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同志大游行,将于 10 月 28 日登场,同婚过后我们仍为同志权益走上街头,期待往后同志族群不再需要“出柜”,理所当然地活出自己。

写在 2017 台湾(北)同志大游行(以下简称北游)前夕,今年除了接下来的北游“涩涩性平打开开 多元教欲跟上来”、(台)中游“牵伴”、高(雄)游的“高性出游”,刚刚结束的新竹、花(莲)、(台)东游行,以及前几年的(台)南游,从 2003 年第一届台湾同志大游行之后,2017 年的今天宛如遍地开花,但也开始听到一种质疑的声音:既然同婚都已经释宪通过了,那为何同志还要办那么多的游行?为何还要继续参加游行?游行参加一次不够吗?干嘛要年年都办?

因此本文希望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搭配我个人参加游行这几年的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些“为何游行如此迷人”的原因。


图片|来源

一、认同与普同感:原来我也能如此“理所当然”地活着

关于同志心理健康的研究已经累积了数十年的研究结果,大部分结果均显示在巨大的社会压力、校园霸凌、家庭不接纳之下,LGBT 族群呈现低自尊、高忧郁、高自杀率(方刚、杨志红,2015),国外学者指出有几种迷思会让同志更容易陷入忧郁或受压力影响,包含“我是全世界唯一的同志”、“当一个同志是有问题的”、“因为我是同志,所有人都不喜欢我”(Huegel, 2011)。而这些迷思在你踏入同志大游行的同时,几乎都可以瞬间破除!

记得那一年青涩的自己,跟着都已经大学快毕业了才刚接触校园性别社团,跟着社团一起搭车到繁华的台北 City,从台大医院站走出来时,第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发现捷运站里外越来越多我能辨识的“自己人”,而在凯道的周边道路,越来越多人朝着同一个方向聚拢,几千几万人的兴奋、放松、愉快、骄傲,瞬间就能感染一个刚出茅芦的新手男同志,原来这么多同志也都能活得很好、原来我真的不孤单,原来我真的不是怪物!

而同志大游行动辄数万人的规模,正可以放大这些“活的理所当然”典范、楷模、见证的效果,以及提供强大的隶属感与普同感,因此如果你还没走过任何一场游行,邀请你一定要来试试看!

在这里根本无须出柜,在数万人的队伍里,我们可以骄傲地展现我们的彩虹肤色!

二、酷儿精神:我们打扮得越刺眼,你越无法忽视我们!

从 2003 年的北游开始,其实台湾社会也逐渐由不认识同志,慢慢地能到今天逐渐累积出让同婚通过的力量,以及在日常生活各种面项逐渐对多元性别越来越友善(李欣芳,2013)。可以说被看见、被正视、一年一次到现在一年很多次,改变就发生在这种习以为常当中。

而每年都会有保守的声音:“为什么游行一定要穿那么少、奇装异服”。这其实就是多元性别族群每一天要面对的质疑:“为甚么同志不安分守己就好,要出来争什么权益?”、“你们同志是不是都有很多炮友、很多人得爱滋病?”、“为什么好好一个男生/女生一定要把自己打扮成不男不女?”而同志大游行某种程度上就以一种最“酷儿”(注)的方式挑战所有人的耐性,如果大家渐渐不觉得游行里的同志很怪,那日常生活中那些怪、背德、污名,也就慢慢地减轻了。。

延伸阅读:为什么同志大游行要奇装异服?让世界生病的“正常”框架

去年我就读的研究所出动了“娘娘驾到”的服饰及看板,透过扮装成异性女王,挑战阴柔男生总是会被笑“娘娘腔、娘炮”,希望透过“娘娘”的形象,翻转这些污名,支持那些“我娘,我骄傲”的人儿们。

今天在这里,我们很怪!但我们怪的很可爱!怪的让你无法忽视!

三、倡议与打击污名:让温暖照在更多更阴暗的角落

除了每一场游行都有主办单位自己的游行主题之外,不同团体所举的不同标语、不同口号,游行主舞台以及前导车上宣讲、演讲的专家学者、团体代表,都在这场游行之中将自己希望倡议、希望推动的目标与大家分享,也建构出“多元”的真实意义。而越来越多人参与的“大”游行所累积的“大”人气,也是督促民意代表愿意针对这些议题修订相关法律的来源之一。

当然一百个来参加游行的人,就有一百种期待与目的,近年来游行前都要吵一次的“阳光主流男同志”与其他议题、其他族群的战火(延伸阅读:这个游行本来就不是要服务你们),其实拿掉政治正确的外衣后,其实是一种对于同志运动是否应该更关注那些落后在后面的夥伴的省思。因此今年稍稍能放下能不能结婚的大旗,更多关于多元性别的主题都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多元性别的性暴力与性侵害问题、跨性别免术换证、老年同志、同志身障者、用药、感染者、同志的身体意象...

笔者从小被笑“胖子”笑到大,也成为我认同过程中十分辛苦的一段经验,心中常焦虑自己这么胖,怎么还会有人喜欢我。因此对于前年高雄游行的主题“身展操”非常有印象,当年的主题关注的是各种身体意象:胖的、丑的、不够主流的、常常被切割排挤的人,将整场游行的主轴放在这些平常更少被关注人们身上。

如果以前你没注意过大家手上的标语,今年努力搜集看看,你能看到多少种声音、愿意关注多少种生命!

四、成为一部分,为游行出一份力

除了参加游行之外,每年各地游行都会组成新的主办团队,并在游行之前招募志工,学者也指出“Get Involved”(投入、撩落去)的策略,对于提升同志本身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例如参与同志组织、成为平权活动的志工、与不同活动进行串连等(Belge & Bieschke, 2011)。

虽然我并没有参与筹备同志游行的经验,但从身旁友人参与完之后通常功力大增,不论是对于性别的想法,或是办活动的能力,而这些也都是有志于投入多元性别或其他社会正义运动的人们需要累积的实力。(延伸阅读:志工训练实录- 2015台湾同志游行:年龄不设限-解放暗柜・青春自主

如果你已经是进阶的游行参与者,不妨关注一下各地同志游行是否又要招募人才啰!

小结:用你的方式展现自己,同志大游行不见不散!

在文章的结尾让我想起参与游行的几个小故事,第一个是某一年在高雄走到一半时,路边的车子里传来“滚回去”的吼声,听到之后我们反而一路都把标语对着停下来的公车、汽机车、路边的店家、行人,而那天我们的口号从来没有一年喊得那么大声过。第二个故事是每年游行都会四处张望高楼或高台,因为楼上永远都会有一位高瘦的身影用力挥舞着彩虹旗,后来才知道那是祁家威大哥每年守护同志夥伴的方式,去年 12 月 10 日上凯道,再次看见祁家威大哥的身影,眼泪就从我的脸颊滑落。(延伸阅读:从1个人到25万人 祁家威的同志运动长跑

因此,享受游行中所有激烈、愉快、兴奋、暖心、感动、骄傲,如果你还没有力气一起投入运动,那在游行这一天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骄傲地让青少年同志们看见你们脸上的光彩,那也会非常有意义。如果你已经有更多经验与勇气,也欢迎你在所属的团体进行倡议、带着更多人前来游行。如果你是愿意支持同志的柜父母、亲朋好友、同学老师,秀出你的身份、成为一名直同志(同志的盟友),让同志们感受一下来自圈外的支持与肯定。

以上所有故事的第一步就是:走出门与大家会合,接下来几周我们在台北凯道、台中市民广场、高雄文化中心,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