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泼酸事件细让人反思台湾的情感教育,给社会的几件反思:别让好奇淹没了你的同理心。

台大泼酸案造成一死三伤的惨绝悲剧令人锥心,而事发之后的公众舆论亦来回于情杀议题、校园安全问题及同性伴侣等议题间白热发酵。悲剧虽已然无法逆转,然事件所带给社会之冲击及其后所产出上至政府下至民间的相应言说与作为,却足以决定这类事件于未来社会的其他发展走向及版本改写之可能,故笔者身为台湾谘商心理学会公共政策委员,本心理专业发声之责无可旁贷。以下分别就三项事件热议要点做出呼吁:

一、污名之心不可有

此次事件为感情纠纷所引发,只是刚好事件中的伴侣为同性,与多数情杀事件为异性恋对照下成了异数,故可能被误解或遭有心人士胡作文章,意图将舆论导向或事件定调为同性恋是可怕的、是自取灭亡的、是必遭天遣的、是将为神所降罪的、是自作孽不可活的等妖魔化描绘,皆非我们所乐见且需予以遣责的。

推荐阅读:同志让我成为更好的人:我是直同志,我就是他们


以同理心看待事件关系人,让亡者安息,让生者安身、创痛得疗愈。(摄影:陈育升)

校园喋血已属人间悲剧,而任何再意图藉此污名同性伴侣之言行,形同在伤者伤口撒盐,叫死者蒙冤,让同志朋友的社会处境雪上加霜。试想,若今日同性伴侣是为公众所认可的,则同志朋友在遭遇情感冲突之时,将更敢于求助寻求资源,而无需遮掩、隐瞒、躲藏于柜内,如此惨案遂得以更有效避免及预防 。

二、情感教育及心理卫生推广之落实

恋爱学分为大学必修课程已为常言道,而现实是许多学子从国高中甚至国小便开始投入恋爱关系,惟能有几对伴侣可从学生时期便一试定终身,故分手这门满是苦楚的情关功课更是必修不可,然校方能否正视学子所需,在升学主义当道、大学职训局化的当代教育环境下,给予适切的情感或生命教育,让学子在修习感情学分的路上,得以有所装配不致摸着石头过河。

推荐阅读:反思台大泼硫酸命案:最好的教育,是建立情绪安全感

另外,学生辅导法虽已立法上路,然在相关罚则等配套措施尚未落实之下,诸多学子仍未受到心理卫生资源的福荫所庇。少子化的冲击让校方倾大把资源于招生抢人,然学子入学后的身心照护资源是否也能到位,让学生在情关难过时得以求援或被照见,则需善加考量。

三、莫叫好奇心淹没了同理心

泼酸事件举国哗然,媒体为求收视率对家属等关系人穷追不舍,阅听大众追踪事件原委并以键盘评判归因,过度猎奇猎巫之举无益于伤痛之弥平与修复,甚至造成当事人、家属等关系人的二度伤害。故呼吁社会大众,好奇心与八卦虽属人之常情,但仍需慎防以再造恶业的方式满足之,并尽可能以同理心看待事件关系人,让亡者安息,让生者安身、创痛得疗愈。

回顾过往,2014 年北捷随机杀人案催生了《学生辅导法》,2010 年八德国中霸凌事件促使《国民教育法》修正让国中小进驻心理辅导人员,1999 年 921 大地震后因应国人心理创伤需求订定了《心理师法》。如果人们总得在惨烈教训后才得以痛定思痛改前非,那么这一次,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做些什么,叫类似这样的社会事件,让人生卡关的有情众生,在从今尔后的台湾,得以改写出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