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陷入该“活的有意义”还是“偶尔放纵自己”的漩涡中吗?这时候你需要倾听自己,理解真实的自己!

我是从那一刻起,才意识到人有多不喜欢自己。

推荐阅读:为你写字|如果你不喜欢自己,贴在你身上的形容词都没有意义

当时在国外度假,躺在饭店的双人床上自然醒,早上没什么重要计画,我手一伸,从床头拿起手机,扭开了灯,开始滑了起来。

手机上其实没什么好看的,但它的设计本身有成瘾机制,Line 没什么人找我,滑 FB;没什么吸引我的新鲜事,就去翻信箱;信箱的信看完了,又去滑没什么在更新的 IG;在几个 APP 里面来来回回打转,明明五分钟前才看过的 Line,又无意识地打开确认一次。

终于在手酸的时候,我厌倦地放下手机,同时也开始厌倦起自己。“干嘛一起来就滑手机呢?理想的状态不是应该要拉开窗帘,躺在晨光中慵懒地做白日梦吗?不然就是写写心灵笔记,看看书才像样啊!你怎么把时光浪费在这么没营养的事情上?”


图片|来源

这些自我谴责振振有词,我也开始沮丧起来,深深陷入了“对,我就是个浪费时间的怠惰鬼”的情绪里。可是就在这同时,我忽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那个想‘活得有意义’的我,和想‘放纵滑手机’的我,是同一个我吗?”

这问题像个木槌在我头上叩了一下,我开始思索起来。以前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自己一向是在这两个声音间游走──有时候我过得很自律、早睡早起、运动工作与生活兼具,并对此沾沾自喜;但有时候我又过得很懈怠,睡得很晚,事情拖拖拉拉,浪费大把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这时候我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关闭觉知,直接忽视现况;另一个是开始“美化自己”:“我也是在生活啊”、“偶尔放纵也是一种宠爱”、“我要尊重自己的时序,该努力就努力,该放松就彻底放松”。

自律久了,虽然对这样的自己很满意,却因为神经过于紧绷,就会进入一段懈怠期;懈怠久了,又因为讨厌这样的自己,加上也休息够了,就逼自己“振作”走回自律期。而人对自己的“喜欢”与“厌恶”,就在这之间来回摆荡,自我厌弃也不断加深。

“自律”也可以抽换成各种你心目中理想的模式,例如“活得有质感”、“忙碌又有成就”、“慢活享乐”,但不管怎么变化,它都代表心目中“理想的自己”。所谓的“理想的自己”,就代表现在做不到,并且认定如果做到的话,会比现在更快乐──换言之,我们比较喜欢的那个版本,而否定现在的“真实的自己”。

“真实的自己”,跟“理想的自己”是有落差的,而这个落差的程度,就会决定我们“喜欢自己的程度”。


图片|来源

过高的“理想的自己” vs. 低落的“真实的自己”

我们大多会觉得理想当然越高越好,人因梦想而伟大嘛!英文甚至有句谚语道:“瞄准月亮,就算没达到,至少也能置身繁星之中。”但我们却很少想过“为什么我要瞄准月亮?”

回到一开始的例子。当我觉得“理想的自己”应当要晨起更衣、阅读静坐时,只是盲目地觉得这些行为如此的有深度,这般照表操课,一定能在心灵挖掘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或者更幽微的是──至少能满足我的虚荣心,让我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这样“理想的自己”竟然被“真实的自己”滑手机的怠惰行为给破坏了,当然会觉得恼怒。我一方面批评自己,一方面又狼狈地自圆其说“唉唷没关系啦,这也是一种放松的步调”,但说来说去,其实都是不喜欢“真实的自己”,要嘛想除之而后快,要马在上面洒糖粉,好让他看起来没那么糟。

可是,“理想的自己”真的这么好吗?“真实的自己”真的有这么糟吗?

推荐阅读:放弃你的“完美病”:练习使坏的生活哲学

我们在形塑“理想的自己”的模板时,是否有考虑过“真实的自己”是否想要?还是就像满口“我是为你好”的虎爸狼妈,只想把心中闪闪发亮的理想冠在孩子身上,再一个劲儿地挥动藤条逼他就范?“如果我不逼他,这孩子只会怠惰啊!”虎爸狼妈总是这样说自己小孩的,而我们的理想自己,也是这样高高在上地轻视真实的自己。

但“真实的自己”真的这么喜欢怠惰吗?我不完全同意。真实的自己会“怠惰”,很大一部分是被“理想的自己”折磨而耗尽了体力。就像小孩平常被父母逼着上不喜欢的才艺班,当他终于可以自由的时候,当然只想躺着看漫画,睡到自然醒。但“真实的自己”有着活生生的人性,人性也有想要成长的一面,前提是“理想的自己”在设定标准时,有考虑到他的意愿与感受。


图片|来源

原来我对自己的爱,也是有条件的                                  

如果动机是出于“不喜欢现在的自己”,那当“真实的我”成功演出“理想的我”时,我们对自己的满意和喜欢,其实就是一种“有条件的爱”──就像父母只在小孩考了好成绩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样。但是当“真实的我”筋疲力竭开始懈怠时,我们又原形毕露,开始斥责自己“怎么这么没用”、“真是劣根性”,直到“真实的我”因为自我厌弃而重新发愤。可是这时候,我们的动机又是“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了,而且厌恶还比上次更严重。

而人的能量,就都是在“真实的我”和“理想的我”拉扯之间消耗殆尽的,最可悲的莫过于,其实不管是在周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没有真正喜欢自己过。

而唯一停止这场内耗的方法,不是对“理想”照单全收,也不是让“真实”放纵,是让“理想的我”和“真实的我”坐下来,好好和解。

检查“理想的自己”:是真的需要,或只是自我感觉良好?

和解的第一步是,当“理想的我”在立定一个“看似美好”的目标时,要很警觉地问自己:“为什么是定这个目标?是真的需要,或只是自我感觉良好?”

人往往会因为社会的眼光、追逐虚荣心、以及“别人都说好”等欠缺深思熟虑的理由,设定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最后要不因为不适合自己而失败,要不就是陷入苦苦追逐,不断鞭打自己“没用”的循环。

观察“真实的自己”:是真的做不到,还是只是想偷懒?

而在立定适合的理想后,“真实的我”拥有着人性,确实也会不断有“努力”跟“怠惰”的反应。努力固然很好,但“怠惰”的时候,我们也要问问自己:“是现在真的做不到,还是想偷懒?”如果是前者,我们也要懂得放自己一马,甚至回头检查“理想”是不是订得太不务实;如果是后者,就要温和地要求自己“不能懈怠哦!明明可以做到的不是吗?”。

人在被“理解”的时候,是很容易配合的生物,并不需要强迫和羞辱自己以达目标。如此双向微调,“理想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落差会越来越小,这时候,人才有可能真正“无条件地喜欢自己”。

我在意识到这件事之后,整个人忽然彻底地放松了,也看清自己以前内耗的能量有多么巨大。以前的我,会对追不上“理想”的自己严厉羞辱,骂自己“废物”、“没用”。但是即使追上了“理想”,心底又总觉得筋疲力尽,原本以为只是累了需要休息,但现在终于明白了──那是从来没被喜欢过的“真实的自己”,从心底流露出来的悲伤。


图片|来源

我们真的不需要再多一个人,告诉我们“理想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了。琳琅满目的广告、文章,每天都在吹灌我们的“理想版”气球。运动很好吗?好我们来买健身课。羡慕没有赘肉的身材吗?来我们来减肥。想要变成晨型人吗?来现在开始每天四点起床。别人英语说得真好,每天给我背二十个英文单字,上下班都听 ICRT。

我们“理想的自己”不断壮大,以为现在的自己不快乐,一定是因为不够“理想”,拼命地鞭策“真实的自己”跟上脚步。快啊!快变成理想的自己啊!否则你就是落后的讨厌鬼,不值得被爱,连我都不会爱你。一时的羞耻心和恐惧驱策了脚步,短时间内跟上了,好像被人喜欢了,也被自己赏识了,就以为自己真的美好了。但事实上,那个短暂的满意是用“自我厌弃”换来的,哪天你脆弱了、不够好了、没有力气了,就没有人能接住你了,因为你只愿意爱那个“理想的自己”。

推荐阅读:你够喜欢自己吗?写出 50 个自己的优缺点试试看

我们都对这个苛刻的游戏累了。下一次,让我们换个模式吧。在我们又觉得自己不够好,想拿“理想版”来鞭策自己时,请暂时停一停,问问自己:“这个理想是我真的需要,还是只是为了自我感觉良好?”,同时也在自己做不到时,体贴地观察“是真的做不到,还是只是想偷懒?”

“真实的自己”就像个孩子,如果只会强硬逼他就范,他会感觉到深刻的恐惧与不被爱;但如果过度纵容,他也会长成什么都不会的巨婴。其实他要的东西,跟我们心底渴望的一样──想要被理解,相要被爱,想要即使不够好,也有人耐心地,微笑等他站起来,再陪他继续前进。

那是我们一直从别人身上渴求的东西,同时也有另一个名字──就是“无条件的爱”。

与其等人给予,这次,我们开始学会自己给自己,一份最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