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情绪成本”吗?学会好好掌握自己的情绪,在该释放的时间点释放,就能够降低情绪成本为生活所带来的不便!


图片|时报文化 提供

何谓“成本”?

在经济学的思维中,认为成本通常是因为某些经济选择而起,往往和一个商业行为或经济交易相关联,是一种为了达成某些经济目的,而必须付出或牺牲的代价或价值。

成本概念绝大部分都被用于评估“有形”的经济价值,而所谓的“情绪成本”,是指除有形的经济成本外,我们还须付出“无形”的情绪代价,事实上很多时候,“无形”的情绪成本比起“有形”的经济成本,影响一个人的长期竞争力更大。

以我自己的工作来说,事务所主要是协助客户税务、财务报表等工作,而这些工作有行情价,依照客户的规模及需求,所收取的费用当然是截然不同,帐务愈麻烦,资料及项目愈多,收费理所当然愈高。

然而有时候,会遇到有某些特质的客户,规模并不特别大,帐务也不特别复杂,但比起大客户,这些客户对于事务所而言可能更加麻烦、要耗费更多精神去处理,如果用行情价去接,是划不来的,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这类型的客户,除了“可预期”的有形工作之外,总会经常衍生很多“非预期”的无形工作。

有不懂装懂,什么事都要啰嗦上半天的人;有人际关系不好,总是需要陪他发牢骚,作心理谘商的人;有没事找事作,很需要刷存在感的人;有整天看什么都不顺眼,总是在批评跟抱怨的人;有明明不是我们的工作,却什么事都要推过来的人;有好像我们欠他几百万不还一样,总是臭脸迎人的人。

这些类型的人,除了工作本质的负担外,还得付出不少的情绪负担,这就是所谓的“情绪成本”。

推荐阅读:高 EQ 的养成之路:你听过“情绪清单”吗?


图片|来源

情绪是一种最贵的隐藏成本

按理说,两家营业额相仿的客户,原先工作量应该差不多,但如果一位老板人很 OK,一位老板人很 NG,你认为在跟这两位老板作生意时花费的“成本”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同,OK 的老板除了有形的金钱收入外,相处起来如果很愉快,代表他可能还提供了不少的“情绪收入”,NG 的老板虽然也提供了有形的金钱收入,但与他相处起来较痛苦,就代表同时要付出多余的“情绪成本”。

或许在看得见的有形工作上是一样的,但在看不见的无形情绪上却可能天差地别,一样是完成一项工作,开开心心的完成,跟愁云惨雾的完成,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情绪成本比起有形的成本,对一个人的长期影响可能更大。

因此我们在衡量一件事时,除了要衡量有形的收入及成本外,更要同时考量无形的情绪收入及情绪成本。

情绪经常是在人际互动中产生。与正面的人相处,从事快乐的活动,得到的就是“情绪收入”;与负面的人为伍,从事讨厌的活动,付出的就是“情绪成本”。

然而自己的情绪就得自己负责,所以个人的心态,以及如何去选择我们的方向,才是影响己身长期情绪成本的关键。一个经常把自己关在负面氛围的人,付出的情绪成本势必比人多,也势必让他没办法将精神及注意力,专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学会衡量情绪成本

在“情绪损益表”的思维中,就是要时时去思考哪些心态和哪些状态,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正面的情绪收入,降低更多负面的情绪成本,并时时针对错误的心态及状态去进行修正,以求获取最大的情绪收益。

就算是同一件事、同一个情境,情绪成本付出的多寡,往往也是因人而异的。认识自己,并顺着自己的心性去作选择,才能成为善于处理情绪的聪明人。

内向的人,可能在独处时找到自在;外向的人,可能在与人互动时找到快乐。内控的人,懂得掌握自己的主导权;外控的人,老是被外在的环境影响。

只懂得用直肠子说真话的人,可能就比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聪明人更容易得罪人。擅于用脑力工作的人,可能就比起用体力忙碌的人,付出更少的情绪成本。

习惯讨好别人的烂好人所产生的情绪成本,可能比重视任务本质的人更多。

推荐阅读:拥抱情绪的价值!哈佛心理学家苏珊・戴维:生命因脆弱而美丽

不得要领的菜鸟,可能比熟门熟路的老鸟付出更多的情绪。好面子的人,可能比起重里子的人,浪费更多的情绪成本在满足面子。

总之,情绪成本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我们一定要学会看懂它,并好好的衡量及控制,当一个精打细算的情绪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