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们口中信仰与信念的冲突,笔者也曾自我怀疑,直至反思对于这份信仰的理解,才终于不再服膺他人的诠释,更坚定自己的信念。

即使社会大众已日渐了解基督宗教人士不必然是反同者,但临近 2018 年 11 月 24 日的同婚公投,激化的二分立场又渐渐冒起,不少信徒或教友面对教会内的压力,尽管在拉扯中想保持缄默也并非容易。作为一位慕道十多年的天主教徒,我邀请教会内的摆荡票、冷漠票、乃至铁票人士,一起重新向自己疑问:要是圣家,尤其是圣母玛利亚就公投说些话,她可能会跟我们说甚么?

耶稣基督的母亲:一位被社会谴责的不道德少女

玛利亚,约 2000 年前在加里肋亚地区的一位犹太少女,罗马公教会及东方正教会都认同她因圣神受孕,以童贞之姿诞下救主耶稣,后来基督因完成了十字苦架,完成了赎罪的工程,从此坐在圣父的右边;而玛利亚亦在千百年不断的神学思辩中,终成为“童贞荣福的天主之母”。

在这个美满故事里,不论好坏,一般目光皆聚焦于耶稣身上,如心理学家荣格(C. G. Jung)指出,耶稣本身就是现代人类的象征:穷困又不被社会接受的人、不顺从他的父母 [路 2:42-52、若 2:41-49] 和挑战犹太传统、一个私生子⋯⋯[1] 然而,我们常常忘记了他的母亲,玛利亚!


The Annunciation〉(1474), by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者提供

玛利亚,一个未跟订婚对象若瑟成婚及行房就怀孕的少女,在当时应该送她到犹太会堂审判,以被石头砸死。《圣经》没有忽略这些莫大的社会压力和指控,却过度美化和简化了现实困难,它说:因为若瑟是个义人,所以不愿公开羞辱她,只打算暗地里休掉她,但天使在梦中告诉他真相后,就照样娶了玛利亚 [玛 1:19-25];后来天使又使圣家从黑落德王的屠杀中逃离 [玛 2:1-20]⋯⋯而教会宣称玛利亚能平安撑过这一切苦楚,重点在于她对上主完美无瑕的信德。她对立于〈创世纪〉中夏娃的“不”,而对上主回答“是”,“愿照祢的话成就于我吧!”[路 1:38],她因服从而成为上主与她同在的满被圣宠者 [路 1:28]──一切都如此美满。

现在让我们慢下来,把故事中常常保持缄默的玛利亚的声音仔细聆听:玛利亚即便对上主满怀信德,但她作为一个人,一个因天使到来而惊惶不安的少女,要能够面对旁人对她无耻与可恨的目光──怀一个私生子的“神外遇”少女──及整个犹太社会的道德指责,我认为更在于她深信她所怀的,是对世界的爱、是将改变及解救当时犹大民族的希望,才无比坚持。

昨天的玛利亚,今天的同婚同路人

容许我仿效 Jung 的方式提问:玛利亚做过甚么?不因丈夫成孕的她,显然不顺从且另类于当时的主流观念、被视为罪人、先于她的儿子被社会唾弃⋯⋯她也许是神圣的母性原型[2],但更可能是世间最不幸的人。但她仍然把希望与理念贯彻到底,她是怎样做到的?坚持,在缄默中以实际行动让家人、爱人、邻人了解她的坚持,因为果实(耶稣)成熟时,自然会给世界带来丰收。

这是现代基督徒,乃至婚姻平权路上的人们之象征。支持同婚者,与玛利亚的境况一样,不顺从传统及主流常态、被视为败坏风俗的罪人、被反对者认为是可憎而应该下地狱、或被归咎于精神问题。然而,亦如同玛利亚,他们深信所坚持的,不过是对世界的爱、是将改变及解救“被困于父权传统下男女婚姻之美好幻象”的希望。

推荐你看:女性主义要的男性解放!告别厌女、恐同、阴柔贱斥的父权暴力

别忘记,今天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教会婚姻观”,也是不断变异的。在早期,由于还受到以色列的族长文化影响,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一夫一妻制其实是借鉴自罗马文化,日后才被基督徒发扬光大;教会许多教父或神父都是有妻儿的,直到 11 世纪的额我略改革(Gregorian Reform),独身(celibacy)才成为圣职人员的铁规,但不少教士仍暗地里保有伴侣,甚至儿女。而在中世纪,即使教会婚姻早已是忠贞的一男一女制,但处女初血的恐惧还是笼罩着人类的心灵,一些欧洲教区甚至对初夜权(ius primae noctis),即由地方权贵代替丈夫进行首次性交一事,可谓视若无睹(甚至是 Marquis de Sade 笔下的,由一些主教秘密地执行)。

为此,昨天的玛利亚,可谓是今天的同婚同路人。昨天的她如何有违于社会风俗,受社会道德斥责,却坚信自己带来的爱与希望,是完成了犹太先知们所预言的救赎工程;今天的婚姻平权者,亦处于极为类似的磨折与坚持之中,为的,不过是完成爱与婚姻的救赎工程。


〈Le nozze di Cana〉(1304-06), by Giotto di Bondone (1267-1337)|作者提供

就婚姻公投,圣母可能会对基督徒说的话

常常保持缄默的圣母在着名的“加纳婚宴”中,由于得知宴会方缺酒了,便主动跟耶稣说:“他们没有酒了”,而他回答:“女人,这于我和你有甚么关系?我的时刻尚未来到”[若 2:1-12]。教会惯常的瞭解是,耶稣认为他宣讲、行奇迹、十架光荣的时刻尚未到,但圣母就提前要求他行事,并对仆役说无论他吩咐甚么,你们就作甚么。因此,耶稣行了首个、额外、提前的奇迹:把水变成酒。

由此可以看见,圣母也许“多管闲事”,但她从不遗漏人类的需要。她不像其儿子要处理那些关乎人类善恶的最终命题,她仅关心我们的生活、需求与幸福⋯⋯为此,在这场“公投婚宴”上,我猜想,她或许也会对耶稣说:“他们(同性恋者)没有婚姻的权利了。”

而事实上,耶稣说的也没有错“这于我和你有甚么关系?”没有酒(同婚权),不过是少一份喜悦⋯⋯耶稣对这件跟上天堂或下地狱无尤的事,表示中立。但由于圣母“多管闲事”地看顾人类的需要,她驱使耶稣为人类带来比之前摆上桌的更上等的酒。这如同婚姻平权的理念,从来不是迫害喝水、喝果汁、或喜欢喝旧酒的人,却只是为人类婚姻制度,带来更上等的酒。而能为他人带来新酒的耶稣,不是他人,正是回应圣母的话的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

结语:你的回应,与为我等祈的玛利亚

笔者亦作为一位谘商心理师,曾听一位支持同婚的异性恋基督徒男士,跟我谈及他在基要派的灵粮堂中的经验。在教会的薰陶下,他曾经十分怀疑自己的多元信念,为此,他这样祈祷:“主啊!我如此信任祢,也相信同婚是对的,但要是它是错误的,请祢把这个想法从我的心中拿走。”经过好一段时间痛苦的祈祷,他说:“我没有改变过我对上主的爱,而他也没有拿走这个想法,所以,我相信他对同志所追求的婚姻也是有着同样的爱和祝福的”。不知道读者们感受如何,但我确实被他所感动。因为尽管新教徒不信仰圣母,但我看见他回应了她那声:“他们(同性恋者)没有婚姻的权利了!”的请求。

圣母常常是缄默的,但她的圣心对人类生活的看顾是积极发声的。玛利亚把人们微小却重要的需求放在心上,那么今天人们就婚姻平权“于我和你有甚么关系?”而造成的苦痛,她也必放在心上。我不清楚玛利亚是否早在 2000 年前,就已经如精神分析师 Kristeva 笔下以一种“间接、隐蔽及个别”的方式,加入到性别战争-和平的行列中;我只知道要是她活在今天,为给世界带来爱与希望,她也定必不畏道德指责,走在主流风俗(当天是犹太教,今天是基督宗教)的边缘,继续她所坚持的理念。

延伸阅读:最温暖游行!基督团体向 LGBTQ 社群道歉:“对不起,上帝爱你,我们也是”

那你呢?你会像当时的犹太人一般指责圣母、袖手旁观、还是成为她的若瑟和邻人?每年 5 月至 10 月期间的 24 号,教会都特别敬礼圣母。但愿我们在今年 11 月的 24 日,也能说:“天主圣母玛利亚,求妳现在就同婚公投一事,为我们祈求天主。”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