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任贤写当代台湾中产阶级家庭中,各种教养的矛盾现象。从日本教育方式再看到美国教养态度,如何找出属于自己的教养步调?

日前,台湾艺人宥胜因为女儿蕾蕾不愿收拾玩具,便以撕烂玩具之刑严惩[1]。这件事情让人想起更早之前,乔爸因为女儿乔乔(于卉乔)没有认真练习乌克丽丽,就以折琴、打屁股之刑处法[2]。这两位爸爸的育儿方法皆引起诸多论战,本文不以价值评断叙述教育孩子的好坏对错,而是分享台大社会学系蓝佩嘉老师于当代台湾中产阶级家庭育儿的经验研究[3],从中再思为什么现在的父母比上一代拥有更丰富的资源与知识,照道理,应该更清楚如何教小孩,可是大家却觉得非常困难,甚至矛盾地令人不知所措?


职业妈妈的一天。图片来源:亲子天下。

矛盾一:世代断裂 VS 长辈上身

许多家长拥有“失落童年”的叙事。他们的童年不快乐,可能经常遭长辈──特别是父亲──揍骂,可能死读书课业压力大。他们认为上个世代教育孩子的方式不适用于这个世代,期许自身不要变得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教养小孩。因此,当他们面对育儿困境时,不是寻求长辈经验,而是买书看书或直接问小孩。父母在此一过程里不断建造“纯真童年”的想像,希望孩子可以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推荐阅读:台湾的家庭教育,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乖

可是,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皆认为童年并非举世皆然,而是社会建构。譬如,过去人们视儿童为劳动力,孩子需要下田工作或照顾弟妹,现在却认为童工是对孩子成长的剥削。


图片来源:雅昌博客。

一幅疑似英国涂鸦大师Banksy的作品在伦敦一间“一镑店”外墙出现,展示一名亚裔血汗童工跪在衣车前工作的苦况,旁边还挂着一串英国旗。

我们误以为家中小孩愈多,父母就会花更多时间照顾子女。事实上,小孩个数愈少,父母照顾孩子的时数愈是倍增。当代台湾中产阶级家庭的教养是以孩子为中心[4]的密集亲职,其内涵包括劳力、情绪、时间、财力、知识等密集。在此一过程中,父母重视情感表达、沟通说理、给予孩子协商空间与自主选择,这些概念虽然很好,做起来却非常辛苦。

高知识父母经常仰赖家中长辈──多为阿嬷──带小孩,父母一方面想要做到“世代断裂”,一方面却依赖长辈作为托育的协力夥伴。而且,父母有自己的成长脉络,许多个人惯习(habitus)铭刻于身体里,不会因为阅读《亲子天下》或任何书籍而突然改变“长辈上身”的实况。

矛盾二:快乐童年 VS 全球竞争

博客来网路书店的亲子畅销书大概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智育学习”,教孩子如何让大脑动起来、如何拿到哈佛录取通知书。第二类是“亲子关系”,告诉父母怎么赞美孩子、怎么与孩子聊天、怎么和孩子在爱里相遇。第三类是“人格培育”,教孩子独立自主、教父母学会放手[5]。第四类是“专家指导”,内容是医师、教师等专家职人的分享分析。第五类是“全球化教养”,台湾妈妈要跟犹太妈妈学思考、跟德国妈妈学自律、跟日本妈妈学负责、跟美国妈妈学自信,搞得自己很累。


亲子类畅销书。

这些教养论述呈现“教养大不同的光谱”,带给父母的不是助力而是压力,同时照见台湾家长的集体焦虑。教养光谱的一端是高风险、高竞争的全球化军备竞赛,这些论述告诉家长应该要即早投资小孩;另一端则是给予孩子愉快的童年,这类叙述告诉家长应该要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适性成长。

推荐阅读:被学分跟规则绑死的台湾学生:教育环境里的四个毒素

矛盾三:教育妈妈 VS 大雁爸爸

当代台湾教育强调多元学习与全人教育,搞得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孩很忙,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习惯高度受父母组织化的生活,没事做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跟自己相处。很多孩子甚至不知道父母在背后为他们做很多事情,没有意识自己的阶级优势,看不见社会资源的差异,经常以个人为单位,只用自己的生命经验作为常态,缺乏同理心。

很多“教育妈妈”为了让孩子自然成长,带着小孩在台湾岛内移民,迁居至学校附近的森林小学、实验学校等特殊教育体制,立意虽佳,却形成让孩子无法进入主流体制、融入群体社会的难题。而且,自然成长其实很不自然,所谓的自然成长是画一个特定的范围让孩子在里面长大,如同活在温室。同时,形成假性单亲的现象,“大雁爸爸[6]”平日飞往城市工作,直到节庆假日才飞进家里相聚,这些父亲不是不想参与孩子的生活,而是如果投入更多的时间给孩子就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给工作,家庭收入会出现漏洞。


大雁爸爸的难。图片来源:韩语新造词기러기 아빠。

矛盾四:自然母职 VS iPad爸爸

承矛盾三,“自然母职”努力履行森林小学、实验学校的教育立意,采买有机食品、生活在大自然里,反对商业物质元素对孩子的干扰。然而,假日父职的“iPad爸爸”却购买高科技产品送给小孩示爱,违背前者的教育理念。

在台湾的工时过长还恶修劳基法的情况下,父母如何在工作与家庭间取得平衡?如何在生活资源与孩子特质间取得平衡?如何在婚姻品质与个人心理健康间取得平衡?这些课题是当代台湾中产阶级家庭需要面对的难题。

推荐阅读:妈妈不是家庭保姆!瑞典育儿学:父职母职都是好职业

“小孩”从来都不是一个有距离的、静态的、客观的、单一的、整体的论述对象,因此我们不可能有标准的教养范本可以提供家长化解育儿矛盾,可是理解矛盾就是化解矛盾的第一步。我相信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没有哪一套育儿方针才是对的。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需关注每个小孩的个体经验,因材施教,并给予孩子跌倒的机会与迷路的空间。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跌倒的机会。图片来源:dream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