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投书,迷人来稿。作者彩虹叩问祖谱内的性别歧视:若以前的族谱不把女性纳入,那何不来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族谱?

文|彩虹

清明时节,从爸爸手中拿到四叔公写的族谱翻印。两张 A3 大小的纸,记载着近代十八世的家族人物,四叔公所记载的方式,类似于宝塔式:每个世代的人名,像宝塔一样由上而下排列,眼睛扫过十八世代的人名后,不禁让我疑惑:这不是族谱吗?为什么没有记载家族中的女人啊?

他们说:“以前的人族谱没有在写女生的”。但是,真的没有吗?

后来,我辗转找到堂伯扫描老旧族谱的电子档,老旧族谱的记载方式是采用欧阳修所创立的横行体:五世一表,由右向左横行。除此之外,也详细记载第一世到第十一世祖先的生卒年月日与葬地,虽然每个世代的资料完整度有所差异,但有几点特别的发现想跟大家分享。

推荐阅读:性别歧视存不存在? Google 搜寻引擎告诉你


图片|来源

一、以前的配偶只记载姓氏?但我在 17 世纪发现有记载完整姓名的的配偶

根据族谱所记载的生卒年的资料,我们家族最早有被写名字的女祖先是崇祯、康熙年间的人,也就是西元 17、18 世纪左右的人,或许有人会觉得只是名字跟姓氏,没什么差别,但是我认为记载完整的名字是一种尊重,男性祖先的姓名都被完整记载,没有理由女性祖先就只能被记载姓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7 世纪以前的配偶虽然只记载姓氏,但其中有关于某个女祖先特别的文字叙述,大意是:男祖先早逝,女祖先辛苦持家抚养小孩成人。确实,这些嫁到夫家的女子,或许姓氏不同,但是他们为丈夫家族的付出,不会亚于丈夫,如果他们愿意,将他们的姓名完整记录于族谱是可行的事啊!

后来,康熙至干隆年间的配偶名字记载方式改变了!配偶有记载姓名,但是名字只取一字,并以娘做结尾,举例来说:垦娘、注娘、刊娘等等。此时绝大多数的配偶和男祖先一样,生卒年月日也都有被完整记载,甚至有些也会写到他是出自哪里的人。

二、谁说族谱没在写女儿的?早在干隆末年期间就有

长辈说:“以前的人族谱只写儿子,不能写女儿”,真的不能吗?真的没有人写吗?我在家族老旧族谱中找到,干隆年间就有把女儿的名字写进,时间大约是 18 世纪末。

这让我想起我第一次看到四叔公所记载的那个宝塔式的族谱版本,上面完全没有写进女儿姓名,我用任性的口吻跟爸爸说:“为什么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要把自己写进去”,写完自己的名字后就开始想:为什么没有姑姑、堂姑和堂姐妹的名字?也没有妈妈、伯母和婶婶的名字,有人说以前的人族谱没在写女儿的,但事实上我从老旧族谱上看到以前干隆年间就有人在写,可是现在呢?现在的人会把女儿写进族谱吗?

我想,我们这个时代的族谱,不该有任何一个性别被排除在外。

所以,我开始改写家中的族谱,我想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族谱。


图片来源|Pexels

我在网路上找到了“数位化族谱”的软体,操作简单方便。在这个软体里,我可以自由点选“新增配偶”、“新增儿子”、“新增女儿”的按键,可以打上名字跟生卒年,于是我把家族的老旧族谱和四叔公的族谱,两个版本综合数位化后,开始把我所知道的家族女性一一写进族谱中,像是姑姑、堂姐妹、伯母、婶婶、堂嫂等人,还有妈妈跟自己都写进去了!如果我们希望传给下一代的族谱是性别平等的,那我们可以改变撰写族谱的方式,未来记载下一代时,不论他的性别是什么,都是我们家族的一部分,所以我也都会把他写进族谱中。

推荐阅读:【一个人的派对】歧视女性的,从不只有男人

常听到许多关于女性的传统观念,除了“女性不能写进族谱”外,还有“出嫁时女方家要泼水、新娘要丢纸扇、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或是“亲人过世时,只有男生可以执幡跟主祭”,还有“男生才能传宗接代,所以生男生比较好”等等,这些习俗与观念有许多令人存疑的地方,我们可以尊重传统习俗的存在,但是性别不平等的观念应该被改变,而那个改变的关键在于你我,如果说那些不平等的传统观念是一个个老旧的锁,那就让我们成为开启那些锁的钥匙,让更多人走向性别平等的道路。

希望有一天,不会再听到“以前的人族谱没在写女性”,而是听到大家用稀松平常的口气说出“现在的人族谱都有写女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