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在职场上最吃亏的就是社交能力,不是我们有社交障碍,而是我们对于社交需要一些心理建设和准备,突如其来或面对多人场合,内向者通常保持沈默,选择当一个倾听者。但是,只要有实力,时间会证明一切 ,内向者在职场上依然可以交出漂亮的成绩单!

文|莎瑞丝

许多人认为外向比较快乐,但你愿意成为许多人的其中一人吗?如果不是的话,那许多人认为该做的就与你无关。

你身边有内向的朋友吗?还是你也是个内向者呢?对于“内向”,你的解读是什么呢?你会觉得内向者不合群吗?抑或是一种性格缺陷?

过去我们总认为内向者偏向负面,但你知道内向者也可以很健谈、很乐观吗? 内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获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外向者需要找一群朋友出外吃饭,从中恢复能量;内向者则是必须一个人静静地,不管是看书、泡澡或是发呆都好,只要是一个人,内向者就能好好充电,再继续出发,这就是内外向的不同。

若你的另一半或朋友是内向者,请拥抱这样的他们,试着了解他们并不是故意不合群,更多时候是他们认为一个人会比合群来得更在。

有个故事想和你分享:

失落的一角

有个缺角的圆,它一直在寻找丢失的那一角,它认为只有找到那一个缺角才是完整的圆,不管上刀山下火海,它誓言就是要找到那个缺角,于是它开启了“寻角之旅”。

一路上它遇到许多失落的一角,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因为缺了一角,行动不太灵敏的它在寻角路途中显得缓慢许多,也因此认识了许多朋友。

它欣赏着路边绽开的漂亮花朵、认识了同样行动缓慢的蜗牛、看着蝴蝶翩翩起舞…同时它也经历了许多事情,行动缓慢让它在坏天气时吃尽苦头,但它始终不放弃寻找属于它的那一角,直到有一天终于找到适合它的失落一角了!那一刻它非常开心,缺角的圆终于是一个“完整的圆”了!但快乐在瞬间便消失,形成完整圆形的它开始快速滚动起来,来不及欣赏路边的绽放的花朵,它错过了和蜗牛朋友的相处,它再也无法好好感受生活的美好,一切都太快了,它知道一切只能就这样错过了。

好不容易停了下来,它看着蔚蓝的天空,缓缓地放下刚找到的失落一角,纵然它看起来是缺角的圆,但过去发生在生命里的经历早已填满了那个缺角。

不知道你是否曾看过这个故事?记得第一次阅读这个故事时,我看不太懂为何最后它选择放下了失落的一角,它不是一直努力在寻找,想变成完整的圆吗?带着这些年的经历、体悟和淬炼再重新阅读这故事,我才发现“接受自己”,是生命最可贵的事情。

在无法接受自己是内向者时,我遇到许多挫折,我无法认同自己的能力,甚至限制了自身发展,现在回头看才知道内向地活着也能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

内向者 = 鲁蛇?

以下是我的故事。

从小我就是个话不多,很安静的小孩。一群小孩在玩耍时,我总喜欢自己在一旁玩拼图。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内向”和“外向”,直到有人往我身上贴标签:“她是个内向者,不会笑、不会讲话,很冷酷。”

那时的我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内向和负面好像挂钩了。这负面的想法就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别人为我贴上的标签,我也没撕下来,就好像它就是我一部分。

渐渐地,我认为自己是某种类型的人:我变得不懂得表达自己,我认为自己是鲁蛇,无法像外向者那样,我的人生就只能这样,只因我是内向者。我们努力想活出另一个样子,时间久了我们就崩塌了。

活着活着,我发现外向者比内向者来得吃香,于是开始武装自己,拼命地让别人感觉自己是很开朗、很健谈、很活泼的人,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开始强迫自己社交。

“伪外向”是我在外努力扮演的角色,为的只是不想让别人感觉自己孤僻、难相处。但每次回到一个人,卸下重重盔甲时,内心的无助和空洞不断向我侵袭,直到被自己的泪水淹没,这时候连我都讨厌这个伪装的自己。

曾经向朋友诉说不知道如何与不熟悉的人开启话题,朋友告诉我:问对方喜欢吃什么、星座或血型,自然就有话聊了。

推荐阅读:亲爱的,你是聊天没有内容,还是聊天没有技巧?

于是我现学现卖和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问对方:

“你喜欢吃什么?”

“我什么都吃,不挑食。”

心理凉了一大截,预期的答案至少有三、四句,可能对方会说出喜欢吃甜甜圈或某家牛肉面的答案,这样我就能接着说下去呀!没关系,我又继续问:

“你什么星座?”

“天蝎座。你对星座有研究吗?”

“⋯⋯没⋯⋯只是问问。”在我还没得尴尬癌前,理智告诉我是时候终止聊天了。

身为内向者的你应该也发现,想成为人见人爱、车见车载、花见花开的人的那一刻,我们已经失去了自己。我们活在多数人的期待里,同时我们也选择走进这些期待里,扮演着别人期待的角色:能言善道、开朗活泼、圆滑讨喜、充满活力的人。

就像缺角的圆,我们认为完整的圆(外向)才是我们该追求的,于是开始拼命地追求原本就不属于我们的一条路,走得又累又苦。撕下了“我是内向者”标签,不再限制自己发展,内向者也可以是乐观的,幽默的,不是吗?

当你愿意走出这些他人眼中的期待,接受原本的自己,理想和现实距离就会缩短很多!张瀞仁的《安静是种超能力》书里有句话我特别喜欢:

原来不是我不如别人,而是因为我本来就不是那样子的人。

——《安静是种超能力》

职场内向人 = 透明边缘人?


图片|韩剧《我的大叔》剧照

内向者在职场上最吃亏的就是社交能力,不是我们有社交障碍,而是我们对于社交需要一些心理建设和准备,突如其来或面对多人场合,内向者通常保持沈默,选择当一个倾听者。

想要别人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同时又不用讲太多话,是职场内向者的功课。

记得有一次和同事午餐聊天时,A 同事说完全搞不清楚我负责什么项目,当下听到有点错愕。才发现原来大家平常不时都会发出一种讯息:

“我在负责北部案子,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好烦⋯⋯。”

“下星期会议要做简报,主管一直问我案子进度⋯⋯。”

“刚老板又丢了一个专案给我负责⋯⋯。”

当大家彼此交流自己工作岗位负责事项时,我都不太发言,主要是我不想把自己烦恼的事情丢给大家,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埋头苦干地拼命做,自己找答案,因此我的安静让 A 同事感觉不到我的存在价值。

不习惯解释的我就这样默默持续工作一段时间,有次 B team 的一位资深员工突然跳槽,让隔壁部门主管顿时失去重心,其他同仁无法消化突如其来的排山倒海工作分配而怨声载道,就在此时,他们知道我曾与该离职员工有过不少职务来往,于是他们开始请我主管“暂时出租”我到 B team 提供协助。

原以为只是从旁协助,后来发现作业流程有许多缺失导致出现许多耗时的重工,才会使整个部门工作无法进行得顺利。于是我拟了另一份作业流程,排除不必要的重工及必做项目给他们参考,不到两周我便调回原本工作岗位。

和原订计画“暂时出租”一个月提早了许多,原以为大概是我帮不上忙吧!这时主管传来一个讯息:

“Good job! 妳只用了两周就解决了 B team 问题,妳让我太有面子了!”

这件事情无疑为我打下了强心针,也借此发掘了自己的优点,察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向者在说话这一块的确比较吃亏,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习惯被注目,只要被注视我们就会开始很不自在,像在开会时不说话就会被误解成没意见、没主见,对团队没贡献。在认清这一点后,我也渐渐释怀,不再纠结自己是否没让所有人看见。

我始终相信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只要有实力,时间会证明一切 ,内向者在职场上依然可以交出漂亮的成绩单,让大家刮目相看,而内向者只是需要用更多的努力和时间,还有自己的方式来表达。

“好好的内向会改变你的职涯,就像它改变我一样。”——《安静是种超能力》

也许我们无法像外向同事来得注目,但我们依然可以拥抱这样的自己,接受自己并发挥自己的内向优势。

缺角的圆从开始追求“完整”,从一开始它就设定为自己必须是“一个圆”,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圆,但追求的过程中却发现其实缺角的它也很好,它感受了许多生活从未有过的快乐,纵然有快乐和痛苦,但这些经历也丰富了它。

内向者如何克服可怕的社交?

前面提到我快得尴尬癌的聊天,这也困扰了我很久很久,面对不熟悉的人要怎么开启话题呢?过去我总觉得不聊天就会很干,空气中会弥漫着一股会杀人的气味,强迫着你一定要开口说点什么才行。

后来我发现不知道聊什么的时候,也不用硬聊,自在地做自己就好了。曾经试过在多人聚集场合,没办法向前主动找任何人攀谈,我就站在一旁观察人群,喝喝小酒,听听音乐自在地享受一人时光,当你内心感觉到自在,聊不聊天已经不是问题了。

那如何非得一定要聊天呢?内向者比较擅长一对一交谈,只要超过 5 个人以上的场合,对我而言就是个大挑战了。

《安静是种超能力》作者在书里曾提到,若不得不出席大型场合,又不能让自己隐藏起来的时候,只需要告诉自己“只要跟一个人讲话就好。”

在一次公司聚餐,其他地区的同事见面时都热络地聊了起来,我本能地后退当人形立牌,这时我告诉自己:只要跟一个人讲话就好,这一切很快就结束,没事的。做好心理建设后,我开始“物色”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团体,没想到效果出奇意外地好,在餐聚结束后,我们依然保持友好的联系。

其实在那次餐聚里,我并没有说太多话,我只是倾听和吃东西,适时地给对方回应让他知道你在倾听,这样看起来并没有很可怕对吧?

很多时候只是“想”就会觉得事情很可怕,“做”了就会发现其实没有想像中可怕。 若你也希望内向这件事不造成生活困扰,适时调整心态和行为就能让自己好过一些,何不对自己好一点呢?

内向与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一种倾向 ,许多人也同时拥有这两种特质,只是看两者比例多寡而已。若将性格看作是积木,我们也会拥有其他性格特质,如温暖、积极、乐观、幽默等,当我们将这些性格特质组合在一起,我们就可创造出许多可能性,也许这些积木组合而成是一个城堡,一辆汽车或房子,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圆而已。

推荐阅读:亲爱的你,内向是种能力

我想说的是,若你发现自己是个内向的人,请告诉自己,这样你并没有不好,现在的你就是最好的你,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别因一时的脆弱、不懂得应对而感到挫折。

尤其在工作岗位上,试着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也别想太多,做好你的工作,发掘自己在工作上的价值。当你能够为别人带来价值之时,内向就会是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