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编辑与作者为你挑片,写影评也写生命故事,看见镜头下的缩影人生。从讲述同志生命经验的电影《亲爱的初恋》,细看“出柜”之于 LGBTQ 族群之意义与同志教育。

作者|林家安

最近亚洲社会掀起了一股“佛系”思潮,意指“什么也不做,有目的的放下,静待时机成熟的态度。”援用佛系的精神到出柜概念时,就我认为,“佛系出柜”系指“期待随着个体身/心理的成熟,LGBT 族群将自然向他者揭露自我性向(现身)。”然而,倘若我们在学习阶段不实施同志教育:透过教育活动,教导学生认識同性别之间有群友与密友关系之存在(吴清山、林天佑,2014。)个体不仅难以认识或无法悦纳自我,更往往会在自我揭露的历程中,出现障碍与迷惘。在未先拟定出柜策略的情况下,若出现“不可抗力的诡异情境,逼得你不得不对全宇宙出柜”时(《西蒙与他的出柜日记》,P.167)亦可能造成心灵无法抹灭的伤害。

《亲爱的初恋》描述一名 18 岁高三学生赛门(Simon),在不小心被朋友看见“私密信件”后,引起的一连串风波。持续往返的电子邮件内文,纪录着他与同性笔友,阿蓝(Blue)的初识、出柜(coming out)与相熟。


图片|来源

恋爱法则:全世界的“柜”我都“出”一遍

探索自我、初恋、出柜,这些(专)属于同志族群最尴尬、最刺激、最忐忑不安的元素,同时出现时所激起的火花理应是很惊人的。然而,这次编导不小心在调配原着《西蒙和他的出柜日记》(Simon vs. the Homo Sapiens Agenda)素材时因感情酝酿时间的剪裁与被阉割的情欲书写,反倒是“平静的”惊人。

推荐阅读:【为你挑片】从《弟之夫》看日本性别教育的现在进行式

即便如此,这部电影却绝对有“一看的必要性”:《亲爱的初恋》为第一部由好莱坞六巨头制片公司发行、面向主流电影市场的同志青春爱情片。这也引出了《亲爱的初恋》重要命题之一:提醒大众“异性恋”不应成为性向的预设值(Why is straight the default? )。

当今社会里有许多的习惯、常规,是基于多数人的互动型态、方式与内容在代代相传中逐渐形成的“自然观点”。我们可以发觉,许多自然而然的社会习惯、规范与制度其实是在“异性恋霸权”(heterosexual hegemony)作用下所呈现的“有序状态”,其中实则隐藏许多忽视与压迫。这样的压迫,引动了赛门与 Blue 两位青少年的反思:

“《全人类恋爱法则》你不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要“出柜”一下吗?为什么身为异性恋就不用“出柜”啊?每个人都应该要用某种形式声明一下自己的性向,不管你是直男、同性恋或是双性恋都一样。——赛门写给 Blue 的信。”

 

“Why is straight the default? Everyone should have to declare one way or another, and it shouldn’t be this big awkward thing whether you’re straight, gay, bi, or whatever. I’m just saying.”

开一半的书柜:同志教育教不教?

做为翻拍电影,书/影迷一如往常地接受程度两极:一派希望电影忠实呈现,一派认为应适度改编。《亲爱的初恋》中最明显的不同处包含“副校长”这位新角色的加入。

副校长相当关心同学,同时有明确的办学理念,例如重视学生生活习惯培养(少用手机、禁止边走边滑),甚至以“OPEN DOOR,OPEN MIND”作为校训。

起初,副校长(生理性别男)相当喜欢赛门,以不具师生阶级的朋友关系对待他。“我觉得我们有共同的特质。”他曾这样跟赛门说过。

然而在赛门“被出柜”后,两人却有了 359 度的大旋转。出柜后的第一天上学日,副校长在胸口别上一只“六色彩虹徽章”迎接同学们。表面上相当支持 LGBT 族群,却在赛门经过时拉住了他,严正地向他声明:“我说过的共同特质绝对不是指⋯⋯你懂的,不是指性倾向。”更夸张的是,他直接认定赛门正与另一位男同学交往,只因为他们是“校内唯二出柜的学生”。

原来在异性恋的心中,同性恋是只要“性倾向相同”就可以的一群人。


图|《亲爱的初恋》剧照

《亲爱的初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于“源自无知的伤害”。

这不是一部“每天被恐同症/直男癌同学霸凌到想要自杀”的故事,也不是一出“出柜却意外天崩地裂”的惨剧。然而,赛门身边普遍“友善包容”的环境,却在在彰显我们的“一知半解”,其实掩盖了“原来,我正在伤害别人”的认知,而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同志教育,真的不教吗?(叹气)

出柜策略:佛系出柜行不行?

在台湾,同性恋议题既开放却又隐蔽。2017 年五月,大法官会议宣告《民法》违宪,台湾或将成为亚洲第一个同婚合法化国家。然而,从 2018 年 4 月开始引发大量讨论的“公投案”不难发现,台湾社会对于同志族群仍抱持着排斥或歧视的看法。

正因为大环境不够友善,并未给予足够支持,对同志族群来说,慎选出柜(现身)的对象,是相当重要的。出柜源自于“Out of closet”一词,Closet除了衣柜以外也带有“秘密”的意涵。于是“公开性倾向的行为”被称为出柜,也称为 come out;选择不公开则称为“躲在衣柜里”。

推荐阅读:苹果执行长 Tim cook 出柜宣言全文:以身为同志为荣,这是生命给我最好的礼物

出柜与否就像是一场“囚徒困境”,两种选项各有风险。 当我们在歌颂“出柜=光明、深柜=黑暗”的同时,实则忽视了其他可能后果。事实上,张扬地走出柜子的人,可能饱受恶意攻击、备受朋友排挤。而处在柜子里,或许可以保持安稳平静。但无论如何,希冀所有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策略规划,而不是“非自愿性出柜”。

《亲爱的初恋》中,赛门是“被出柜”的:他的性向被一连串的电子邮件截图,狠狠地在 Tumblr 被摊开来公审。

“出柜”其实也有“历程”上的区分。作家纪大伟认为,出柜包括“向自己现身”,进一步则包含了向朋友、家人,甚至是陌生的社会大众以及社会。因此,大多同志选择走出隐藏性向的衣柜时,除了做好心理准备外,也会先行选择出柜对象,并拟定出柜策略,期望将自己和出柜对象的冲击(或伤害)降到最低,并且达到出柜的目的。


图|《亲爱的初恋》剧照

对于青少年而言,无论是“自我认同”还是“出柜”,都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包含对自己的心理建设、对外在环境的考量、出柜技巧和策略的掌握等等。相对地,突发的“被出柜”会让同志学生猝不及防地被丢到被审视、被窥探的处境。

这是我的事。只有我才有权决定何时何地、我要向谁出柜,还有我要怎么出柜!——赛门

缘份到了,柜子就会像自动门一样打开?

别傻了,伴随“叮咚!”走进来的,不是善心的买家而是强盗,夺走你自己出柜的权利。

面对诚实的自己:与赛门一同留下爱的署名

《亲爱的初恋》打破“唯有同志需要出柜”的既定思考,显示“对事物一知半解”的可怕;在台湾“同志教育”仍有争议的此刻,无疑提供支持、与反对两方一个参考的文本依据。而对于同志少年而言,赛门亦提醒了我们“佛系出柜”会面对的风险与需要做好的准备。

无论性别与性向,在爱情之前我们都需要先诚实面对自己的特质,才有能力对待、并接纳他人。

起于一段文字,因为处境相似而产生共鸣,赛门以“Dear Blue,” 起笔,匿名回应同样迷惘的少年。少年的步伐踉跄、甚至稍嫌笨拙,标记为“青春”的真挚仍足够温暖到与你我共鸣,化解恶意与嫌隙。随着故事到尾声,赛门终于鼓起勇气,在信件结尾处留下“Love, Simon.”(爱你的,赛门)署名。在此同时,电影/小说的读者亦在这趟旅程中,落款属于自己青春的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