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热片《与神同行》影评!或许人生在世,我们都得走一趟地狱,与亲密关系里的自责与自身生命经历和解。

跨年前慕名去看了票房很好的韩国电影《与神同行》,就如同多年前看同样是车太铉主演的《开心鬼上身》,又在电影院里跟大家哭得像个小白痴一样,因此决定再提笔写一点我的想法。

!!以下会有大雷!!慎入慎入!!

《与神同行》改编自同名漫画作品,故事从主角一开场就死掉的(?)的情节开始,金自鸿(车太铉饰)是一名 30 多岁的消防员,在一次火场救援任务中抱着小女孩破窗而出,就不幸坠楼身亡,死后却受到来自阴间的使者接待,三名使者告知自鸿获得了“贵人”的殊荣,可以在地狱的七层审判中享有优势,并希望以辩护人与保护者的角色陪同自鸿挑战立即转世的机会。

然而在观众崩溃大哭、思考我们对于母亲有何亏欠时,险恶难渡的七次地狱、飞来飞去的辩护人,其实都具有荣格心理学说的“原型 Archetype”与“自性化 Individualation”的隐喻,让我们在感动之余,也能进一步思考内在心灵成长的议题,而《与神同行》提醒我们的内在主题,应该就是亲子关系中“自责”与“原谅”的内在难题。


图片|来源

1. 地狱之行其实是一趟充满危机的自性化之旅

在东方宗教观念里,人死后进入地狱或地府受到审判的思想深植人心,因此“做功德”这件事情才会如此重要,然而这样的集八点换公仔“善恶有报”的观念,也成为一般民众最能理解的道德判断。然而聚焦内在的心灵结构,电影中主角金自鸿死后通过初军门、受到三位“使者”的指引,都与各种童话、神话的结构很类似:遇险、启程、引领、进入新世界。地狱加上旅程并不能掺在一起做撒尿牛丸,而是“旅程”为地狱的意义添加了英雄之旅的启示 (Stein, 2006 / 2012) ,就好像叛逆少女千寻一定要进入汤屋历险而不可以回头,也像鲁蛇杰克必须爬上豌豆再下来砍断豆茎,旅程的惊险程度虽然不能保证终点一定有宝藏,然而唯有朝着自己的内心跨出勇气的那一步,我们才能从自我欺骗的鸵鸟状态,看见鸵鸟本身有多可笑。

地狱、阴间常常是世界各地各族群文化用来面对死亡焦虑的方式,然而在深层心灵的意义中,地狱带有罪恶、阴暗、潜意识深处等不同的象征意涵,而以“阴森地府风情附赠油锅泡汤券地狱N日游”为英雄之旅,最有名的莫过于义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但丁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带领下走过象征罪恶的地狱、象征赎罪的炼狱,最后由青梅竹马的碧翠丝接引上升至天堂,故事的结构基本上跟我们今天要谈的《与神同行》一毛一样。


波提切利描绘《神曲》中的地狱

荣格本人在他的着作《红书》里以自己的幻觉与梦境,用近乎“天书”一般难懂的语言,说明他认为的心灵的样子,以及接触自己内在的途径,对于“地狱”的真意,荣格这样形容:

你认为地狱的本质是什么?

地狱就是深处找上了你,带着你已经不再是或尚未有能力成为的一切。

地狱是你已经不再能做到以前能做到的。

地狱是你必须去思考与感受,去做你不想要的一切。

地狱是知道你必须做的也是你的渴望,你要为此负责。

地狱是你知道你为自己严肃计画的一切都是可笑的,一切精致的也是粗糙的,一切好的也是坏的,一切高的也是低的,一切愉悦的也是可耻的。(Jung, 2009/2016, p.151)

先跟觉得看完天书头很痛的读者抱歉,我用我目前的程度去理解,荣格对于地狱的想法就是:“面对你的心魔,尽管那很可怕”。

我们是活生生的人类,我们的心中一定有阴暗面、有欲望、有伤痛、有那些我们想忘记的回忆(例如我的论文还没写完),但是时时刻刻都想着这些阴暗面的人大概没办法在这个世界生存,因此人们有将讨厌的东西藏起来、藏到潜意识心灵的本能,但这样的本能也可能带来副作用,那就是让我们彻底忘记或不再相信自己内在有这些心魔,因此这些心魔可能就会常常用“妈佛版”的方式在我们的心灵中作祟。

因此“走进地狱”除了代表你已经“死了”这一种可能之外,也代表着走进我们那阴暗潮湿、年久失修,甚至藏污纳垢、连自己看了都会吓到吃手手的内在心灵。回到《与神同行》的故事中,地狱里七位阎罗其实就代表了七种道德标准,这些道德标准虽然是劝人向善,但放到内在心灵意涵上,严厉异常、不通人情的阎罗审判,其实也是自己面对自己内心时,能否接纳自己内在也有阴暗面的考验。(延伸阅读:《米丝肉鸡:‘与神同行’为什么阎王们如此鸡歪?》

(相信愿意看到这一段的读者,都已经在电影院哭完才来,否则我会建议你先不要往下读,以免被我爆雷 XDD)

2. 电影勾起我们心中的母亲情结

我也是在电影院里拿衣服擤鼻涕的芸芸众生之一,我认为这一部片之所以能打动大家,一部分除了声光效果与剧情安排之外,那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慈母跟不孝子的“母亲情结 (complex) ”。

心理动力取向的治疗学派注重潜意识中“情结”对于人类心灵的影响,而佛洛伊德说“恋母情结”,荣格却认为我们对于母亲所产生的情结并不只“爱欲”一种,强势、控制的母亲可能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的妈宝,依赖女性或长辈就是他的母亲情结;冷漠、情绪化的母亲可能会养出过度敏感且带刺的小孩,将这些对于母亲的感受投射到人际与感情上,就是我们的“母亲情结”。

延伸阅读:长不大的男人,把每个人都爱成“母亲”

这些情结不但会影响我们与人相处与日常处事,也会对于我们看到类似情境时,引发很类似的情绪感受。故事中金自鸿面对妈妈可能死掉的焦虑、用拼命赚钱来负担母亲医药费、希望用童年对于食物(锅巴)的记忆重新与母亲和解,有的观众可能联想到过世的妈妈、有的人可能想起自己的表现不被母亲所认同、有人可能亟欲离家并摆脱妈妈的掌控。

表面上,我们哭的是金自鸿、秀鸿兄弟对妈妈的亏欠,但我们哭的也是我们好想要自己的妈妈可以爱我们爱的那么纯粹、那么无私、那么有戏剧张力。


图片|来源

3. 审判不是来自外在,而是内在是否愿意原谅自己

电影故事中七项审判,我在前面提到那是一种面对自己阴暗面与心魔的契机,然而大方向如此,对每个人而言细节与意义却又不尽相同,对金自鸿来说,第一试炼中回顾自己无法在火场中救出队员夥伴,可以说要面对的是自己心中的“愧疚”;第二关卡中他在楚江大王面前说自己拼命工作只是为了“赚钱”,然而赚的钱都拿回家里,其实心中真正在意的是“亏欠”;在小孩模样的阎罗大王面前,善意的谎言希望的是母亲能安安心心地过日子;第六与第七关“累进执行”的其实是合并心中议题,暴打弟弟、试图杀死妈妈,其实都是出于善意的残忍,这样的“残忍”行径,于是在心中留下了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的心魔。

因此一路上虽然说的都是“审判”,但其实每一卷卷宗上面的质疑,其实都是自己内心在跟自己说:“看吧!你果然就是这么的残忍与邪恶,只有你自己知道,救小猫的暖心不过是遮掩丑陋的自己的障眼法罢了!”在这样的“自责”之下往往会有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但与其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堪,还不如把心力投注在无止尽的忙碌中,或者用一些小确幸来满足自己、分散注意力。

延伸阅读:【情绪贩卖部】放手才有温柔,不再用自责压迫自己

直到“死了”这个象征隐喻出现,或许现实生活中金自鸿遭遇到的是其他的挫折,然而挫折与困境,往往是逼迫我们去面对自己内在心灵的导火线。而“业镜”映照出最真实的内在,其实象征着我们能欺骗别人,却无法欺骗自己。在一关一关的审判之中,我们跟自己内在的愧疚、亏欠、残忍以及对妈妈的复杂感受一一面对面,不论是找到自己能够接受的解释方法,或者好好的和解,唯有在七次审判中慢慢地学会跟自己说:

没关系,这就是真实的自己,丑陋的、残酷的、做错事的,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而妈妈与弟弟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功课,我可以不必再用亏欠、弭补的循环,来消除我自己的罪恶感,不必讨好妈妈,我也可以好好地爱我的妈妈,和我自己⋯⋯

唯有如此,通往“转世”(重新做人)的道路才会打开,我们才能跟过去留下的伤口告别、跟陪伴着我们的神(其实是内在的生存反应)告别、跟我们心中和父母手足的互动经验告别,告别但同时也带走一部份回忆,真正成为一个更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