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多想轻轻拥抱受伤的你,捧起碎了一地的你。亲爱的,复原之路很长很长,不管你出现什么情绪,请好好接纳自己。

作者|留佩萱

“我觉得我一定有问题,不然为什么已经过了这么久,我却还被影响?”

这是我几个月前刚接到的新个案,是一位正在读大学的女孩。她五岁的时候,曾经被邻居性侵好几次,大学期间遭受过几次性侵害,也有过几段充满性暴力的恋爱关系。

“这是我的错,我是一个很糟糕的人,所以这些事情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觉得自己很肮脏,一点价值都没有,根本没有人重视关心我。我小的时候有跟爸妈求救过,但是他们却什么都没做,还继续跟那位邻居很要好。”上大学后,她又再跟父母提起了童年时期被性侵的事情,但是她的父母却很生气地指责她:“为什么过了这么久了还要讲这件事情?妳就不能把它忘掉,好好过生活吗?妳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还要去做心理治疗?”

经过父母的指责,她对自己非常的生气并感到挫折,“为什么我就不能好好克服这件事情,像大家一样正常生活?为什么别人都可以做到,我却办不到?”

其实你不孤单:恐惧、羞耻、孤独!走出性侵伤痛,我花了三十年

这位女孩就像个“教科书案例”,我在书上读到的关于性侵受害者可能出现的情绪与行为,都在她身上看到了。

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她其实一点都不孤单,有许多人正在跟她一样,被冻结在过往的性侵创伤中。


图片|Flickr Creative Commons/Kaysse

二○一七年,幸存者走到台前

美国时代杂志 (TIME) 每年年底都会选出在当年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年度风云人物”(Person of the Year),一个多月前,二○一七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出炉,这次的风云人物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她/他们”是打破沉默的性侵幸存者。

同场加映:发挥你的影响力!《TIME》年度风云人物 The Silence Breakers:#MeToo 运动,为性侵受害者发声

回顾二○一七年,“性侵害/性骚扰”这些词对你来说应该一点都不陌生。

在美国,有众多女明星勇敢站出来揭露了美国电影监制哈维.温斯坦 (Harvey Weinstein) 性侵害与性骚扰的行径。在台湾,人们也经常看到性侵害相关新闻:四月时,女作家林奕含自杀后,她的父母透露了她高中时曾被诱奸的消息;九月时,中山女高的学生们也揭发了学校老师性骚扰学生的行为。

不只是这些电视上看得到的新闻,还有许多人-这群打破沉默的人-他们在社群网站上分享自身经历过的性暴力。哈维性侵事件爆发后,一位女明星在她的社群网站上写下:“如果曾经遭受过性侵害或性骚扰的人,都能在社群网站上写下‘我也是’(Me Too),那么,或许我们就可以让大家看见,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么严重。”

短短几天内,超过一千两百多万人,使用“我也是”这个标签,在社群网站上分享述说着自己曾经受过的性侵害与性骚扰。这些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有女性、也有男性,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济地位、不同的种族肤色、不同的文化信仰,但是,他们都让大家听见他们的故事,他们是打破沉默的性侵幸存者。

延伸阅读:性侵复原之路记者会:温柔承接伤痛,陪你走性侵复原第一步

我也是,但是我不敢说

这群愿意站出来的人,正是美国时代杂志所选出“打破沉默者”,这些人可能是你我、是身边的亲人与朋友、以及你在社群网站上看到每一位分享“我也是”的人。但是,这些说出来的人可能只是一小部分,还有许多曾经遭受到性暴力的人,他们可能害怕说出来、无法说、还没准备好想说、或是根本没有人可以说,因为,没有人要听他们说。而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的杂志封面上,除了五位女性外,还有一只露出来的手,这只手代表着那些无法为自己站出来、无法说出来的幸存者们。

 “当这些在萤幕上光鲜亮丽的女明星们都不知道要找谁帮忙了,那一般人要怎么办?”

时代杂志的报导这样写着。的确,当一位清洁工被老板性侵时,谁可以帮她?如果她指控老板,就有可能面临着被解雇的危险;而她或许身为一位单亲母亲,家里还有三个小孩要扶养,怎么能够失去工作、失去经济来源?

有许多像这样的性侵受害者,恐惧说出来后会遭到报复、被同事排挤、失去工作、或是遭遇更多暴力对待,于是只好忍气吞声,继续保持沉默,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一位接受时代杂志采访的饭店基层员工这样说:“我一直不断的想,我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或是穿着哪里有问题,才会让对方觉得可以这样侵害骚扰我,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同场加映:【性别观察】“性侵我的不是酒精,而是你”史丹佛性侵案受害者给社会的一封信

在大家纷纷在网路上标示“我也是”时,我的另一位个案——一位经历过性侵害的大学女孩,一直犹豫要不要在社群网站上分享自身的经历,因为她不知道如果透露自己曾经被性侵害,大家看待她的眼光会不会改变?

“我很担心,‘曾经被性侵过’会成为别人贴在我身上的标签。”她说。

说出来并不容易,可能会让你面临各种危险和威胁,或是众人异样的眼光。不仅如此,还有许许多多弱势的族群——像是外籍移工、新住民、儿童、或是身心障碍者,他们根本没有语言或是管道说出来,他们是一群只能沉默的性侵幸存者。


图片|Flickr Creative Commons/akshay moon

如何回应性侵幸存者

一场社群网站上的“我也是”革命,让这个世界了解到原来性暴力如此普遍。当大家纷纷站出来述说自己的故事,也让更多幸存者知道原来自己并不孤单,让社会大众了解并重视这个议题。而看着社群网站上亲人朋友们分享“我也是”时,可能会让许多人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这样的贴文,我“按赞”好吗?我该留什么言让对方知道我支持他?

当你读到社群网站上分享的性侵害经验时,请不要忽视它。请记得,每一篇分享“我也是”的文章背后,都可能经过许久挣扎与犹豫,才鼓起勇气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当我们忽视、不去理会这些贴文,那么我们就如同复制了这个社会一直以来对于性侵受害者的回应——缄默不作为、继续容忍这些事情的发生。

所以,当你看到认识的人分享自身受到性暴力的经验时,你可以表示你的关心或是支持,但请记得尊重对方的隐私,不要挖掘对方还不想分享的内容,因为描述自身受害经验也可能造成二度创伤。

在做心理谘商时,我常常检视自己和个案的对话:“我现在问这个问题,是在帮助个案吗?还是只是想满足我的好奇心?”很多时候,我们询问对方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为了自己想要知道细节内容,并不是为了对方好。另外,也不要把自己当作对方的治疗师或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想,像是告诉对方“不要再难过了”、“都过这么久了,你也都好好的啊”、“往好的地方想”。

推荐你看:《希望:为爱而生》韩国儿童性侵案:伤害很轻易,复原不容易

你可以做的,是给予对方支持和关爱、以及足够的隐私。如果是熟悉的朋友,你可以拨通电话,告诉他你支持且相信他,如果他想要找人聊聊,你都会在。如果对方与你分享了发生事情的内容细节,也请你保护他的隐私,不要到处宣扬。请你记得,就算分享了过往被性侵或性骚扰的经验,他们还是你本来认识的那位亲人或朋友,那位充满勇气与复原力的人。


图片|unsplash

在“性侵”巨浪中,请好好照顾自己

二○一七年,不管是电视报章杂志,或是各种社群网站,都常常会看到性侵相关的新闻或是消息,对于一位曾经被性侵害的人,每一次接触到性侵害相关消息,都可能像是巨大的海浪一样,夹带着过往创伤的恐惧、害怕、忧郁,把自己重重压倒。

一位幸存者就提到:“看到这些性侵话题,我一方面很开心原来我并不孤单、大家开始重视这件事情。但另一方面,每次听到别人提起性侵,都会让我想到自己被性侵的过程,让我好像又回到被侵害的当下。”

对于曾经经历过性创伤的人,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可以能会触发创伤经验,像是闻到与侵害者身上类似的气味、遇到身材体型长相类似的人、看到与被侵害地点类似的物品或场景,以及,听到别人叙说性侵害经验…等等,都有可能让人触发创伤反应,回到被冻结在创伤的那瞬间。如果你是幸存者,而因为这些性侵议题而产生情绪,请告诉自己“我不是反应过度或太敏感”,这是经历过创伤的人会有的正常反应。

推荐你看:“痊愈需要时间,请陪伴你自己”性暴力幸存者的告白

当性侵议题越来越被重视,你就更难不去读到相关的资讯,因此,请你好好照顾自己。面对创伤没有一定该有的感觉或情绪。一位性侵幸存者分享:“在读到‘我也是’贴文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是坐云霄飞车,从一开始感觉被激励了、接着觉得自己很肮脏、然后洗澡的时候大哭、觉得非常的生气。”

不管你出现什么情绪,请好好接纳自己。

当过往的创伤被触发时,你的大脑和身体就会像是回到被侵害的那时候,这时候你可以做一些帮助自己稳定的技巧 (Grounding),像是做几个深呼吸,或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你所在的环境——说出看见的三样物品、听到的两种声音、感觉到的一种触觉⋯⋯这样的觉察练习可以帮助身体回到当下,告诉自己“我现在是安全的”。

如果性侵话题让你产生非常剧烈的创伤反应,这也许是你的大脑和身体在告诉你,是时候处理过去的伤口了,你可以找一位专业的创伤治疗师,帮助你治疗。

二○一七年,一群打破沉默者让我们看见了性侵幸存者是谁--她∕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或是儿女们。而新的一年,妳可以继续当个打破沉默者,为自己、为亲友、以及为那些无法站出来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