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过程你曾有“父母眼中的我,与真正的我是两个人”的感受吗?心理学研究,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常存在矛盾状态,一起细看我们是如何与父母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

转载自公号: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关注自我和内心,觉察即自由。

公司有个同学,在选题会上说起,自己和父母已经几乎没有真正的沟通了。尽管还会例行公事的电话汇报,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只限于物质生活的层面:最近有没有生病?北方的暖气来了吗?和同事的相处还愉快吗?

而她也总是例行公事地回答,且总是报喜不报忧:一切都好,每天按时吃饭和睡觉,同事和主管都对我很好。但实际上,她的生活里早已出现了许多新事物,交了很多新朋友。她的工作、她的爱好、她的业余生活都在发生变化,但这些并不存在于与父母的交流当中。

“父母眼里的我,和真正的那个我,恐怕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吧。”她说。

这句话激起了大家的共鸣。在我们成年以后、尤其是工作以后,和父母之间“真正的沟通”好像日益减少。明明知道父母是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也想要给父母回应,但是回家没说几句话,特别是说到自己的工作、生活、恋爱相关的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和父母争执起来。

“我是爱我的父母的,这一点让我很确定。”小朋友说,“但现在,即便是在最脆弱和孤独的时候,我好像也会自己扛着,而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去寻求父母的安慰和帮助了。”

对父母“又爱又恨”,感到“既亲密,又陌生”,这正常吗?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情感”。


图片|来源

从青春期到成年,矛盾是我们与父母关系中的常态

Fingerman(2012)等人的分析发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从青春期到中年,子女与父母对彼此的情感,那么在大多数的关系中,双方的情感联系都可以用“矛盾”(ambivalence )来形容。这种矛盾指的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同时具备情感上的团结(affective solidarity),又包含许多情感上的冲突(conflicts),正面和负面的情感混杂在一起。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既是亲密的,又是问题重重的;既可能包含尊重、信任、爱,有频繁的沟通,有经济、情感上的相互支持,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愤怒和不满。

推荐阅读:从父母牵绊到情人选择!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你和自己的关系

作为父母的一方,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最容易感受到压力和矛盾情感的时间段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一直持续到孩子 40 岁左右。子女进入中年以后,和父母情感联系中矛盾的部分才渐渐消失。而作为子女的一方,对与父母的矛盾关系感受最强的时间段则是 20 多岁的时候。

是什么样的问题在困扰着他们,使他们感到矛盾呢?尽管父母、孩子的年龄、性别等因素会使得造成矛盾和紧张的问题不同,但总体来说,在几种情况下,作为子女更容易感到矛盾的情感(Fingerman, 2012; Birditt, 2009):

  1. 子女感受到,父母有想要和自己的关系更紧密的需求,并在为此做出努力
  2. 子女感到,父母未经请求就给自己提供建议或做决定
  3. 子女认为自己遭受过童年创伤,那时的父母对自己表现出了冷漠和敌意
  4. 子女对父母的健康感到担忧,即便父母事实上还不存在健康困扰

而使父母更容易产生矛盾和紧张的情感的情况则包括(Fingerman, 2012; Birditt, 2009):

  1. 子女没能达到成年人世界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包括事业、婚姻、家庭等等方面);
  2. 父母不认同子女的生活方式、习惯(比如健康习惯、消费习惯、打发闲暇时间的方式等);
  3. 子女太过忙碌,而无法花足够的“优质时间”在与父母的沟通上;
  4. 父母对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或者认为自己需要协助子女去完成独立;
  5. 父母感到,孩子在为自己的健康、养老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能,大多数人站在子女的立场上,会认为孩子作为下一代,感受到的矛盾和压力会更明显。但是,Birditt(2009)的研究发现,父母在情感团结的感受上,总体上要高于子女,但他们对关系中压力的感受,也比孩子更强。

这里,根本的原因在于父母认为,在双方的关系中自己有更多的付出。因而,当与孩子产生不一致或冲突的时候,他们所感受到的负面情感往往会更多,也更容易产生反刍思考(rumination),即带着负面的情感去反覆咀嚼已经发生的事,并且更多地关注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

此外,比起孩子来说,父母对孩子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包括事业、婚姻、家庭等各方面)有更大的期待,他们的角色认同、幸福感会更多地与孩子绑定在一起,认为孩子是否成功,是他们自己是否成功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你觉得和父母打交道令人烦心,但你的父母,可能比你会感到更大的困扰和痛苦。

研究发现,相对于父亲而言,在子女和母亲的关系中,更容易产生较大的压力和矛盾感。这可能是因为,在大多数家庭,母亲“主内”的情况仍然存在,母亲会更多地照顾生活起居,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心理状态,和子女在情感层面的沟通更多,她们对亲密感的要求也往往比父亲更强,也可能会因此而做出更多被子女视为是侵犯性的行为,比如偷偷检查孩子的房间等等。

为什么会产生矛盾的情感?

刚才我们说到了会产生矛盾情感的这些情况,那么,是什么使得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双方的情感都如此矛盾呢?

1. 个体独立要求与家庭分离

在此前关于独立的文章中我们也介绍过,从青春期到成年初显期(通常在 30 岁以前),是我们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完成独立的过程。我们离家上学、进入职场,既需要完成与自己原生家庭的分离,掌握独立适应和生存的能力,又要兼顾与父母的情感链接,做到尽可能平稳的过渡。

独立的需求和与父母的链接形成了基本的冲突,而且,在独立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阻碍,但我们又不再希望父母来安排指导自己的生活。而父母也难以把握,什么时候该给予支持,什么时候应该放手。支持多了会不会阻碍孩子的独立?放手会不会让孩子摔得太狠?

这都不可避免地会使双方产生矛盾的情感(Jiang, 2016)。

2. 双方都在进行“有策略的自我暴露”

向他人暴露自己的私人讯息,让他人了解自己,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真心话”,在心理学里叫做自我暴露(self- disclosure)。无论是在友情、爱情还是亲情中,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往往是使关系走向紧密的关键因素:如果双方都愿意完全地、充分地沟通自己的私人讯息,那么它可能是打开关系的钥匙;而如果缺乏足够的自我暴露,那么关系就很容易变得疏离。

但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很多时候因为特定的目的,双方都没有进行充分的自我暴露,这被称为“有策略的暴露”(strategic disclosure),主要体现为隐瞒讯息、有选择性地透露讯息或者传递错误的讯息。它不是恶意的,而是出于维护关系的和谐和稳固的目的。

站在子女的角度上,我们通常比较能理解子女对父母的隐瞒。但其实,隐瞒是双向的,双方都对彼此有意识地进行了隐瞒。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策略性暴露,往往体现出两个特点:

a.对“敏感问题”的隐瞒

父母会隐瞒家庭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实际上父母已经离婚、分居或者存在情感上的不睦,但是不让孩子知道。孩子会隐瞒的“敏感话题”,则包括自己的性取向、特殊的工作内容、情感和性生活、行为和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熬夜)等等。

b.“报喜不报忧”

父母和孩子都更倾向于向对方报告正面的讯息,而省略负面的讯息。父母和孩子都会更倾向于和对方分享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在出现经济困难、健康问题的时候有选择性地透露,或者弱化业已存在的困难。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对自己的父母/孩子进行完全的自我暴露呢?

在孩子的一方,他们可能会害怕坦诚的自我暴露可能造成的后果,比如害怕父母失望,害怕被干涉、被惩罚,害怕被设定规则。很多孩子认为,自己背负着“让父母满意”的任务,因此,他们会不自觉地只告诉父母那些“我想要他们知道的”。

而作为父母看来,一方面,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不希望孩子为家庭中的事情感到担心;另一方面,他们也还习惯在孩子面前扮演强者、保护者的形象,而就家中的困难进行求助,进行情绪、情感的流露,都是脆弱的表现。

自我暴露的不完全,使得双方的讯息不对称,对彼此都缺乏足够的了解—— 你所以为的那个父母/孩子,并不是他真实的样子。而且,自我暴露的缺乏也使双方的沟通,特别是在精神层面的沟通是不顺畅的。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虽然和父母还保持着表面的沟通,但已经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这会加剧父母和子女双方在关系中的矛盾感受。

推荐阅读:亲密关系里的逃避感情型:他一直在等的,其实是原生家庭肯定

3. 子女和父母之间缺乏对彼此的信任

我们每个人都会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因而总会对他人产生偏见。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会习惯于用过去的眼光看待我们。当我们离开家庭、与父母分开生活后,父母跟不上我们变化的脚步,一个新的孩子与他们旧有的认知发生了冲突,加上讯息沟通的不充分,他们会难以理解我们基于成长以后的自己,做出的新的行为表现。比如,一个父母可能会困惑于自己的女儿本来是个“乖乖女”,为什么会突然决定辞掉安稳的工作,或者和男朋友闪婚。

与此同时,我们也对父母的观点也是充满偏见的。我们也会在缺乏证据和验证的情况下,对父母的能力有一种本能的不信任,认为自己接受的一些新观点无法被父母接受,我们做出的解释也将绝对无法被他们理解(Schreiber, 2015)。


图片|来源

如何和父母“重新链接”?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对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并发现了一些问题。那么,该如何改变呢?

在日常的语境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总会更多地将父母看作是主动的一方,是应该承担起改善家庭关系的责任的人。我们会看到,关于“如何做一个好父母”的文章总是很多,关于“如何作为孩子,与父母沟通”的素材则很少。

但今天,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的是,作为成年的子女,你应该在和父母的沟通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承担起和父母重新建立链接的责任。

1. 警惕“伪独立”状态

独立不是与父母决裂,也不等于与父母情感隔离和回避。你必须明白的是,你的独立和父母之间的连结不是非此即彼的。如果你所认为的独立是与父母完全的割裂,这可能是你陷入了不健康的伪独立状态。而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缺乏满意度,也会使你感到更孤独、不快乐。

2. 主动修复你与父母的过去

在本文的前半部分也提到,当子女认为自己受到童年创伤的困扰时,会更容易对父母产生矛盾的情感。但在现实中,很多情况是双方并未就此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处理,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有所亏欠,但父母甚至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过去的行为曾经对孩子造成过什么样的伤害,或者不明确造成伤害的原因。

因此,处理你的童年创伤可能是第一步,你可以试着与谘商师,或者与父母坦诚、深入地探讨你们的过去。

3. 抛弃偏见,选择信任

给予你的父母“有能力”的预设,而不是本能地认为他们“不能”学习和理解你现在的生活。有时候,他们并不像你想像中那么古板或者不通情理。比如,向父母介绍你的工作是乐队乐手、情趣用品体验师或者酒店试睡员,没准他们并不会惊讶,还会告诉你自己年轻时做过什么更疯狂的事。

当你觉得父母一定无法理解你时,你也对父母做出了批判,实际上你也无法用开放的态度对待父母。当你用语言告诉父母什么是你更想要被对待的方式,可能你用实际行动去示范一种信任、开放的态度,是更有效的。

4. 逐步向父母介绍一个新的你

帮助父母了解你所处的环境,了解你生活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个过程可能是循序渐进的。你可以从尝试向父母介绍你的工作、介绍你身边某个新朋友开始,尝试和他们说一说你在办公室遇见的趣事;告诉父母你现在喜欢看哪个媒体的文章,会刷哪个大 V 的微博,让他们慢慢了解和走进你的世界。渐渐地,也许让你特别难开口的某个话题,会在某一天被他们自然地接受。

我们总是会认为,父母年龄比我们大,是照料者的身份,但是实际上,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第一次应对这些亲子间的问题和挑战。而且,大多数时候,父母与我们相比,更加不具备接受心理谘询和援助的条件,讯息的接收渠道也更加有限,在关系的处理上只能靠自己摸索。

主动付出努力,尝试与父母重新链接,归根结底是为了你自己。我们在这世上如此渺小,如此孤独,而父母是你可以尝试去链接、降低彼此孤独感的人。你已经在时间中,成长地更加丰富、更加立体。也许,是时候向父母重新介绍你自己,也重新认识你的父母了,就像初次相逢的两个人一样。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