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充满阳刚味的刺青,在 1970 年代因一位女性刺青师投入产业,女性诉求被看见,掀起另一个刺青变革。

史百德.韦伯同唐.艾德.哈迪和夏奇.高曼一样,也创办了个人杂志,他瞄准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企图活络大众对于刺青的讨论,并且将这项艺术合法化。虽然《进取的刺青》(Pushing Art)只出刊了三期,但是杂志中无关紧要的连环漫画、创意十足的刺青设计图以及吸睛的照片,吸引了一群当时觉察到纹身艺术无穷可能性的都会年轻人,在东海岸创意十足的刺青社群幕后低调活动。

综观史百德 韦伯的职业生涯,可以见到他的设计图与设计照在全球的美术馆与艺廊中展示,挑战了传统观念中认为刺青不过是一种商业化后的民俗艺术的偏见。韦伯作品中的另一项重要性在于其设计针对了女性客群诉求,并拓展了设计的主题与概念,使得纹身艺术得以走出以男性为天下的历史。

WOMEN AND INK女性与刺青

在 1970 年代除了大众对于刺青的观感开始生变之外,一群新世代的艺术家同时也开始创作以女性为诉求的设计,并且展开女性顾客也能感到宾至如归的刺青店,藉以挑战充满阳刚味的刺青世界,使得刺青得以为主流社会的男女两性接受。

澳洲出身的辛蒂.芮在引导女性接触刺青的层面上可说是功不可没。辛蒂以符合时下潮流的行头自豪地展示身上刺青的照片,在 1960 与 1970 年代于全球广为流传,当时身上有刺青的女性少之又少,此举激发了许多女性跟随她的脚步。此外,辛蒂自 1964 年开始投身由男性主导的刺青产业,成为一位刺青师,挑战了传统。在往后的数十年,她在澳洲跻身为数一数二成功的刺青师。

推荐阅读:【如果你想】微刺青,推荐你五个风格刺青师 IG 帐号


图|大雁文化提供

鲁丝.玛恬(Ruth Marten)出身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附设学院,她认为人体是“最终极的画布”,也因此她在 1972 年毕业后买了一组初学者专用的刺青工具组。在那之后的几年她以朋友为练习对象自学刺青,以位于纽约的一间个人工作室为据点。她以错综复杂的圆点图样、柔和的色调以及轻柔的阴影效果,引领了以女性为诉求的设计潮流,同时她的发想也极富创意,舍弃了过往在女性刺青设计中常见的简单的爱心、花朵或是蝴蝶等图样。这张摄于 1975 年的拍立得照片展现了玛恬对于简约而吸睛的视觉图像的偏好。

已故的苏珊.福瑟(SuzAnne Fauser)在 1979 年时舍弃了在密西根一所高中担任 13 年美术老师的资历,转行进入刺青产业当学徒。福瑟耗费了近十年的时间在这个由男性主导的产业中立足,据她所说,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使得她在过去总是吃闭门羹。但是就在她结识了资深刺青师兼电动纹身机开发家身份的保罗.罗杰斯后,她获得了一位导师指导自己精通这项技艺,同时也自罗杰斯的经验吸收,学习如何将大面积图样纹得栩栩如生,如同照片中所见这个吸睛的海盗图样。

过去像莱尔.图特尔等针对女性开发设计图的第一代刺青师的作品多半小巧精致,并且取材自典型的女性题材,不过福瑟却是胸怀大志。像是图中这个福瑟所创作的大面积作品就相当繁复,这让接受她服务的女性顾客有机会将整个身体做为画布,并且将女性刺青的发展带往新的境界。


图|大雁文化提供

这个大胆的设计组合了花朵与耶稣圣心,构成了一个全胸的图样,其中可见缤纷的波浪线条以及细腻的阴影效果,明显展现了福瑟对于日式美学的偏爱。但是有别于诺曼・“水手杰瑞” ・柯林斯与唐・艾德・哈迪将亚洲风格与传统美式主题结合的手法,福瑟则是运用了日式技巧来创作以奉献和大自然为主题的设计图。

薇薇.拉从嘉(Vyvyn Lazonga)自 1972 年开始接触刺青,在当时,她是全球少数几位女性刺青师之一。拉从嘉说,过去她在西雅图的一间刺青店见习时,她的男性同事永远升迁得比她快,这让她感到相当无奈,而且她总是被分配到有问题的工具,让她无法随心所欲完成自己理想中的设计。拉从嘉在 1979 年开了自己的第一间店,打造出让女性顾客感到宾至如归的刺青环境,同时她的刺青善于配合女性顾客的身体线条,使得她在当时声名大噪。


图|大雁文化提供

这张照片摄于 1970 年代晚期,地点是拉从嘉自身位于西雅图的店面门口。最左侧是拉从嘉,右起分别为丹尼.丹佐(指导拉从嘉刺青的老师)以及唐.诺蓝(1970 年代刺青复兴期的重要人物)。“拉从嘉夫人的刺青店”至今依然健在,并且特别以遮盖乳癌手术疤痕的刺青闻名。

凯特.海伦布兰(Kate Hellenbrand)别名上海凯特,曾于诺曼・“水手杰瑞”・柯林斯生前最后几个月在他门下见习,也因此柯林斯的作品为她的传统风格设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与柯林斯共事后,凯特随后也与其他几位着名的刺青师共事,包括像唐.艾德.哈迪与杰克.鲁迪,并于 1971 年与他们在美国民俗博物馆携手策划了“刺青!”展。在这个展览中,刺青首度于全美以一种艺术型态之姿进驻了公共展示空间。在 1979 年,凯特以女性刺青师身份开先河在欧洲巡回访问,将她以女性为诉求的设计介绍给一群全新的群众。

推荐阅读:“不曾后悔对抗主流社会的选择”在日本,遇见刺青的他

纽约艺术家史百德・韦伯在出版于 1979 年的《进取的刺青:刺青的艺术价值》一书中提到,女性多半选择将刺青纹在“敏感”地带,像是胸部、胃部或是生殖部位。另一方面,男性则是选择纹在显而易见的地方,像是手臂上。照片中的这个刺青出自莱尔.图特尔之手,它的位置让被纹身者可以在想露出来时穿露肚的短上衣,不想露出来时就遮起来,纹下这个图样的女性可以选择谁有资格看到她身上的刺青。“女性之所以刺青在于让自己开心,而非卖弄炫耀”韦伯如是说道。“男性经常像孔雀一样想要卖弄,所以会选择将刺青纹在所有人都能明显看到的地方,但是女性多半只将刺青展示给对自己而言存在意义非凡的人看。”

被问及催化了 1960 与 70 年代刺青的普及要素为何之际,刺青师莱尔.图特尔这么说:

“女性的解放!让刺青得以重见天日的毫无疑问是女性的解放!女性的解放将刺青市场向 50% 的人口——所有人种的半数——开放!女性使得刺青进化成一种更柔和同时更为友善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