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儿写自己与家人从争吵到体谅,倘若妳欠自己的人生一趟流浪,用爱与家人沟通,走趟远路回来,发现彼此距离却因此更近了些。

家庭沟通在台湾一直以来就不被重视,对于许多父母而言,子女就像是手上宝贵的财产,从出生到成长都要牢牢紧盯,就怕一个不小心,女儿就变成了娼妓,儿子就变成了流氓,然后上了头条新闻,变成家族的笑话。

传统家庭面对子女往往都是打骂优先,希望儿女可以成全家人的期望。

好好念书,最好考到国立大学,不要想去念什么专科专班;好好工作,最好铁饭碗或是大公司,不要去做什么服务生或是创业;好好结婚生子,找个门当户对的家庭,正常的对象;好好买个房子,背个几十年房贷,免得老年无所依靠。

甚至有许多家庭从小不停灌输着名利才是王道的观念,面对儿女的请求往往选择闭耳不闻,常常以“都是为你好”的姿态逼迫你去做非期望下的选择。

反抗吗?怎么可能?还要回家睡觉呢?还要吃饭过活呢?也不想离家出走背个大逆不孝的称号。

只是,有时候也真的希望大人们可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尊重自己的想法,不是每次争吵完摔门,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大哭,另外的人只硬梆梆的告诉你“我都是为你好”。

推荐阅读:《不过就是世界末日》:我的家庭不可爱,但我依然愿意去爱

对,考公务人员才是最好,对,念商科才有出路,对,你再这样下去以后只能做女工。

子女为了完成父母的期待,忘记了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或许这条路在过去看似没什么问题,却在我们这个年代变的艰难,明明每个人喜好都不同,最后大夥却只能走同一种路。

30 岁那年我破坏了家人长久的期待,把工作停下来到国外旅行生活 400 天,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远行,离开前抗争了快半年的光阴,事后想起来也挺荒唐,30 岁还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这到底也是一种悲哀。

离开回来后的世界并没有变,家人也期许你赶快回到轨道工作、结婚,我点着头,却无法再像过去一样默默的承受,白天上班,晚上写作,签了出版社,花了一年写了一本书《纽转人生》,新书到家的那一天,我伸手拿给我妈:

“妈,这是我写的书,纽西兰打工度假的书。”我妈傻了眼,笑说“我女儿怎么会写书。”

我翻了里面的照片给她看,这是你女儿阿!她才知道原来她的女儿不只是会旅行,还会写书。

推荐阅读:纪念不够勇敢的日子!专访杨雅涵:你欠自己生命一次流浪

后来上了电视,杂志采访,广播演出,爸爸妈妈都很紧张的在另外一个世界听你的演出,分享旅行的点点滴滴,然后很骄傲的跟客人还有朋友说“那个人,是我的女儿。”

眼泪,偷偷的在房间里面掉下来,想起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追逐家人期待的模样,彼此冷战,吵架,愤怒,不说话,却也在冷战后彼此低头。你煮饭放在桌上,我踏出房间一口都不吃,你好声问今天还好吗?我关了电视锁在房门,到现在我抱着你,说“下次带你们去环游世界。”

原来家人的期待,也只是成长中淬练的过程,最终,我们都必须要接受,彼此都是个体,只是血液里,留着同样的温度而已。

有人问“怎么处理家人之间的问题?”我想,从出生开始这就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因为没有任何解决方法,所以不要拘泥过去,小时候的为你好,出自她们的一厢情愿,或许有一天你也会为她好,出自我们的一厢情愿,与其相害,不如相爱,好好的开始沟通,不再为彼此好,才是最好。

推荐阅读:《亲爱妈咪》爱的本质不是复原,而是给予彼此互伤的能力

家人的问题,从来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轻易处理,最终还是要回归了爱,因为爱,才能回应期待。没有最好的亲子关系,只有愿不愿意沟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