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是真的蛮乐观的,我觉得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的经验值也告诉我,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会痛苦,可是痛苦后如果能转化成乐观的态度,会有另一条光明的路。”陈庭妮在演艺路上,始终带着正面能量,迎击所有困难。

有种女人,单是纯真和善的性格,就耀眼如珍珠,陈庭妮无疑就是这样的女人。她在 2018 年祭出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和《种菜女神》两部大作,两种完全不同际遇的角色,在她愈趋细腻的诠释中,从平面的剧本里活了起来。

庭妮一如往常地准时抵达摄影棚,甚至比约定的时间更早一些,对她而言,准时是对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她对所有参与人员的尊重。穿着宽松的牛仔裤、白衬衫和灰色小背心,剪了短发、脂粉未施的她,带着一种不带攻击性的清丽秀美,看起来就像个大学生,而她总是亲切的样貌,也颠覆了众人对名人的既定印象。

摄影棚是个奇妙的场域,它隐约地建构出了一种隐私机致,因为大多数的受访者来到棚内,会把布幔拉下,保有名人的隐私。但庭妮显然不是这么想,她喜欢和大家一起处在同个空间,没有隔阂地聊聊近况,也毫不介意工作人员看到她素颜的样子,甚至还会把她的爱犬,原本是流浪狗的 Chelsea 带到拍摄现场。

简单,随性却又真实,她散发出来的温暖能量,总是有方法感染整个空间。

第一次的角色转换

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里饰演摄影师 Cindy,庭妮从被摄者的角色转换成了摄影者,为了进入角色,她真的每天背了台厚重的相机,学习从不一样的角度看世界。“拍照是为了抓到那个瞬间,大家都说演员很敏感,可是我觉得摄影师比演员更敏感,因为你只有那一次的机会,你要如何找到那个 Timing 是很困难的。”

推荐阅读:没有非做不可的决心,别走这条路!到纽约当演员追梦攻略

为了让庭妮更深入角色,导演给了她艺术家 Cindy Sherman 跟诗人余秀华两个参考人物,庭妮在这两位传奇人物的身上,看到的是对她们对作品的执着;而她从这个角色里,学到的是勇敢。“导演觉得我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但 Cindy 是个敢爱敢恨的女人,他想让我捕捉到不畏惧的能量。她跟我真的是很不同的人,为了揣摩她,我疯狂做田野调查,寻找跟我不同爱情观的人,后来了解之后,真的有种释放的感觉。大家都说我心里有个小恶魔,可是我个性很胆小,金牛座又稳定不喜欢改变,但戏剧中可以去开发不同面向。这或许是我喜欢拍戏的原因,在安全的范围里尝试不同的人生,挖掘陈庭妮的其他可能性。”

从胆怯到勇敢

从小就是家里唯一的掌上明珠,被家人朋友鼓励后参加了“凯渥梦幻之星”出道,无心插柳地进了模特儿圈,后来还成为演员。珍惜羽翼的她,出道十几年来,几乎看不到任何负面新闻。低调敬业的庭妮,在工作夥伴、朋友的眼中,善良孝顺,从来就是个乖巧贴心的女孩,但也因为心中总是牵挂着别人的思维,总是无意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Cindy 教会我无所畏惧,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因为她的人生观在世俗的眼光里是不被认可的,大家会说她就是个小三,但其实是为了展览的养分,这需要很大的自信才敢这么做。我们都是群居动物,或多或少都会被世俗的眼光影响,但她不会被规范牵着鼻子走。”庭妮这么说。

或许2018年的庭妮与勇敢这件事特别有缘分,同年上映的电视剧《种菜女神》的主角礼耘,背负母亲的期望考上律师,却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更贴近自然与土地,于是暂离繁忙的都市,重拾朴实无所求的生活。庭妮说自己很能体会女主角的心境,因为她的爸爸正是退休后回到山上定居。“人生本来就会历练高低起伏,见过大风大浪,体验过人情冷暖之后,最后还是想回归从小长大的地方。拍完《种菜》之后我也好想回台中,那样的生活方式我蛮喜欢的。”

农村生活再体验

跟着剧组人员到花莲生活了半年,庭妮坦言《种菜》可能是拍过最辛苦的一部戏,在夏天的东台湾烈日下拍摄,就连从小在大自然里长大,喜欢接触土地的她都大呼吃不消。“要克服夏天湿热的天气很辛苦,妆容一天要补太多次,一直补妆又会感觉很厚重,所以我们都要选择持久的底妆;为了怕紫外线对肌肤造成的伤害,也得好好作防晒。但这些都很值得,不仅跟剧组人员培养出革命情感,最后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一包自己种的米,真的很感人,也体会到粒粒皆辛苦。”

从都市女孩,对情感道德淡泊的摄影师 Cindy,到回归乡村,享受朴实生活的礼耘,庭妮笑说 2018 年有接到这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已经很满足。“以前角色的选择比较少,很幸运地这几年接到蛮多有意思的角色。人本来就是要疯狂地挑战自己,尤其是演员,无论是内在或外在,都要勇于突破,不要一直躲在舒适圈。当你习惯了安逸,就会开始忘记进步。”

推荐阅读:林志玲:挑战让生命饱满,永远不要让自己后悔

这不是个二元对立的世界

演员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得以在虚构的世界里扮演形形色色的人物,体验各种情绪,也延伸了视野与想像力,从千篇一律的规律生活里,走进不同人的人生。庭妮说,以前年轻时只是想说试试看吧,但现在对表演真的有了一点上瘾的感觉。“你会渴望休息,因为拍戏真的太累了,可是一休息之后,看电影时又会心很痒,我还会去要别人演的剧本,从文字上领略那些情节。看剧本对我来说已经不像是工作了,而是融合了我的生活,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即便许多角色带给她勇气,但她想用戏剧带给大家的,则比勇气更深层。“在我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坏人或好人,每个人最终会变成的样子,肯定是被环境、事件和身边的人逐渐影响。身为演员,我希望让观众看到每个角色的转变,看到背后的原因,像很多人最后认同《悲伤》的 Cindy,知道她为何需要从碰撞中了解爱情。”笑称自己是个土法炼钢的演员,庭妮的戏量不大,因为每个角色都需要全心投入,要真正为了剧本去学习。“内化角色是最基本的,但也要定义每个角色不同的生命力。”

从旁徨到自信

如今在戏剧中充满自信的庭妮,也曾旁徨迟疑。从小高人一等,身材纤细的她,因为跟大家与众不同,反而对自己没有安全感。后来模模糊糊地进入模特儿圈,也是靠着不断摸索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以前当模特儿时期的自信有点像是装出来的,心里是不想输的感觉。是当了演员之后,从每个角色里重新认识自己,不敢说是由内而外找到自信,但比较踏实。身体不会说谎,有感觉到近几年比较会运用自己的身体,手心合一的时候,知道我好像往正确、自己想要的道路上。”

即便是备受宠爱的独生女,但庭妮从小就渴望独立,来台北工作这件事,无疑就是人生的转捩点,如此重大的决定,勇敢的庭妮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因为她乐观的态度已经内化成人生态度。“我应该是真的蛮乐观的,我觉得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我的经验值也告诉我,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会痛苦,可是痛苦后如果能转化成乐观的态度,会有另一条光明的路。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对我很好,还是因为我的正能量吸引到好的气场,我相信只要保有正面态度,事情都会迎刃而解。遇到挫折不要放弃,然后面对问题,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信念。”

滋养自己的内心

表演是给予,但演员也需要滋养自己的内在,才能给观众更有深度的表演。喜爱电影和阅读的她,将这两件事情视为最重要的养分。从淡然说故事的《东京家族》,到探讨小人物底层生活的中国导演胡波遗作《大象席地而坐》,电影能够给予的,不光是每秒24格的真理,更是人生的缩影,和演员所坚信的哲学理念。

对人性极为感兴趣的庭妮,也喜爱阅读许多与心理学、心灵成长相关的书籍,其中一本《生死之间》影响她甚多。“这本讲述一名催眠师在临床经验中,纪录病患描述死后的世界,提到了很多当下的困难、悲伤和忧愁,其实都是我们来到世界上,自身决定要有这些经历的。这些看似痛苦的经历,反而会带来正面的改变跟感受。这本书算是有一点像我人生的圣经,每次心底有愤怒或烦躁的时候,我会重新拿起来阅读,得到正面的能量。”

即将在今年迎向三十岁的庭妮,对于一般女生担忧的年纪关卡,反而十足期待。“我可能一直都是个比较早熟的人,有些朋友会笑我很老成,所以一点也不担心三十岁,反而很期待三十几岁的来临。二十几岁的我,还没有这么了解自己,现在的我更有自信、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未来的我,应该只会更好吧。”庭妮笑着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