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台湾的新岛屿故事,深入新竹南洋餐饮店,看店主人燕丽如何用热忱与爱心,在台湾推广东南亚文化美食不留余力。

采访作者|刘子瑜

“艳丽,您好!”燕丽接起电话,朝气地回答。

她说起来有点害羞,刚从社工系毕业的大女儿,决定以母亲的名字“燕丽”为名,开一间南洋餐饮店,“刚开始接电话的时候很不习惯,感觉好害羞,好像觉得哪里怪怪的,后来‘艳丽您好’、‘艳丽您好’讲久了就习惯了。”

因为在香山区、人生地不熟的关系,我拜托住在新竹的朋友陪我一同前往。来店内拜访的这天,户外下着大雨,店内的人潮仍然不减,一道道佳肴在我面前闪过,吧台上还摆满着各式各样的南洋甜点,有辣椒蛋糕、伯爵蛋糕、彩虹马兰糕、虾饼等,这景象与香气让我的肚子咕噜咕噜地叫着,实在是太诱惑人了!我们选择在吧台上坐了下来,老板娘燕丽用心为我们介绍五花八门的南洋特色食物,还热情推荐我:“如果想要拍漂亮的照片,推荐鸡腿饭唷!”

好吃的甜点在哪学的?原来家里原本就是甜点店!

燕丽的爸爸来自马来西亚,妈妈是新加坡人,她自己则在印尼雅加达长大。因此她会说中文、客家话、印尼语、马来语、英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最让我觉得特别的语言是莆田话(兴化语),听说莆田方言是以前皇宫所使用的语言,原来燕丽的奶奶是皇族!为了和奶奶沟通,家中的八个兄弟姊妹都会说莆田话,“偶尔也会用其他人听不懂的莆田话偷偷说客人坏话啦!”燕丽开玩笑地说。

推荐阅读:如果没有新住民,台湾人还算有世界观吗?专访王丽兰

燕丽家里原本就是做甜点的,兄弟姊妹们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床帮忙,四个姊妹一人做一份,如果没有做完就不能上学。燕丽说:“小时候很调皮,看到小妹在度咕(打嗑睡),就会偷偷的把面团丢到她的盆子里,就上学去了,小妹愈做愈多,做不完,不能上学、边哭边做,大姊都会留下来帮忙小妹完成。”

在国小做义工十八年,推广东南亚文化美食不留余力

燕丽为了学习中文来到台湾,在台湾师范大学的语言中心就读,有天她来新竹找朋友时,结识了另一半,丈夫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还教刚来到台北、不熟悉环境的燕丽搭公车等,最后两人结婚并在新竹落脚,生下了可爱的三个孩子。

因为孩子的关系,燕丽在国小做了十八年的志工,看遍大大小小关于教育教养的案例。说到新移民的教育议题,她说:“环境很重要。”父母亲要在意、关心孩子,才会有好的发展。除了做义工之外,燕丽也会到香山国小教孩子们认识南亚的甜点、食材等,还会教一些马来话,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不同文化与内涵。

推荐阅读:追逐潮汐的女人:新住民长花用蚵仔堆叠出的平凡幸福

她也关怀辛苦来台的姊妹们,大家互相帮忙,并期许可以改善环境、让姊妹们有更多的管道可以顺利地融入、适应在地的生活,适当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燕丽对于生活有着美好的理想,且愿意用心来实践、为新住民姊妹发声,用行动来支持,是我最敬佩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