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部部长郑丽君遭受资深艺人郑惠中赏巴掌,事件一出便引来各界关心与讨论,讨论风向也从“她施暴不对”逐渐转向“她曾经是写真女星,她犯贱”,网友将焦点转移至对女性的年龄和身材嘲弄,其实何尝又不是一种暴力?

2019 年 1 月 22 日,暴力行为再发生的一天。

现任文化部部长郑丽君出席由华视所举办的“关怀演艺人员春节餐会”,期间起身逐桌敬酒时遭人用力打巴掌,突然其来的攻击让郑丽君措手不及,错愕道:“怎么可以这样子”打人女子赏完巴掌转身就走,记者上前访问才知这名使用暴力的女子,是现年 67 岁的资深艺人郑惠中。

郑惠中当下受访表示自己因为郑丽君推动“拆除中正纪念堂”、“去蒋化”早已不满许多,并说道“这种人,我打她算是刚好而已”。施以暴力的一方,当下没有愧歉之意,此新闻画面一出立刻引起双方支持者互相在网络上笔战,讨论的话题也从暴力行为本身,延伸至对年长女性的嘲弄与揶揄。

今天,让我们以两个方向观察整起事件,当立场不同时,我们可以如何交流讨论?暴力是否真能解决眼前问题?以及此事件中的另一种暴力型态:对施暴者年龄及身材嘲弄是否超过理性讨论范围?


图片|截图自三立新闻网

我不认同你,所以我打你

资深艺人郑惠中,因为不认同文化部长郑丽君推动“转型正义”,在餐会上打了郑丽君一巴掌。事发至今两天,双方都公开表示各自立场,也陆续有不同针对此事件的讨论声浪出现,依照时间轴推移,有关暴力的两方行动如下:

2018/1/22 午间,郑丽君出席餐会被郑惠中掴掌;随后郑慧中受访表示“打人是刚好而已”

2018/1/22 下午三点,郑丽君在脸书上表示“应该冷静面对冲突,不要使用暴力”

2018/1/22 下午五点,郑惠中出席记者会表示自己情绪失控,对暴力行为道歉,但不对“抗议去蒋化”道歉

2018/1/23 早上,郑惠中前往文化部欲当面道歉,未见到郑丽君,再次重申自己不为抗议去蒋化道歉

2018/1/23 下午,郑丽君受访表示暴力行为不该合理化,也不该鼓励;同时郑惠中前往台北地检署应讯

引发暴力行动的原因,乃是两方在立场上的不同。郑丽君推动“转型正义”,认为转型正义不是去蒋化,而是再民主化的过程。郑慧中反对拆除中正纪念堂,认为是伤害中华民国,更甚认为是官员为求升官所采取的行动。

推荐阅读:当政府的暴力正在发生,你还能冷眼旁观吗?

两方的立场是如此不同,却又是如此同时爱着台湾这块土地,都想着能够为台湾保留/创造些什么。应该要有机会让双方理性交流沟通的,只不过郑惠中早了一步,在开始沟通以前,先使用了暴力引起关注,也一解自己心头之快。


图片|截图自镜周刊

立场的不同,是否真的只剩下暴力一途才能解决?在事件一出,引起舆论谴责暴力行为的同时,就可以知道大部分台湾人的共识是“暴力是不对的”。也因此,施以暴力的郑惠中遭到了舆论挞伐与大批网友的批评。

只是,在这些批评中,讨论的风向似乎逐渐转向。

我打人,和我曾经是写真集女星,有什么关系?

近日关于打巴掌事件的讨论热度不停在网路上蔓延,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让讨论风向从暴力事件本身,扩散至两个不同意识形态的对话,再延伸到施暴者郑惠中的过去。

从人物过去生活脉络开始探寻施暴原因,是理性且有根据的分析。但倘若只是将过去经历翻出,百般嘲弄与攻击,又何尝不是一种暴力?国内媒体透露郑惠中原名郑心仪,活跃于 60、70 年代,曾经是中视的签约歌手,还自愿投入义警行列。白天是女义警队行政,晚上在歌厅驻唱。

只是在 1981 年所拍摄的写真集,如今被网友再度翻出,引来大批民众留言表示不满,直言“烂人”、“犯贱”、“过气艺人搏版面”等强烈攻击字眼。


图片|截图自脸书

事发两天后,讨论风向已经从暴力行为本身,延伸至人身攻击,网友将焦点转向嘲弄郑惠中过去的同时,也是在嘲弄女性的衰老与身材。这样的留言攻击,其实与郑惠中施加于他人之身的暴力是同等的,只不过一种是肉身可见的肢体暴力,另一种是隐藏在萤幕后的网路言语暴力。

我们希望,也应该在讨论时事议题的同时,着重事件与行为,而非转而攻击女性身材与衰老。

身材如何,和打人事实一点关系都没有。

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绝对不是暴力

每个人,每一天,都带着不同的关心与在意和他人相处、社交,来自各方的价值观互相交融,激荡出更丰富的讨论和关系,正是生活能感到丰富的原因。在交融的同时,也会有彼此价值观冲突的情况发生,而大部分冲突发生的原因,是来自沟通双方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此次郑惠中暴力事件,也验证了这个原因。

她在赏完郑丽君巴掌后受访表示“伤害国民党、伤害中国民国,就是你们(指郑丽君)升官的机会。这是我的认为,这是我的认为。”


图片|截图自三立新闻

郑惠中连说了两次“这是我的认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他人,假设他人就如同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样,也难怪暴力事件就如此产生了。若真想要两个不同立场、不同关心的个体产生有效沟通,心理学家林盈璋曾在女人迷发表文章,认为有五个步骤可以逐步实行

推荐阅读:觉察情绪与有效沟通:别让立场,阻止沟通

1. 觉察情绪

沟通的过程里除了针对核心问题丢出想法,也可以随时注意对方的情绪与自己的情绪。倘若情绪逐渐高涨,无法保持理性与冷静继续讨论,也许就是沟通需要暂停的时候了。唯有保持理性,沟通才能有效进行。

2. 离开情境

如果当下不能离开情绪逐渐失控的情境,不妨拿出任意两个物品,让自己抽身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两个物品各自代表的沟通立场。

3. 改变时空

冲突的起因,来自双方都以各自立场出发,导致各说各话。试想一下周围的物品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角度,各自会怎么思考与沟通呢?

4. 理性判断

再跳脱当事人身份,以第三者角度看看眼前这两个物品代表,并深想该如何处理,双方才能获得有效的“解决问题”?

5. 勇敢选择

当自己已经用当事人和第三者身份分别感受不同立场,厘清问题核心后,就勇敢的下决定吧!针对核心议题,选择该如何做,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拥有不同程度、不同面向的情绪是人类的珍贵之处,但如何接纳与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真正想传递的意念也是人类终其一生都在探寻的课题。

这篇文章,致所有曾在不同立场的讨论中产生分歧的你,无论结果是否与初想相同,我们都应该,甚至是开始学习,在沟通中保持理性,有效且真实传递自己相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