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总是嫌弃我的处世之道,当下固然愤怒,但这些否定的话语中,是带有母亲的焦虑与忧愁的。长大之后,与家人相处是一门学问。

当了妈妈之后,要怎么跟自己的妈妈相处,也是一种学问。

推荐阅读:为你抽牌|奥修禅卡:正因为有共修的功课,此生才成为家人


图片|来源

上一辈的爸妈对子女不太走鼓励路线,常要指出子女的缺点,希望他们改进,原意都是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别人,不懂人情世故,在外面吃亏,但是殊不知,这样的“习惯”,很可能让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做一个想要满足爸妈期待,害怕别人失望而自己跌得一身伤的人,像我就是。

我妈对我儿子这么大还戒不了尿布,吃饭不定时定量相当的担心,就指责我没有好好教儿子,这样以后去上学要怎么办!?然后对我在选前政治倾向上太过表态也觉得不妥,认为这样的表态会影响我的工作,说不定被“点名作记号”,将来政党轮替后会被起底、网路霸凌!

不知为何,冷静想一下就可以理解她的动机,都是怕我或是孩子在外面受伤,但是却使用了强硬指责的语气,包装她的担心,似乎身为母亲就应该用这些方式让孩子听进去,并强制执行。年轻的时候我可能默默地就忍下来了,就算不愿意也捂住自己的嘴巴,不想变成让妈妈担心的孩子。但是当了妈妈之后,这口气却反而忍不下来,有一种“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无法选择怎么被对待,但我现在已经是妈妈了,还不能自己决定怎么对待我的小孩吗?”

上楼冷静了几个小时,回头我妈想继续跟我沟通,转换了语气,把她想说的再重申了一次,但是我却无法自己的在街头哭了起来。为什么哭?我说:“我陪孩子的时间不比别的妈妈少,我也可以把他丢去学校让老师教就好,我教他的也很多,但是就是有些关他过不了,我也很苦恼,但为什么妳都只会觉得我宠他,没在教,教育的方式很差会害到他!?妳当外婆会担心他,难道我当他妈我会不担心吗!?”

但我妈却说:“那是我关心他才讲他,别人家的小孩我才不管咧!”我说:“但妳看到他,永远只会嫌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我从小长到大,妳也都不称赞我,结果我活到这么大,这么努力念书,现在认真做戏,我还是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够好!!因为妳从来不说我好!!”

我妈看我哭到不行,竟回我:“哪有人会在外面称赞自己小孩的,要笑死人喔!谁会这么做?都嘛要说自己的小孩不够好,还要再努力。如果妳都不能听人家批评,只想要我捧妳,好啊!那以后那些都不要说,就说一些妳听了高兴的就好了啊!”

我简直大怒到不行,这话让我觉得我自己没有一点值得我妈妈肯定,还让她用那种“既然妳只想听到好听话,那我就说吧”的态度来解释我的不平衡感。

推荐阅读:如何摆脱家人情绪勒索?真正的孝不是顺从,而是沟通

我就感知到了这两代教养的差异,上一代,希望建立好小孩的教养,会半强迫的要他们学习“社会规范”,且视为是身为父母的责任。多用指责少用夸奖,为了让孩子谦逊、听话,做个有耳无嘴,不管是对自或是对这个社会来说都“安全”的小孩。于是我妈认为,我没有让自己的孩子,达到几岁时小孩该有的样子,就是纵容,就是溺爱,就是会像狄莺一样,教出下一个孙安佐!她觉得她用言词吓阻的方式也只是刚好而已,因为她会担心。所以她不知道她在滥用她身为母亲的权力。她不知道身为母亲对孩子的话语会成真,她不知道身为母亲,对自己孩子说出的话会影响他一辈子!她不知道她一直念我不会赚钱,我就真的不会赚钱,她不知道她一直说我儿子长大之后会变成孙安佐,说不定就如她所愿,她不知道如果在我小时候常夸奖我,我一定更懂得肯定自己,如果她让我可以活得更像自己,说不定现在早已成就非凡。


图片|来源

她不知道,她只希望自己小孩平安,不要跟别人不同,不要大声表达自己意见,不要被人攻击,最好也不要成功。她不知道她的外孙跟我一样是高敏感型的人,她觉得的轻轻一拍,我已被这些负面话语打倒在地,她不知道她所谓的“好意”,这么多年来一直侵蚀着我的自信心跟自我价值感,但当我说出这一切时,她却回:“我没念什么书,我讲话就是这么粗枝大叶,我怎么知道妳会这样想,我妈妈以前对我讲话更直接。”

所以我想修正这样的循环,多让我儿子多点表达自我的机会跟空间,不勉强他的让他慢慢长大,一直鼓励他的长处、不去催促他的弱点,对她来说却是“太过纵容”。怎么不想想,如果她以前教我的方式很好,那我现在为何不继续沿用?那代表我长成了“我妈希望的样子”,不代表我长成“我希望的样子”,我现在为了我儿子好,去“矫正”我儿子的行为,难保他变成爸爸之后,不会有跟我一样的遗憾,结果用着反叛的心情去面对过往。

然而不管我对母亲的沟通方式如何抱怨,这绝对不是她独有的,与我一代的人,母亲大约六七十岁,在战后长大的她们有太多时候生活是贫困的,政治是压迫的,社会是不安的。白色恐怖时代,人人谨慎度日,只要能够赚饱养家活口的钱,公理正义都摆一边,就算是被老板压榨了,也要告诉自己“只要像牛一样肯做,不怕没有田可以犁”才造就了台湾经济奇迹,但是劳工一辈子是劳工,怕做错事情被人辞头路,只能处处点头称是。处在新的时代,要教育出的不是那种事事听话,每题都答对就叫做人才,要懂得应变、懂得思辨、懂得追根究柢,还要保有高度的主动性,才能够勉强应对这个巨大变动的时代的来临。

我真心觉得我儿子不合常规是种希望,如果他时时都照进度来,我简直不会发现这个世界,有我想像不到的一条路,也不会发现他三四岁就可以在绘画上面展现惊人的创造力,也才知道孩子的每个阶段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当然我跟孩子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怎样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持续成长,的确很需要智慧。

处于中间世代的我们,对上对下最重要的还是沟通与连结,如果母亲那辈已经无法有任何思考模组上的改变,以及沟通模式上的更新,那如果希望让爱不要变阻碍,我们要思考的是:她们在担心什么?她们需要什么?她们又想证明什么?

以反对作为沟通的起手式,我们该如何不流于情绪,破解母亲刁难的背后动机?

不少同为母亲的朋友跟我反映,他们在教养上常受到母亲的质疑,好像自己怎么做都不够好,似乎是找不出一点值得母亲赞扬的地方,但是自己明明就是母亲生下一手养大的孩子啊,到底是母亲不肯定我们,还是她们不能肯定自己呢?

这样推测,母亲这个身份会在人生的几个阶段,慢慢地卸下其重量,却永不退役。孩子从出生到入学前,是母亲最被需要也是与孩子最亲昵的时刻,在这个阶段,母亲从新手慢慢走向老练,最被折磨也最为甜蜜。接下来孩子入学,慢慢有自己的新生活圈,母亲的影响力也会下降。当孩子开始谈恋爱走入家庭,生命从摸索慢慢找到重心,也产生决定性的重心转移。孩子变成父母,身分转变,独立性已达成,开始一个新的循环,也就在此时,上一代母亲的身分几乎失去了发声的机会、权力与影响力。加上身体的体能降低、不被需要的焦虑感、面对死亡的恐惧,再再让她们面对自己隐性或是显性的“消失”,感到极大的不安。而这种不安的讯号,如果没有适时地释放,让忙于工作与新家庭的子女接住的话,难免转化成负面的情绪与表达方式,最后的出口,便是用负面的话语来试图夺回子女的注意力与最后话语的控制权。


图片|来源

如果母亲的话语让妳感受到“妳这样不行!”,她想表达的可能是“妳还是需要我”,而深层的的动机则可能是“我还没老,我还是可以帮得上忙”,更或者是觉得自己的责任还没尽了,还没把自己的孩子教好,于是在这个让她忆起“身为母亲最被孩子需要的时刻”,期勉自己再次披挂上阵。但这时也是最容易产生冲突的时刻,好不容易长大可以证明自己的成年孩子,一再一再的受到儿时权威的批评,就会认为自己始终无法得到肯定,始终无法从孩提状态独立成熟长大,而感到愤怒。所以这时成年孩童也会心中呐喊“我已经长大了!”“我想自己试试看!”“妳不要一直否定我,我可以!!”尤其是成长过程中一直被父母亲以爱为名的管束过度的孩子,此时真希望自己就像断线的风筝,一去不再回。却无法忽视,母亲与孩子的血浓于水,是永恒无法切断的生命脐带,母亲被挂着的是,一枚永不退役的勋章。

可是当已经成人的孩童,变成母亲要教导孩子的时候,会有很多过往教养的画面浮现。潜意识中,就会把人拉向两极,一个是“要像妈妈一样”,一个是“不要像妈妈一样”,这时潜在童年那些早已被遗忘的管教印象,此时通通想起来了。先不论父母亲的教养观念不同,或是两代之间、婆媳之间的教养观念不同,就连自己都会对“该怎么当个母亲”有很多内在的辩证。于是此时的新手妈妈,内在也在承受着“我该怎么当个妈妈?”“我会是个好妈妈吗?”“我的妈妈想教我怎么当妈妈,但我毕竟不是她”“我又该怎么一边当被管教的女儿,一边当管教人的妈妈?”在输入与输出之间,不等比例的,即是这些年从孩童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遭遇、涵养、价值转变,显现出了一个让母亲都感到陌生的自己。

“妳现在离我好远,我都不知道妳在想什么”这是我母亲对我说的话,我想也是她心中最深的喟叹。念了大学、出了社会、恋爱结婚生小孩后,不可避免地与原生家庭接触的时间变少,中间各自的转变无法即时更新,彼此存在着以前相处的印象,却有太多的不同,要在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被察觉。

或许现在的上一代母亲,就像所有从工作职位上退下来的前辈,对着现在坐在她位置上的人,心中那种包含了期许同时又失落的心情,会一再反覆的循环出现。但其实,肯定自己的女儿做得好,不就也是肯定自己是个好妈妈吗?肯定自己的孙子、外孙教得好,不也就是在肯定自己的女儿是自己的好成绩吗?


图片|来源

上一代的妈妈们,您们辛苦了,您们所该负的重担都已负了,该跑的长路也已到了中继站,孩子能建造家庭,不让父母担忧,就是自己当年教养的好的明证。儿女愿意自己担负起教养的责任,更是一种承担,心中应该大幸,而非忧愁。而我们若也能鼓励父母享受人生晚年的风景,肯定她们年少时对家庭的付出,荣耀她们经验累积而成的智慧,在这个社会快速的变迁下,当年的优势已转为弱势的时刻,平和的,维持适当距离的,完全政权转移,负面循环才不会成为一个家庭,世代累积打不开的死结。也期许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成为上一代母亲,那时,我们也要有智慧做到经验的传承,让爱不成为彼此的阻碍,共勉之。

推荐阅读:致总在身后的家人:是你们让我放手一搏,追寻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