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事律师从台湾传统婚礼习俗反思性别平等,当一夫一妻的制式婚礼习俗与沉重社会礼教,捆绑了所有人应扮演的角色,性别该如何更流动开放?

文|柯萱如

作为一位家事律师,平常离婚案件办得多,突然接到一对新人的邀请,说是要找我担任婚礼的主持人。心里虽有些犹疑,但抱持着平常太频繁接触离婚案件,帮忙结个婚也好,可以平衡一下的心态,就还是先约了新人彼此聊聊确认需求。

第一次约见面讨论婚礼主持方向,不是在高档的咖啡厅,而是在人来人往的麦当劳地下室,因为方便、离家里近。

一见面,我抱着战战兢兢的态度,彷佛先抢先赢的忙着说道:“先说好,我没有主持过婚礼的经验喔!你们可以再多考虑一下。”

两位新人不疾不徐地回应:“不要担心,我们之所以找你的原因,就是我们不想要任何落入俗套的主持俗语与方式,没有经验没关系,我们只希望妳真诚的发自内心抒发感想就好了。”

从见面的第一时刻,地点的选择,“我”之所以被看上的原因,就能看见这对新人不求表面,务实、真诚对待关系及彼此的态度。

第一次能够这么近距离地,参与一场婚礼的筹备,感觉很特别。

就如同有时幕后花絮原比正式演出精彩,深深觉得,婚礼的精随也并不存在那些交换誓言,或是举杯敬酒的时刻,而在于那些事前事后的筹备阶段。

那些最朴实、最不起眼,却又最直指关系核心的重要时分。

作为一位天天接触各种家庭样貌、陪着当事人走过各种婚姻旅途的家事律师,深深感受到的是:实际上,婚姻并不是穿着西装与长摆婚纱的华丽进场,真实的婚姻,更像是婚礼开始前,在更衣间扒着便当,嘴角带着饭粒,眼睫毛黏一半还一边吆喝着,确认桌位表送来了贴好没的分身乏术,与匆乱狼狈。


图片|来源

尤其在普遍低薪的青贫世代,在职场与柴米油盐压力兼顾的真实人生中,真正的婚姻难求浪漫,也无暇制造梦幻。最浪漫的,常常就在于愿意让你做自己的放手,以及不强求一致,能够就让彼此这样不同的尊重。

推荐阅读:爸妈别着急:我们不结婚,但爱的很刚好

生了孩子后,浪漫更藏在吃饭时拼命塞饭边哄孩子,让对方能好整以暇品尝美食的承担,与在爱困至极的深夜,让对方安睡而独自爬起泡奶的愿意里头。

好几次,我坐在餐厅桌前、两位新人的对面,看着他们反覆讨论着婚礼的流程与细节,都差点要笑出来。并不是他们的模样好笑,而是觉得,我眼前所看见的,才是真正婚姻的样貌。我为他们对彼此的认真、虽然意见不同,仍然努力沟通的样子,发自真心的笑着。那是那样动人,那样弥足珍贵。

都说见微知着,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样貌,往往可以从他最日常、最细微的选择中看出来。

我很喜欢这对新人,喜欢的不只是他们活泼可爱、亲切可人,更深深地喜欢他们的真诚、务实的沉稳,并且喜欢他们在每一个细节上,有着自己所坚信、也坚持着的价值。

从很多小事都能够看见他们对于生活态度的选择,与发着光的坚定。

讨论主持稿时,他们坚持在每一对伴郎伴娘出场时、每一位站到台面的人们上台前,仔细地介绍他们的个性背景,让在场的大家真正能认识这些独立完整的个体,而不只把他们当作婚礼中的花瓶,或是用完就丢的工具。这是他们对于人的用心与重视。

而婚礼的流程安排,更能透见他们对于过往性别不平等社会的意识,与勇于改变的勇气。

新娘说,我希望婚礼中爸爸有的权利,妈妈都应该要有。如果爸爸能牵我走上红毯,妈妈应该也要一起走,没有道理妈妈只能在旁边看。

譬如三对小花童的安排,分别是女女,男男,男女各一对的出场。与他们特意在交往影片的最后,写下“我们深切期盼——每一对相爱的人都能为爱成家”的冀望相互映衬。

推荐阅读:【看见同志】大龟X周周:两个人若相爱,就能组成一个家

他们说,我们没有求婚,因为婚姻是两人双方的决定与共识,不应该是“求”来的,也不应该是谁向谁求、谁嫁进哪儿的事情。

婚礼上,也没有抽捧花或是丢捧花的安排,只有他们在歌声中,走下舞台一一发送玫瑰花束的诚恳。我并没有详问原因,然而不难想见的是,我相信他们并不认为只有女性才有资格抽捧花,也不认为仅有走入婚姻,才是能够幸福的生活选择。

我欣见他们的意识与行动,也谢谢他们同时给了我很重要的提醒。

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承袭已久的东西,不总是对的。

想起手上的案件中,时常有当事人或是对造,以“OO身为妻子,于婚姻中却不担起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的义务,罔顾婚后其应担任的妻职与母职”,或是“OO自婚前所给予的聘金数额,显低于一般社会礼俗标准,可见自始即看不起我方家族亲友”,做为离婚的理由。

刑事通奸罪案件中,也曾见男方亲友,暗地里指责因妻子于婚后到处忙自己的“外务”,没有好好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才会让外遇的先生有机可乘,出外寻觅其他更适任的“妻子”,认为妻子也要为丈夫的外遇负上责任。

听到这些,有些人可能会哑口失笑,却都是真真实实发生的事情。

很多的惯习、礼俗,背后都深栽着长久以来性别不平等的观念与陋习,而传统,常常是踩着许多人受压迫的血泪所延续下来的。

这些指责对方的人倒也不见得都愚笨无理,很多时候,他们一辈子以来,自己也是被这些沉重的社会礼教,婚姻中的丈夫、妻子、公婆、岳父母所“应该”要扮演的角色,给紧紧地框住绑死了。

就如同婚礼不一定得要爸爸牵着女儿入场、花童不是非得要男女配对、也不见得要依循一般流程抛接捧花。

人和人的相处,放掉这些“应该”要成为的样子,才能回首看见关系的本质、看见彼此真正的样子。

犹记得婚礼前一天的下午,我们在汉堡店确认主持稿的最终版本,两位新人为了究竟是否要详细介绍婚宴场地、红酒喜糖挑选背后的意义而意见分歧,有点争执,而小小的口角。

讨论到后来,新娘因为赶着美白牙齿提前离开了。

新娘走后,新郎对着我有点腼腆地笑说:“不好意思,我们就是这样啦。”

我笑着回应:“不会啦,这样很好阿,吵吵闹闹比较幸福。”

那时,我想起的是,列印在他们喜帖正上方,吴晟的作品《阶》,最末一段写的:

请陪我,也让我陪你

仔仔细细的踱到尽端

此阶将更长,但不寂寥

婚礼,仅仅是婚姻的起点。美好的祝福话语说得再多,然而,真正能决定未来是否真正能迈向幸福的,仍唯有抛开对于对方“应该”要成为什么模样的期望,而诚诚恳恳地,面对彼此。

推荐阅读:【一个人的派对】我的人不完美,但遇见你谁需要完美

我相信,以这对新人愿意尊重彼此的差异、包容彼此选择的特质,或许偶有争执歧异,但终能牵着手一起往前进。

我深深祝福他们,在往后的每一天,都能如同他们在婚礼中合唱的歌曲:“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喜欢着对方的每一个样子,也喜欢着跟对方在一起的自己。

毕竟,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没有什么比仍能成为自己、喜欢自己更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