲密关系和如何相处,都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但是,非常重要的是:你需要在确定关系的时候,就和对方充分沟通,达成共识。比起来,社交网路真的是太过不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