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慈专栏】金门废墟青年计画, 给这社会一次卷起袖子的实验,在金门记忆过去的历史蓄积的养分,领青年想像未来的可能。

人口外移、青年生活安逸、历史文化流失,这是一座被大人们焦虑着的岛屿;地缘与血缘先决、思想传统保守,这也是一座让青年不知要去要留的岛屿。

飞机落地,金门晨间的热气与台北不相上下,因缘际会我有机会于金门小住两周。但在抵达金门以前,我其实对于金门不是太了解。此次趁此次小住金门,我认真地走逛了一圈金门,沿途搜集人们对于金门的想像。

我先是遇到了H,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从小在金门长大的他担忧地跟我分享:“金门实在太安逸,人们穷得只剩下钱。因为缺乏竞争与经济压力,这里的青年缺乏突破自我的动机,我估计,这里只有百分之十的青年是能承受得住金门酒厂若有一天停业后带来的经济风暴与外来竞争。”在H的描述中,上一代人打造的财富养足了孩子的口腹,却养坏了孩子的成长动机。

推荐阅读:【深度追踪】请还给云林一片蓝天

这城市真的缺乏成长动机吗?在金门经常举办活动的T告诉我,这城市有个奇特的文化,凡是活动必然免费,免费不够,还得送礼。他叹气,在金门连要做娱乐型的活动都如此困难了,更遑论学习型的活动。

在接连访谈了十多位不同的金门当地人,集结了十多岁的孩子到九十多岁的老人家的访谈,我终于构建出了一丝人们脑海中的金门样貌──金门的青年因为小岛特质,社会缺乏竞争与外来刺激,在经济尚可的情况下,普遍没有忧患意识,人们安逸而缺乏学习动机,致使竞争力与创造力不足,进而致使金门难以创新精神拯救因人口流失而逐渐贫弱的传统产业,贫弱的工作机会又让青年大量出走,恶性循环下,那些焦虑与无力感便处处可见了。

然而,金门真的毫无能留住青年与激发青年主动学习的元素吗?那天晚上,我因为一场冒险而发现一些可能性。

金沙戏院,这是一间成立五十五年的戏院。它是金门沙美镇上最为人所知的建筑,它的名气来自于多年前的盛极一时,也来自于它荒废了快三十年的杂乱破败。一座年岁比我还要大的戏院,横亘在街道终点。那晚,凭藉着勇气,我拿着手电筒直闯入内。


图I作者提供

门锁已被当地青年推开,我缓步走进时,偌大的舞台与满满的电影座位已残败不堪。地上铺叠着一堆看似垃圾的纸张,却在我吹开灰尘、细细整平那些发黄的纸张时,发现那些纸本上赫然印着民国72的董监事会议记录,原来那旁边是一个保险柜,保险锁已全坏,60-70年代的各种文史资料就这样散落一地。

顿时,一个念头浮现心头,我决定用一个礼拜的时间作一场实验──就暂时称它为“废墟青年”吧。

最原型的想法是希望能够把青年带至废墟环境,让青年在里头交换彼此的人生故事,把废墟当做一个活动空间,透过空间的猎奇性来吸引青年参与,藉此突破当地青年对于“活动”兴致缺缺的现状。

时间关系,我仅有七天时间可以实验“废墟青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看下去。

第一天,我边吃早餐边把网路上有关戏院的资料看完后,走踏到戏院旁的面包店。网路上的资料说这是一间颇有历史的面包店,当我询问“你们有听说过金沙戏院以前的故事吗?”,田野调查便开始了。从面包店开始,延伸到对面的杂货店,再到当地地方宗祠与当地国中,在过程中,我不只听到了故事,更重要的是我把概念初步获得一些当地关键人物的支持与了解,让我在后来与县政府沟通商借空间时,几乎没有阻碍地借用到空间。

当天结束访谈后回到工作空间,废墟青年的企划也终于成形。

我想带约莫三十名青年到这个废墟,不只是交换生命故事,而是透过宛如返校的真人版般,让青年在废墟空间中走动,体验真人角色扮演游戏,想办法勾勒出当地的一段真人历史,过程当中,我想复刻与这座戏院有关的历史与体验。

推荐阅读:新青年与理想派的火花!郑国威X陆子钧:“新媒体存在,是为了解决问题”

这场体验,必须够酷。如何做到?我还有五天时间想办法找出答案。

首先,我没有办法只靠我自己完成计画,我得找到更多夥伴。


​图I作者提供

透过脸书把活动资讯发布出去,同时间谈好金门当地热血人士与政府的支持,搞定交通、住宿与其他杂支问题。我从台湾成功招募了设计师、动静态摄影师、节目直播主、媒体人员陆续飞抵金门担任志工支援这个疯狂的计画。A Team已经成形,接下来就是一步步突破困境了。

首先我想到一件事,既然有机会把这么多台湾来的优秀志工带进这个岛屿,那就别浪费,趁这个机会把这样的经验、视野变成一套流程与资源,培力当地青年,于是我也再次招募了约莫 10 位金门当地青年一起参与这个计画。

接着,我还有四天。

那两天,所有的志工分头把主视觉、预告片、企划纷纷完成,同时更重要的是一群年轻的志工们花了两天的时间进入废墟空间,开始把原本散落一地的文件一一重新翻阅过一次,摊平、分类、拍照、保存、讨论、访谈当地居民再次求证。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志工们走进废墟时的惊叹。这群年龄届在 18 岁到 25 岁左右的青年们亲眼见证了电影胶卷底片、60 年代的饮料罐、70年代的电影票售票记录⋯⋯被当垃圾丢弃在地上、毫无保存。对此,在他们以前,无人有过行动。

我始终相信,真实的现场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教育环境。

这群志工,他们大多不是社会科学背景的学生,也几乎都没有文史工作经验,但在这样的现场,他们自然地与这些人文历史产生共鸣了。

而我也一直都知道,当有了共鸣,青年人可以有多惊人的行动力。

这群志工不畏过去从没有田野调查的经验,自己独自访谈当地耆老,跑去沙美图书馆翻阅几乎没人会看的在地庶民历史,熬夜讨论关于金门、关于沙美的故事。他们每天从早上十点到半夜三四点,每天除了要上课、上班的时间无法过来之外,其他时间都不断骑车、搭公车前往这个被人们称为“缺乏刺激与活力”的小镇。

离活动开始,还有两天。

废墟青年活动页面上线,活动不赠送任何礼物,且每位参与者都得用一样“来自社区的食物”来交换入场门票。两天宣传,有将近 30 人报名。

最后,是活动当天了。

架起两盏灯打亮戏院门口,一张长桌上摆放着复刻的电影票──废墟青年门票,票券上还印着废墟青年的印章。戏院墙上贴着一张废墟青年的上映海报,人们陆续抵达,用着沙美当地的蛋卷、面包、饮料来兑换一张张门票。等待的过程中,回绕着的是邓丽君当年鼓励军民的歌声。

推荐阅读:【看见台湾】温柔千岛湖:溺爱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

活动开始,依照门票上的座位排数分成8个小组,每组拿着一盏提灯走进戏院,内有六名青年志工藏在几乎全黑的戏院角落,等到小组一靠近,就会开始说起一段故事。

这六段故事分别隶属于两个人,但是听的时候,参与者不会知道哪一段故事属于谁,他们只会听见一些破碎的线索,比如某场炮战发生、某个人出生、某个时期结束了。在场内,每个人都配有黑色口罩,一方面防尘,一方面是让每个人都能屏息安静地听故事。

活动举办的这天,是九月二十一日的晚上,是所谓俗称单打双不打的单打炮战日。约莫二十多分钟以后,戏院内炮弹声响,所有人必须得安静地列队从逃生门逃出,在戏院外的防空洞口集合。


​图I作者提供

防空洞口放着的是所有参与者带来的食物,参与者开始讨论起几道问题──这两人是什么背景?他们是男是女?他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放这两人的故事在这个戏院当中?


​图I作者提供

随着讨论结束,我们也完整公布了这两人与戏院的关系与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曾见证这座戏院从零到终结的父子,这对父子的生命故事映照着大时代的变迁,相当能。接着便是青年人一边用餐、一边交流彼此的生命经验。而那时候,刚刚故事中的当事人便从远方赶来,与着志工一起聊起他们现在的故事。而此时的报到桌已经改为展览桌,桌上放着的是从戏院中整理出来的文物资料,旁边还张贴着设计师与当地数据分析师一起共同完成的民国 72 年电影票券分析图表。

社区居民看到一群青年的参与而围了过来,一名妈妈拉着自己两个孩子看着文物展览,向我们说起自己当年在这里的童年回忆,她说:“我从来不知道原来这些文件还在这里,这里是我们小时候所有的回忆,那年看电影是我们唯一的娱乐啊。你看这些文件,上面这个名字就是我父亲啊⋯⋯。”

接着,妈妈带着旁边叫着跳着的两个小孩,跟我们借了提灯再次走进戏院,由她自己为孩子们介绍金沙戏院。活动最后足足忙到了晚上十点多才终于结束。


​图I作者提供

这场七天的实验,让我亲眼见证──以过去的故事为起点,让现在的青年想像未来是可能的。

青年从来就不是对生命无感,而是很多时候人们没找到让青年燃起热情的方法而已。以废墟青年为例,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吸引上万人浏览计画影片与文章,更在短时间内吸引许多青年主动积极参与,其实是运用了以下三项重要的元素:

  1. 用青年的话语去诠释原有的内容

对于当地人来说,“废墟”二字可能充满负面意涵。然而,熟悉青年语汇即能知道,其实“废墟”本身带有的神祕感,正是青年所热爱的元素。下次,想让青年参与一项行动,请记得用青年的语汇与青年沟通。

  1. 跳脱思考框架,用游戏特色推广文史工作

近期火红的“返校”游戏作品,从台湾红到国际,曾达到全球第三名的销售成绩。其中正是运用了台湾传统的文化元素以及特殊的党国历史,将其制作成独一无二的脱逃游戏。返校的游戏机制并不复杂,但因为其特别的选材,证实了一句老话──国际化的实力正来自于够深刻的在地化。

推荐阅读:老地方新灵魂!三峡新城与旧城的共生风景

如果“文史工作”、“社区参与”、“历史记忆”…这些成了青年不再感兴趣的内容,或许只是因为这些内容少加上了游戏元素。图文不符公司曾经做出的“全能古迹烧毁王”游戏,正是另外一起文史工作者所亟欲推广的老屋保存议题游戏化的经典案例。

  1. 让青年自己动手做,不要帮青年做好所有功课

别把事情都帮青年准备好。我其实是不特别爱逛历史博物馆的人,但是当我站在废墟当中,见证着那些三四十年的老文件时,我是很激动的,因为我能感受到我有机会帮这段历史做出无可取代的贡献──整理、拼凑、复原那些散落的故事,于是我自然衍伸了更多社区调查工作的兴趣,去图书馆翻阅资料、访谈当地老人家顿时成了有趣的真人RPG游戏。简而言之,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行为有不可取代性,自然而然会产生一股动力,催动着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因此,下次若发现青年动不起来,或许可以想一下,能不能让他感受到那件事情非他亲自参与解决不可,如果没有他,这件事情就会消失。那种“我好像有点重要”的自我认知,正是让人们行动的重要关键呢。

下次,当你再听到人们描述自己的城市弥漫着无力感、青年们缺乏主动学习的状态,或许你可以用不同的视野重新看看你所处的环境,也许那里也只是缺了你再做一场实验而已。


图I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