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导演陈慧翎写编导心路历程,当我们不断追求收视率,是否忘了故事背后想传递主旨与意义?《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与你细看,追求成功的教育体制下,扭曲的亲子关系。

文|导演 陈慧翎

2007 年,我和好友尹馨共同改编了胡淑雯的短篇小说《与男友的前女友密谈》送到公共电视人生剧展参加征案,那时的我并没有任何作品为自己背书,人生剧展却给了我一个说故事的机会。

2010 年,公共电视节目部同仁夏康真、巫知谕、李懿芳、赵荃在原本繁重的职务之外写出了《那年,雨不停国》,我们用了现在看来根本是不可能的预算完成了这部六集迷你剧,并在同年的电视金钟奖入围了六大奖项,包括第一次演出电视剧就提名戏剧类最佳女主角的简嫚书。

之后几年间,我游走两岸拍摄偶像剧、电影,在商业操作的体制下我已经渐渐遗忘了好好说故事的能力,剧本要以大数据分析,男女主角要在第一集的几分钟之内相遇、几分钟之后接吻,我们谈收视率谈点击率就是不谈故事的主旨和意义。一直到身体出现警讯停下脚步,才思忖着:如果我只能再说一个故事,如果我只剩下一部片可以拍,我要说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要拍一部什么样的片子?


《那年,雨不停国》剧照

2016 年,我再次回到公视,改编自吴晓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同名剧集开始撰写剧本,这本书是身为家教老师的作者见证了被考试绑架的家庭故事。发展剧本的开端很不容易,当我们又落入了“现在的观众想看什么? ”、“现在市场上端出来的牛肉是什么?”、“这样暗黑的故事会有人看吗?”、“现在的主流是轻喜剧啊?”无限循环的诘问时,同时也失去了改编原着的初衷。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身为母亲的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容易吗?

吴晓乐在自序里非常诚实且残酷地写下:“我记得那些脸,我记得他们的表情以及他们对我说过的话。若是为了取悦谁,而低估了那些伤害的施加以及承受,我就是曾经目睹了些什么,却做出不实的证言,我也对不起那些伤痕,因为没人把它们记得。”2017 年三月,在经理于蓓华的支持下,写好的十集剧本打掉重练,我们重新思考公共电视在现下应该要做出何种样貌的戏剧?这一个关于家庭关于教育的题材该用什么样的视角和观点去切入去呈现?

我回溯到读完这本书当下的悸动。

在四年前我当了妈妈,儿子乐乐当时五岁。和男友交往之初就知道他离婚有小孩,向来我是不想要有小孩的,我自己都像个孩子,没有把握能担起当妈妈的责任。然而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乐乐已经要上大班,父母离婚后的这两年,他一直在高雄让奶奶带,我们把乐乐接来台北一起住。一星期之后,乐乐问我:“你可以当我真正的马麻吗?”我看着他的眼睛,没办法拒绝。

有一回,男友说了一句话把我敲醒,“不是亲生的果然有差,妳晚上都睡得好熟,孩子有什么动静妳都不知道⋯⋯”母爱的确没有以规格化的形式内建在身体里,但母亲这个词要妳是事事万能,无条件牺牲,不容许犯错,我从书中学习到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比不上一条脐带的连系,而又有多少母亲掌握着那条早已切断的肉块行使掌控的权利。

我是在这个时候,读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主题曲 MV 截图

扭曲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压抑,母亲的痛苦,这是我们这个只追求分数追求成功的教育体制与社会所挤压出来的变态的世界。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是不是该庆幸我的父母都沈浸在自己的人生课题里而无暇顾及如何形塑他们想要的孩子?有一次我决定放弃对母亲生气,因为我突然想到,当时的母亲,那个吼叫发狂的母亲,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孩。每个人都跌跌撞撞好不容易长大,每个人都在学习好好当个人,去除我们被赋予的角色,每个人都只是需要爱的孩子,却也都被爱绑架。

推荐阅读:磨掉升学体制附赠的功利,演戏让我学会对自己诚实

确立了中心主旨之后,我们集结了四组编剧,从书中挑出了五篇分别改编为五个独立的故事《妈妈的遥控器》、《猫的孩子》、《茉莉的最后一天》、《孔雀》、《必须过动》,在每个故事里加入微科幻的元素,以魔幻强烈的视觉风格包装写实叙事。而这个做法,无疑是增加了在制作上的难度和挑战,五个故事,有五种影像风格,五种美术设定,五种表演要求,对整个制作团队来说,我们是同时在进行五部电影的拍摄。而这样的规格,也的确连结上现代观众在众多 OTT 平台下的观影习惯,已经不是传统电视剧制作上的思考模式。

在台湾,公共电视展现了前瞻视野与宽容气度,尤其在戏剧领域,长期以来不间断地鼓励幕前幕后新秀,给予创作者极大自由的想像空间,发展各种类型与议题。

十年前,我因为一部人生剧展受到肯定,才有往后接踵而来的机会与冒险,十年后我带着和当时一样的初心,好好地再说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