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谈失恋,这篇性别观察,要从男孩的成长脉络细看,他们失恋了在想什么?被压抑的情绪如何找到出口?

“或者,我只是被自己需要你的方式吓住了”——保罗・麦卡尼(Paul MaCartney)〈或许我被吓到了〉(Maybe I am amazed)

今日主题谈失恋,我吊诡地发现:身边的男性朋友,极少彼此谈论他们失恋的故事。

相较之下,我听过几乎所有女性朋友谈及她们的失恋历程——大受打击、撕心裂肺、悲伤,再慢慢恢复过来。其中多数人能运用丰富词汇去描述心碎感受、失恋的影响,甚或侃侃而谈失恋让她学习到的事。

然而,男性朋友提及失恋,往往只是轻描淡写,陈述“我们分手了”的事实,或是急着说“别担心,我没事”。对自己的感受鲜少有描述,若有,则大多围绕三个词汇:“难过”、“愤怒”、“无感”。

失恋的“难过”,除了难过于过往已成回忆,许多男性朋友也共同提到,感觉像是“一部分的自己不见了”,却说不清是哪一部分。

失恋的“愤怒”,大多指向认为自己被欺骗、背叛。背叛不一定来自外人介入,共同愿景不再、当初“在一起”的承诺破碎,也可能被解读为背叛,于是开始压抑与他人情感连结的渴望,“反正最后总是让人失望。”

失恋的“无感”,则是有一部分人告诉我,他往往不会在失恋过程经历巨量情绪,“至少不像他人一样激烈。”

在失恋这个情感地带,顺性别男性与女性之间,从感受、诠释到处理,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差异的起因是什么?男孩的情绪去了哪里?有没有人在意,男孩其实一路也撑了很久?


图片|来源

男孩的情绪去了哪里:从出生就被定型

《男性解放》一书提到,男孩从诞生那一刻开始,人们与男孩/女孩的互动不同,就开始影响男孩的情感表现。

在西方家庭情境,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更常拥抱女婴,这在婴儿 13 个月大时产生显着差异:女婴给父母的触摸与谈话,比男婴更多。男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情感迟钝的个性。而根据《男性解放》一书,男性的行为模式,在 13 个月大时就开始发展了,行为是透过学习获得,与染色体、生殖腺或贺尔蒙的性别无关。

男孩的情感学习,与社会如何对待他的感受、对待与他同一种性别的群体有关。

例如,社会对男性的期待是“坚强、不该表现脆弱情绪”,这阻止男孩承认自身情绪,更阻碍男孩的情感发展。《该隐的封印》一书提到,这是一个引导男孩远离自我内心的过程,可称之为男孩的错误情感教育。社会普遍较认同男性以“愤怒”或“情感抽离”的方式,认定或表达自己。

这也使得许多男性对于描述悲伤、脆弱,是很不自在的,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的感受,或者不知道那些感受是什么。

女人迷专栏作家海苔熊也在“男子失恋阵线|海苔熊:最闷的不是失恋,而是失恋却说不出口”一文,提到男孩的三点困境:

  • 缺乏情绪觉察:正所谓男子汉大丈夫,要哭等事情做好再哭,可是当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面,长期缺乏对自己情绪的照顾,等到下次悲伤的时候,可能连自己悲伤都不清楚。这个悲伤可能化成咬指甲、物质滥用、网路成瘾等等,用别的刺激来压抑没有被看见的焦虑[12-13]。
  • 缺乏情绪词汇:从小被训练男儿有泪不轻弹,长大之后变成就算有眼泪也没得谈,可能会想哭、可能会鼻酸,但却没有好的词汇去描述自己的心酸[14]。
  • 缺乏情绪伴侣:一如前面所看到的,男人们被期待“有能力”[15] ,聚在一起遇到问题,往往是以“解决”为主,当事情没有办法解决,并不会安抚情绪,而是用喝酒或搞笑来逃避。不巧的是,感情里很多事情是只能理解不能解决,那天的啤酒聚会,只要有一个人能够试着去理解 G 的感受,不用解决、也不用搞笑,或许他的苦就能够被看见。

男孩需要具备丰富情绪生活的男性,作为他的楷模。情绪是人性的重要面向,是区隔人类与机械的基本差异。压抑情绪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95% 的少年杀人犯是男孩;在青春期的男孩中,自杀是第二大主要死因。与同龄女孩相较,十五岁男孩自杀成功率多七倍。——《该隐的封印》,页 28。

阳刚文化鼓励男性压抑情绪

男孩情感表现从出生就被定型,长大后,阳刚文化持续鼓励男性压抑情绪。即使是感情丰富、愿意承认自己的脆弱的男人,也往往不能表现出来。虽然人们总说,“没人在阻止男性表达情感”,然而却很少有男性愿意公开尝试。真实世界里没有、电影里头也少见。

“每个人都有失恋的时候,而每一次我失恋呢,我就会去跑步,因为跑步可以将你身体里面的水分蒸发掉,而让我不那么容易流泪。”——《重庆森林》金城武

即使人们说没关系男人哭吧不是罪,但是真的做了,往往也有代价。

有位朋友谈及他自身的遭遇,他曾经因为家庭与工作上的挫折,在一位同事面前哭了一场。“一个钟头之内,全办公室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谁也不说什么,只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有一个人拐弯抹角地取笑我没有男子气概,但别人有意的沈默也是同样的意思。我保证这辈子再也不哭了。”——《男性解放》,页 96。

解放性别框架,不只是口号式地说男人哭吧,而是去想,我们有没有可能在男性展露脆弱的时候,给予支援、而非嘲笑或冷漠以对。让他们知道,展露脆弱,是身而为人的重要部分,表达脆弱,更使人贴近人性。


图片|来源

为何社会无法面对男性的脆弱

《该隐的封印》一书提到,社会压抑男性的情感发展,是因为“男孩被视为理所当然是未来的成功者、领导人(女孩则不是)”。而人们也不知该如何面对男性的脆弱、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不怕示弱的男性。

当一个顺性别男孩失恋,回到男性友伴之中,情境大多打打闹闹,这也显示了一群男孩的不知所措。大家没说出口的话或许是:“我知道你很难过,我懂。”可是不知如何表达安慰、关怀与同理,同时也不想显得脆弱的男孩们,说出来的话就变成了各种逃离情绪的话语:“阿不要想了,来喝酒,干啦!”,或是否定情感的言论:“好的女人还那么多,忘掉这一个,下一个会更好!”

《男性解放》书中举了另一个例子:Larry 与 Joyce 一同出差,发生了小小的车祸事故。事后,人们走向 Joyce 问她是否受惊吓、难过?形成一种鼓励她纾解心情的气氛。人们走向 Larry 那里,即使想要表达关心,最后也只是说了,“好小子,只差那么一点。你没事吧?车子没问题吧?”后来 Larry 与 Joyce 分别回到座位,女方已经显得相对放松,而男方仍看起来很紧绷。

女人迷想做的,是既支援 Joyce,也想支援 Larry ,聆听他的感受、提供陪伴。“失恋阵线”这个主题关照失恋的心情,我们邀请男子们谈论对失恋的看法与感受,也准备“失恋生存包”,希望男孩们可以从不否定自己的忧伤情绪开始、认识到你不孤单、我们总在这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