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人才?细看二十年职场观察,不懂得解决问题、随机应变的的人,就等着被时代淘汰!

企业等待的人才究竟是什么模样?透过迈入第20年的“企业最爱大学生”调查,《Cheers》杂志解读社会环境变迁、企业因应挑战所调整的用才策略,你将能得到解答。

日前 IBM 公布最新〈全球高阶主管调查报告:重新定义边界〉显示,全球企业高阶主管认为,未来 3~5 年,产业融合 将成为影响业务的主要力量;换言之,数位竞争时代,不仅产业间的分际日趋模糊,企业在求才上也愈来愈欢迎具跨领 域特长的人才,以因应正在发生的经营变革。

当企业迎来颠覆性的时代,相较于过去,对社会新鲜人的期待也有了不同排序的要求。从前,专业知识最受企业重视 ;如今,具备跨领域专长,早已成为企业愈来愈强调的选项。

自1997年开始进行的“企业最爱大学生”调查,今年已迈入第 20 年。回顾这 20 年来企业对人才的期待,从社会环境变迁,到企业因应挑战所调整的用才策略,不啻是一段极具代表性的人才定义演变缩影,很值得职场工作者参考。

推荐阅读:心理素质比工作技巧重要!给即将毕业新鲜人的八个提醒

1. 除了实作,“创新力”

愈发重要 2016 年企业最爱大学生由台湾大学夺下总榜首,成功大学居次。淡江大学则持续稳坐企业最爱私校第 1 名,而在技职学校方面,台北科技大学再度蝉联宝座。事实上,从过去 20 年的轨迹不难发现,2000 年开始,台大、成大、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始终盘踞排行榜前 4 名,“台 成清交”也成为企业这些年来在求才上的重要品牌考量。再细究来看,台大与成大轮流在企业最爱大学生排名上分居一 二。成大以实作能力深受企业肯定,在 1997~2006 年这 10 年间一直是榜首。

推荐阅读:台湾不是没人才,而是缺少识货的伯乐

台湾科思创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余佳蓉就表示,成大在产学合作的态度上向来开放而且能力强,善用不同管道积极与 各产业连结,不仅让企业对成大学生印象深刻,也因为校方积极作为,让企业在校园招募人才时会特别考量成大。

看重实作力,固然反映出企业对人才具备即战力的渴望,但全球化经济和新科技的冲击下,愈来愈多破坏原有产业规 则的新发明出现,当前方充满不确定时,如何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找出答案,在未知中解决问题?创新力开始后来居上 ,成为企业求才的另一个青睐点。

2007年后,台大重新夺得榜首,这也是台大开始积极推动创意创业学程的时间点。幕后推手、台大学术副校长陈良基指出:“我们希望透过创新课程设计,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只是抱怨,而是用系统性的方式解决;将来出去面对问题,就不再只是抱怨问题,他会觉得这是他很大的人生机会。”

而陈良基的出发点,正是看到所有知识几乎都可以在网路上找到,未来人才在大学养成过程中,不能只靠被动地接受资讯,必须重新翻转教育思考,从课程到教授方式都要改变。藉着鼓励学生参与更多人际互动,累积团队合作经验,才能撞击出新想法,并有协作和执行的能力。果然这也有效补强了台大学生一直以来的弱项,持续在近年来成为企业最爱的学子。

2. 跨界人才胜出,外派意愿变高

当产业分际愈来愈模糊,固守的疆界和窠臼都要打破。这次调查显示,超过 6 成企业认为,学历之外,具备跨领域专长,是招募人才时的重要考量。 跨领域人才如何培养?除了个人有意识地自我锻炼之外,不少企业也愿意从组织端助一臂之力。特别是受少子化效应冲击,企业面临迫切人才缺口,7 成企业具体做法就是加强培训需要的人才,近 6 成企业则展开更积极的征才沟通策略。

除了进入职场后“从做中学”,从大学生到工作者,都要抱持乐于学习的心态,才能因应瞬息万变的工作考验。去年开始与《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合作,进行世界大学排名调查的国际研究机构、台湾爱思唯尔(Elsevier)亚太区全球关系副总裁安德斯.卡尔松(Anders Karlsson)就指出:“当职场变动快速,大多数人会 在不同产业、不同职位间流动。资讯科技虽然会淘汰现有的许多工作,但同时也将创造出前所未闻的就业机会与职称, 因此,兼具深度与广度的‘T 型学习’就有所帮助。”

另外,调查中有 74.6% 企业认为社会新鲜人对外派工作有意愿,显示年轻世代愈来愈能接受全球流动的概念。余佳蓉就表示,年轻人的外派意愿又以对东协国家的成长曲线愈来愈高。究其原因,一方面两岸人才差距在过去 10 年快速缩小 ,外派到中国不见得有优势。再者,在东协等新兴国家,外派薪资与职称都比较优渥,而且多从中阶主管开始做起,非常吸引想突破低薪与接受挑战的年轻世代,尤其是年轻女性工作者。

推荐阅读:职场里的“孙子兵法”:新人没有抱怨的权利

余佳蓉指出,年轻女性不再非得满足走入家庭的社会期待不可,有了 3~5 年工作资历后,若是单身,更不介意到其他国家闯荡,异国打拼阅历对职涯也有加分效果。


图片|来源

3. 软实力抬头,要懂应变及沟通

与过去 5 年相较,企业认为社会新鲜人对管理上带来的最大议题为何?首先是“个人主张较强烈”,其次是“流动率高”,第 3 则是“应变能力需要加强”。 这些都跟态度和价值观有关。毕竟科技日新月异,专业等“硬实力”容易过时,甚至被取代,企业只要愿意培训就能 持续追赶,但待人处事的基础等软实力,却需要时间熟成。所以,晋用新鲜人时,4 成企业虽仍重视“专业知识与技术”,却有高达 8 成企业最重视“学习意愿强、可塑性高”,其次是“抗压性与稳定度高”。 台湾大昌华嘉总管理处人力资源部处长俞姵如分析,工作意愿低落是企业在晋用新人时经常遇到的难题,也因此,她认为真正造成企业缺才恶化的原因,不只在于少子化,更是劳动参与率过低。

在招募时,俞姵如经常碰到年轻求职者事先声明:“我不要加班费,因为我不要加班。”一方面或许是为了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但她也观察到,不少年轻人对社会接触似乎有障碍,连开口辞职都要请家人帮忙;或是明明具备高学历, 却宁愿应征行政工作,在工作上没有太大企图心。

“应该说年轻世代朝两极化发展,同样都在数位环境长大,一种是工作意愿不强,抗压性低,属妈宝型;另一种就是非常积极努力,善用数位优势,无论在资料搜集或工作上,都非常主动独立,”俞姵如分析。至于企业相应的做法,是各自放在不同位置:前者交付他不需要太多判断的例行性工作,后者则赋予对方潜力职务,让他有更多发挥。

推荐阅读:【职场笔记】给初入职场的你,锻炼心灵肌肉,替心灵止汗

其实不管从什么学校毕业,漫长的工作生涯中,决定一个人胜出与否的最终理由,还是是否拥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和学习动机。台湾微软人力资源处副总经理邱紫筠就强调,对任何事都有热忱的人,就算一开始不会,也一定会努力学到会。

毕竟,在风云诡谲的数位经济时代,没有人能预知下一步的方向。肯用热情拥抱各种模糊与不确定的人,就是企业正在等待给他舞台的将才。《Cheers》杂志“2016 年企业最爱大学生”调查说明本次调查是针对 2015 年《天下》杂志 2000 大企业人资主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自 2015 年 11 月 23 日起至 2015 年 12 月 23 日为止。

扣除拒绝与未联络上者,问卷共寄出 2,105 份,回收 884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