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分好坏!哈佛心理学家苏珊・戴维告诉我们拥抱情绪价值的重要性,你的每个知觉都代表着属于你的价值观!

你想过什么是好的情绪?什么是坏的情绪吗?情绪何以被分作好坏两极呢?

幼儿时期开始,你渴望得到关注与陪伴,耍脾气在地上拗,大人说:这样不乖,脾气不可以这么坏!于是你开始学会察言观色,收起喊叫,瑟缩一旁等待大人的目光,可等着等着,怎么就大了;青春期你爱上了那个让你懂什么叫伤心的人,失恋日子,逼自己在朋友面前挂上微笑,努力耸肩像要抖落那粘腻的失落,逢人便说我很好,像催眠也似祷告,希望自己有天会好,没留下一点悲伤时间给自己。

这一生我们会不断感知生命的相遇与分离,成长带来的苦痛与学习,正是这些必要的脆弱,让我们在每一次的情绪泥淖里,读懂自己,形塑出更健康、更勇敢的心灵。

哈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家苏珊·戴维(Susan David)于 TED TALK 与我们分享拥抱情绪价值的重要性,悲伤、愤怒、紧张、开心的情绪,都代表你的价值观,成为你理解自己的数据。

以下整理苏珊·戴维(Susan David)演讲内容,与你分享:

Sawubona。

我来自南非, “sawubona”是祖鲁语中的“hello”。 这个词背后有个美丽且强大的意念, “sawubona”字面意思是:“我看见你,藉由看见,你因而存在”。 如此美丽,想像有人那样迎接着你。 但,我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我们的思想,情绪和故事能够帮助我们在日益复杂且充满危机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吗?

这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我毕生的工作。 我们如何处理我们的内心世界驱动着一切:我们如何爱、如何生活, 我们如何教育下一代、如何去领导他人。 过去传统将情绪分作好坏,积极或消极,是僵化死板的。我们需要以更高水平的情感敏锐度去实践真正的韧性与成长。

我的这个召唤之旅并非从大学的神圣殿堂开始, 而是在一片混乱的生活中。

在南非,我在种族隔离的白人区长大, 一个国家和社区致力于忽视、否认。 否认从 50 年前开始的种族主义是错。在我理解自己出生国家的历史前,我首先从个人层面上理解到了“否认”的破坏性。

我父亲去世的那天是星期五。 他 42 岁,我 15 岁。 在我去学校前,母亲低声告诉我去与父亲告别 。 于是我把背包放下,走到那位于家中心,我父亲死于癌症的房里。 他的眼睛闭上,但他知道我在那里,我感觉到了。 我告诉他我爱他, 说再见,然后开始我的一天。 我父亲过世后 ,我在学校依旧学习,从科学、数学、历史到生物。从五月到七月到九月到十一月, 我脸上挂着平常的笑容经历这一切,没有一个科目不及格。 当别人问我还好吗?我会耸耸肩说:“还不错!” 我被称赞很坚强,我是让自己维持正常的主宰。

推荐阅读:拥抱你的内在小孩:面对负面情绪的三个练习

但回到家,我们其实都很痛—— 我的父亲,在他生病期间 一直没能保住自己的小生意。当债主敲门时,我母亲孤身一人,悲痛地要想着如何抚养三个孩子长大。身为一个家庭,我们感受到了经济与情感上的崩毁。我开始用食物麻醉我的痛苦,拒绝接受我悲痛的全部重量。没有人知晓——在一个重视无情的文化里, 我想没有人在意。

但有个人并没有对我假装战胜悲伤的故事买单——我的八年级英语老师,在发给我空白笔记本的同时,用他炙热的蓝眼睛盯着我。她说:“写下你的感受 ,对自己说实话, 像没有人会读那样地去写。” 就这样, 我被邀请真实地表达我的悲伤和痛苦。 这是一个简单的行为, 但对我来说是一场革命。 正是这个始于 30 年前的空白笔记本的革命,塑造了我一生的工作。

透过不断地与自己秘密通信, 像个体操运动员一般, 我不再死板地否认,练习成为一个情绪敏锐的人。

生命之所以美,与其本身的脆弱有很大的关联性。

我们拥有青春,直至我们失去它;我们性感地在街上走着,直到有天,我们意识到,我们不再被路人的眼光注目;我们不断唠叨我们的孩子,直到有天我们发现 ,这曾经沈默的孩子,已经照自己的方式在世界生活。 我们看来是健康的,直到诊断使我们双膝跪下。

所谓无常就是常,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性, 但我们却没有成功或持续地练习控制这个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忧郁症已是现今全球人口致残的主要原因——超过癌症,超过心脏病。在更复杂的世代里, 前所未有的技术,政治和经济变化, 我们可以预见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情绪上的僵硬回应。

另方面,我们可能会执着于拥有正确、好的感情表达,也有可能,我们会试图把情绪挤到角落 ,只允许自己拥有“被认为合法、正确”的情绪。

我最近和七万多人进行一项调查,发现受试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要嘛批评自己拥有“不良情绪”,像是伤心, 愤怒,甚至是悲恸。 要嘛便是积极地试图推翻这些感受。 我们不仅这样对待自己,也这样对待我们所爱的人与孩子——我们可能无意中将这些情绪视为负面情绪,直接跳到解决方案, 而不能帮助他们看到这些情绪本身具有的价值。

推荐阅读:拥抱真实情绪的练习:承认愤怒存在,并去问自己为何愤怒

正常的、自然的情绪被区分为好的或坏的,积极成为一种道德正确的形式。 告诉癌症患者应该保持积极态度、 女人不要那么情绪化⋯⋯ 这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是举动是一个暴政,一种积极的暴政, 很残酷、刻薄且效果不好。

情绪抑制的研究表示 ,当情绪被刻意放至一旁或被忽视时, 它们会变得更强烈。 心理学家称这种状态为:放大。

就像那个在冰箱里美味巧克力蛋糕——你越想忽略它,对你的控制力就越大。 当你刻意忽略情绪,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在控制不必要的情绪, 但实际上,情绪反而控制着你。深藏内心的痛苦总是会需要出口,那谁会为此付出代价? 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同事甚至是我们的国家。

但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

我并不反幸福,我喜欢快乐。 我其实是个非常快乐的人。 但当我们抛开正常的情绪接受虚假的积极性时, 我们失去了培养处理内心世界的技能的能力, 而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已经有数百人告诉我他们不想要感知情绪。 他们说:“我不想尝试,因为我不想感到失望”。 或者:“我只是想让这种感觉消失。”

“我明白,”我对他们说。 “但你的目标只有死人才做得到。”

只有死去的人不会受自己的情绪所困。只有死去的人永远不会受到压力, 永远不会受到伤害, 也不会遇到失败带来的失望。

面对艰难的情绪,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若要一个充满意义的职涯、养家糊口或让这世界成为一个更好的地方,你不可能不感受到压力或离开舒适圈。通往有意义的人生,感到不舒服即是这张通行票的成本。

那么,我们该如何消除僵化,拥抱情绪的敏锐? 身为那个年轻女学生, 当我看到这些空白页面时,我开始放弃坚持我应该表现出的情绪, 打开我的心、我的感觉,去感受疼痛、悲伤、失去与遗憾。

现今的心理学研究表示 ,当我们积极地接受所有情绪——即使是混乱、困难的情绪,都是能让自己感觉更坚韧、真实的幸福基石。

但我们这边谈的情绪敏锐,比积极接受情绪,更重要的是理解、描述情绪的准确性。

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这些词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经常用快捷简单的标签来描述我们的感受。“我强调”是我听到的最常见的一个词。 但其实“压力”与“失望”之间存在着差异,当我们能够精确地标记我们的情绪时, 我们更能辨别出我们之所有有所感受的确切原因。科学家称大脑的敏捷反应是能被训练的,当我们反覆练习就能将情绪说得精准。 这样的步骤能让我们更理解如何将情绪作为一个数据来看待。

推荐阅读:我是谁的探问练习:停止要求别人为你的情绪负责

我们的情绪与我们关心的事物有所牵连。我们时常假装对与自己无关的事物没有感受,但如果你在阅读新闻时感到愤怒, 那么愤怒就是一个标志,也许你是个重视公平与公正的人, 若你去感知自己的情绪,就有机会采取积极的步骤塑造你的生活方向。

当你愿意开放心胸去接纳、面对困难的情绪时,就能产生与自我价值对应的反应。

但这里有个重要警告。 情绪是数据,它们不是指令。

我们可以发现并挖掘我们的感情,这是他们的价值,但别让情绪主宰了你。 就像我可以感受到我的儿子对他拥有一个小妹妹的沮丧——但并不会因此认可他想将妹妹送给在商场看到的第一个陌生人的想法。

我们拥有情绪,而非情绪拥有我们。

当我们将“我们如何感受”以及“我根据我的价值产生的行动”两者之间的差异内化,情绪会替你开辟一条道路,让你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这种练习该如何实践呢?

当你感到强烈的情绪时, 不要与情绪竞争,学着与它共处,感受它的轮廓。 试着不要说“我很”,如“我很生气”或“我很伤心”。 当你说“我很”的时后, 会让你听起来,这像是你的情感。 而你是你,情感是一个数据源。 相反,要注意这种感觉:“我注意到我感到难过” 或“我注意到我感到愤怒”。 这是我们,我们的家庭,我们国家的基本技能。

我的研究中发现,能帮助人们把自己最好的工作状态发挥出来,都有个关键因素:个性化的考虑。

当人们被允许感受到自己的真实情感时,会积极参与、创造和创新,在组织中蓬勃发展。 多元化不仅仅是人, 也是人的内在。 包括情感的多样性。 最敏锐,最韧性的个人、团队、组织、家庭、社区等等,都建立在对正常人类情感的开放之上。 让我们试着理解:“我的情感告诉了我什么?”、“哪一个行动能够符合我的价值观?”, 情绪敏锐是种能力,能够让你实践好奇心、同情心与自我的价值观。

推荐阅读:【情绪贩卖部】不要遗弃你的愤怒

我小时候, 我常在夜晚醒来,我那时很害怕死亡。我的父亲会用轻柔的吻安慰我,但他绝不会说谎。 “我们都会死了,苏西,”他这样说,“害怕是正常的。” 他并没有试图在我与现实间创造一个虚幻的缓冲区。我花了一段时间才明白他如何引导我度过这些夜晚的力量。

他向我展示的是,勇气不是没有恐惧, 勇气是与恐惧并肩行走。

我们谁也不知道在短短的 10 年内,他走了。那段时光对我们来说是很宝贵且消纵即逝的。 但当我们的“那个时刻”来临时,学着会面对脆弱, 在脆弱来临的时刻, 它会问我们:“你有足够能力觉知自己吗? ”“你有足够能力觉知自己吗?”让那一刻成为毫无保留的“是”,是的我有敏锐的心与情绪。 让你与自己的心产生对话,看见你自己。

因为唯有在看见自己的同时, 你才能够看到他人,看见世界:这是在一个脆弱而美丽的世界里,唯一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Sawub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