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ristine Lee 写地方妈妈的性别起义,始于同婚释宪后,这群妈妈仍会继续在孩子生活中为多元性别埋针,为性别多元未来努力。

10 月 23 日这一个周一下午,半年的“小小公民,听故事、看世界”绘本说故事活动,正式划下休止符。活动发起人的我,正好也是排班表上最后一个说故事的妈妈,按照原本规划,我说的是《鳄鱼爱上长颈鹿》的多元成家,但因为几个孩子听完舍不得离开,其中一个孩子就把他和阿嬷一起借的绘本再拿给我当作加码。

因为说故事的经验丰富,我也没特别在意是什么书,信手捻来就说起故事,没有想到,手里这一本《大象的背影》,让我的内心颤动不已,因为这么刚好,是和家人永别的故事,几个孩子的脸色一个个变了,拿书给我加码的孩子,开始和我说:“爸爸和姊姊下班、下课之后就会回家!”我点点头,顺着他的话回答:“对,你等等就能见到他们,所以不会难过和担心。”不过,阖上书页,几个孩子的表情都呈现意犹未尽,而阿嬷顺势代言了一句:“他真的很喜欢你说故事⋯⋯”孩子便抬头问我下次会念什么,脸上表情竟让我对这每周一次的义务行程的永别,依依不舍地感伤了。

推荐阅读:当女儿说要买粉红色艾莎靴子——一个女性主义者的反思


图|作者提供

这是一群三峡树林北大特区的在地妈妈初心发起的活动,从 4 月到 10 月,说过的故事主题包括儿童、公园、性别、游戏、人权和共融,紧绕着儿童人权绘本倡议作家幸佳慧的推荐而规划,和新北市立图书馆三峡北大分馆儿童阅览室的合作提案,和馆方一拍即合;但是没想到,5 月以性别为主题的绘本选择如:《妈妈生了一颗蛋》、《一家三口》和《威廉的洋娃娃》,以及讲者包括跨性别运动者吴馨恩、性平教育老师刘育豪和扮装艺人梦兰娇,却引来“反同志、恐多元”抗议,让原本这几位只是想为在地孩子朗读、跟在地孩子互动的良善美意,被“护家盟”的不实谣言扭曲成了“这群妈妈拿国家经费,意图教孩子变同志使地球毁灭”因此新北市文化局与图书馆总馆捎来关切,希望顾及公共空间所有使用者观感,请筹办活动的妈妈不再邀请“争议人士”说故事。

于是,反而让支持多元性别及性平教育的各方人士,更是团结聚集在“扮装艺人梦兰娇朗读《威廉的洋娃娃》”的活动,让平时只有 10 到 20 位亲子参与的现场,当日涌入近百人来共襄盛举,成为不能错过的台湾第一场“扮装艺人说故事”活动。除了这个意外成了高调插曲的事件,其它的说故事时间,轮班负责的说故事妈妈感受到的,都仅是孩子听故事时那一双双热切眼神、真实的对话互动以及纯然对绘本故事情节起承转合的享受。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老师干嘛露奶?小孩与大人的性别再教育之路


趁着活动刚结束,几个妈妈用全心陪伴自己孩子之外的一点点空余时间,细细地回想为什么自己当初会想要付出时间和心力做这一件事,写下了一段又一段启动他们自发参与的初衷:


图|作者提供

当妈妈前,是在证券公司的紧绷环境工作的婉婷,是第一个上场、也是唯一挺着 38 周孕肚上场的勇猛妈妈,说完那一场故事没多久,二宝翩然加入他的人生,坐完月子之后,几乎每一场其它妈妈的说故事时间,他都会带着两个孩子捧场。他提到了投身这个活动的最初想法,是因为看了幸佳慧的书和她的受访影片所感动。婉婷说:“我希望未来的世界更美好,尽自己小小力量推动婴幼儿阅读,而且,因为日前参加了性别平等种子教师培育课程,让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可以透过绘本提早了解这些议题。”


图|作者提供

而本来是在保险业打滚的小保,每次上场为孩子说故事前都会谨慎地跟其它妈妈讨论呈现的方式,把这件事情当作是一份专业重视。伴侣经常在外地工作,他只有一个人只身在台带着孩子,说故事时孩子就在身边绕着,小保说到:“我从小就很爱看各式各样绘本、小说、故事,直到现在当了妈妈,某些故事都还深深印在我脑海里,成为我童年很美好的记忆。我期待孩子能透过绘本学习尊重差异、关心社会与同理心。看到孩子们专注听着、看着的表情,我想那就是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那一刻。而且,北大分馆的硬体设备这么优质,软体的故事时间应该要更精彩多元,才不会辜负了这么棒的图书馆啊!”

推荐阅读:一位妈妈眼中的多元性别教育:身而为人,不用活在框框里


图|作者提供

在自己的社区总是义不容辞为公共事务奔波的依依,参加完幸佳慧人权绘本工作坊,马上热切地在自己社区办说故事活动,所以当儿童阅览室启用、双方合作谈拢,依依也是马上答应了负责英语故事的场次,他提到:“我在还懵懵懂懂时,会跟同学一起嘲笑身材圆胖的邻居哥哥‘大抠呆’。后来看着同学霸凌阴柔的同学,虽知不妥,却也不知如何替他脱身。高中有个阴柔的男性朋友,我自以为哥儿们地请他‘男孩子气一点’。殊不知,这些无心举动,竟都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没有接受过‘尊重不同个体’教育。看到了叶永鋕的故事,已是当妈的时候了,超心疼也想到了以前的自己。如果叶永鋕是我的孩子,我不是在家里教他心脏要多大颗就好,而是大环境要有‘尊重不同性别气质的个体’的氛围啊!”


图|作者提供

本来就是活跃在网路上分享各类社运议题的筱恬,是提议性别月邀请自己的扮装艺人朋友的“始作俑者”,因为看到朋友贴了纽约布鲁克林图书馆有扮装艺人为孩子朗读故事的影片,就把活动和朋友串了起来。筱恬说:“当年搬到现在居住的社区,是因为它宽广干净的生活环境和无障碍人行道,看似很适合亲子居住,实际在此生活之后发现,公园等儿童空间的匮乏,让邻居妈妈总是需要到外区活动,长辈虽然喜欢儿童,却不欢迎儿童的声音。生活中各种有形无形的限制,不论是儿童表达意见的限制,甚至对每个人个体差异的管控,都让我觉得应该要为孩子争取更多空间,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带来人们观念上的转变,为孩子迎来更能实现自我的社会,和对整体儿童权益更为重视的社区氛围。”


图|作者提供

才刚结束“陪孩子骑单车环岛”壮举的数学想想讲师琳懿,则是不住在三莺树土在地的两位妈妈之一,却被内心偌大的使命召唤就接受邀约而来的行动成员,他说:“一直觉得绘本世界很迷人。一幅图,加上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牵引人的情绪,让人大笑,让人落泪;打醒我们,唤起一些记忆,甚至开始自省,不足之处。透过‘共读绘本’对弱势的关怀、对平等的期待、为人权发声、环保议题、居住正义,透过讲故事,传递出去。而我看到孩子们发亮的眼神,微笑的表情,那真是我最满足的时刻了。”

推荐阅读:别再说“我怎么教孩子”:五本让大人小孩会心一笑的酷儿绘本


图|作者提供

同样也是刚完成“带着孩子骑单车环岛”的怡静,是长期活跃在三峡树林北大特区这一个社群的妈妈,他提到:“我们一家人带着 4 岁孩子从台中迁至新北市,加上我是高龄产妇,有了孩子才意识到整个环境对孩子的不友善!新北市立图书馆三峡北大分馆从开始建设,我就期待它是个对亲子友善又多元开放的空间,于是一群共学妈妈自发性认领、无偿地在图书馆说故事,感动着我,让我也愿意投入参与!”除了自己说故事,怡静也找了一位很会互动的绘本老师朋友来讲故事,总是挂着温和微笑的他做了个结论:“这样善的传递,希望在孩子身上种下一颗种籽,让爱无所不在!”


图|作者提供

即将迎接家中新成员的小珊,因为第一个孩子非常需要妈妈陪伴,暂时没有办法上场说故事,但却是场场都带着孩子到场支援其它妈妈,他则是说道:“去年十一月,我从要山有山,要海有海、要溪有溪、要沙有沙的宜兰,带着小孩搬到北大,突然间,一直大自然环境玩的孩子转变成只能到罐头游具玩的孩子,他不太能适应,我也不太能接受。今年一月,与大家一起跟朱市长陈情三峡也需要特色公园的活动,今年四月又看到绘本说故事活动,让我对三峡开始有了一点在地的归属感。”


图|作者提供

有三个孩子的菁菁,本来是住在新店,坦承说着:“我以前是个很自卑的人,尤其不相信自己可以独立全职把孩子带大,当然更不觉得自己有多余心力可以参与公共事务!但如果我真的爱我的孩子,只让她们好是不够的,她们只会活得跟我们一样辛苦!庆幸我们身为被压迫的世代,造就了我们开始觉醒,只有我们有能力翻转、也必须翻转所有不合理的价值观,才有可能让整个社会共好!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大家的孩子才有可能一起幸福!”

推荐阅读:单亲妈妈支持多元成家的理由:不忍看多元成家被妖魔化

而第一次说故事的现场,他把三个孩子都带来,仍然能讲故事给其它孩子听,菁菁说:“三宝年纪还小才 8 个月,我体力还不能负荷南征北讨,那至少从在地开始耕耘吧!陈情争取在地特色公园,到才刚结束的图书馆说故事,到以后未知的更多公共事务,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迎接我们,我只知道有这群妈妈跟我一起前进,力量真的大到我看不见,尽我所能看到什么做什么,因为我知道:我努力多少,我的孩子就能离幸福多靠近一步!”


图|作者提供

说故事时,有一种魔幻魅力的小纹,每次互动都让孩子反应得很热烈。以前总认为顾好自己就好,其他的事少管,更不可能参与社会运动,但是他回想了一下,说道:“今年初全家大小一起向新北市市长陈情‘还我特色公园、给我有趣童年’,让我对于三峡这生长地有争取权益的付出。陈情的活动,将一群想让三峡更好的在地妈爸连结起来,这样的自主性很迷人。所以 4 月初主动报名当志工说故事给孩子听,我想跟大家继续连结,也想给自己挑战的机会,更想让故事丰富大人小孩,甚至能够延伸讨论绘本的议题与不同的视角,也开启我自主学习的机会。”

这一群因为各种“多元价值”而相遇在共学团体的地方妈妈,在自己忙碌工作及亲职育儿时间之外,用力拨出爱屋及乌的时间余裕,想要为在地的孩子多付出点贡献。于是,在三峡树林北大特区的儿童阅览室这个时空场域,进行一场场文化的扰动和实质的改造,自掏腰包、分工合作、自发轮班、义务劳动,希望将儿童特质、多元性别、平等教育、特色公园、儿童人权以及共融同好等议题,从教养实作者投身公共事务面向,像针灸一样把“亲子友善”埋进每个孩子、亲职照顾者及儿童相关事务工作者的日常生活肌理中,一针又一针,也许在社会文化转变过渡期中,对某些人仍是有点刺痛,但却对不同多元个体存在的人来说,也许能从地方妈妈的小心意和微力量中,感受到一种别处不可得的疗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