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译者摘要》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因此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过去有很多人唱衰中国经济,但是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韧性,始终屹立不摇。

 

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正常和不公平的运作方式,恰巧为中国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能够抵抗金融环境恶劣的挑战。因为中国的国营企业,占尽了所有有利可图的市场。在“与民争利”的环境下,中国政府可以透过法令来保护国有企业的独占,然后用高于市场的公平价格卖给消费者。另外,贷款高利率、存款低利率两者间的利差,完全进入了中国官员们的口袋了。

 

这些不好的特质,恰恰能在欧债危机后、资本市场紧缩的时刻,提供给银行大量的金钱资助。但是,这不公平的制度不是万灵丹,日子久了也会反噬整个中国经济。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解的时候,人均GDP经过汇率转换后,是美国当时的1.2倍。如果中国经济崩解也是按照日本的剧本,中国还有好几年的时间可以准备。

 

当然事实不会像《经济学人》的推测,中国是个庞大又复杂的经济体,不是用简单的类比法就能推论出来的。

 


 

尽管最近景气低迷,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韧性”,远超过别人对它的批评。

 

 

中国在全球经济的份量,让自己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与去年4月的情形相同,当中国的工业、房子、与电子产品的产能明显下降时,这样不乐观的消息“重压”了全球的股市和商品价格。本月,中国的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广大的影响力与美国联准会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相当。另外,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个礼拜强调:中国经济必须要维持成长。他对市场的信心喊话,其影响力远胜过欧洲的领袖们。过去从没有工业革命的地区受到如此的关注。

 

但是用放大镜检视下,中国快速地发展看起来有点紊乱,如同本周《经济学人》特别报导所解释的一样:中国经济有很多地方是有问题的。中国的经济发产存在令人意外的“缺乏效率”,这样的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未经证实下,局外人最主要关心的是:如果中国因欧元崩解而历经严重的泡沫化,其经济成长会不会跟着一起瓦解?当危机时刻来临,中国很有可能向唱衰者证明自己的韧性。中国面临为数可观的难题,未来将会一一浮现。

 

 

不公平又不稳定

 

局外人倾向于认为: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有效率的楷模国家,但实际上不全然如此。去年在工具机、建筑物和基础建设的投资,占全中国GDP成长的一半以上;然而出口对中国经济成长贡献度居然是“零”。这些投资里面,有太多是来自于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受惠于不透明的国家补贴、市场保护和政治势力的鼓励贷款。有太多铺张浪费的例子:无论是中国北方草原的鬼城 [注1],还是南方海岸废弃的观光景点。

 

[注1] 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城市名),因为开采丰富的煤矿资源而一夕致富。然而搭上了中国房市兴起的浪潮,让这个内陆都市大兴土木,盖了很多富丽堂皇的高楼,希望能成为内陆的经济、商业中心。可是内蒙需求很小,盖了过多的华丽高楼卖不出去,顿时成为地广、楼多、人稀少的“鬼城”。

 

中国的经济模式对它自己的人民也不公平。政府调控的利率政策,让中国银行能够从存户身上撷取利益,可以减少支付给他们的存款利息。设置市场竞争的障碍,以保护国有企业能以“过高”的价格贩售商品给消费者。中国的户籍制度,使得来自乡村的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户籍人口相同的国家福利。专横的土地法律让地方政府得以欺骗农民:以农业用途为藉口,低价向农民收购土地,实际则是进行商业开发。大多数这样的暴利,最终都进入官员们的口袋。

 

中国“裙带关系”、“滋意妄为”的经济发展模式招致了许多批评,认为中国将步入其他发展快速经济体的后尘:成长后马上出现大规模经济衰退。最近一个值得借镜的例子,就是在1997年金融危机前的亚洲四小虎(龙)。这些小虎们依赖高度投资来提升经济的高成长,虽然持续了一些时间,但是他们也被培养成温室的花朵。只要“出口降低”、“投资减缓”和“外资出走”就会让小虎们暴露在风险之中。评论家指出,中国不仅在投资速度远超过过去的四小虎们,而且中国的银行和民间放贷者也热衷于放款,导致借贷的规模自2008年GDP的122%,大幅增长到2010年GDP的171%,因为当时正是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刺激贷款 [注2]”的时刻。

 

[注2] 中国为了因应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为了确保经济持续地高度成长,于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此举确实为中国的基础建设和房市带来荣景、也保持了经济成长,但是通膨的后遗症也在去年开始出现了。现在中国央行正采取“紧缩”的政策,在内需不够强大的中国(过度依赖政府投资),面临成长趋缓的日子不远了。

 

然而,中国这套“不公正”的经济模式,却给予它无比“韧性”的特质。与四小虎不同,中国很少依赖国外的借款。中国经济成长的资金来源,是来自广大的人民,而非来自于善变不忠的外资。过去东南亚经济体也发生相同的情形,目前有部份的欧元也是如此。中国的储蓄率是GDP的51%,比起总投资占GDP的比例还高。另外,受到共产党钳制的国有金融体系,实际上将人民的储蓄拿来当作“延迟还款”和“违约”的周转金。

 

显而易见地,中国的银行拥有高度的流动性。它们的“吸收存款”的金额远高过“核定贷款”的数字,同时银行们也将五分之一的存款,放置在央行里当作准备金。充足的现金流让中国银行拥有“回购”有问题贷款的能力:透过晚几个工作天的赎回,或是更即时地采取直接勾销呆帐的动作。此外,中国央行具有防波堤的功用,因为中国官方统计的债务仅占GDP的25%。地方政府的债务可能是这数字的两倍;即便如此,中国还是拥有雄厚的财力,能够支助任何遭遇“资金短缺”威胁的银行。

 

丰沛的资金同时也给予中国政府足够的能力,可以弥补出口到欧洲产品数量上的衰退,并再一次地刺激经济成长。中国政府花费许多金钱在基础建设上,特别是当西方世界的顾客信贷紧缩的时刻。但是,需要政府资金挹注的单位也比比皆是。举例,中国政府可能要投入两倍的金钱在乡村的医疗福利上,因为在中国每2200人仅能享有一个家庭医生。如果一般的中国人知道当他们年老时会受到医疗保险的照顾,他们就会少储蓄、把钱拿来消费。这能够帮助提振内需,因为中国家庭单位的总消费仅比GDP的三分之一多一点点而已。

 

 

时间是站在我这边!

 

这句话强调了中国长期要面对的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这番不正常、不公正的金融制度,恰恰能够帮助中国度过未来几年的危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建全的制度将反噬整个国家。当中国的人口开始老化与工资上涨时,人民储蓄率就会开始出现滑落的现象。资金也是已经变得越难取得了,因为存户已经受够了不合理的低利息,他们需要其他的备案。有些存户发现可以把他们的资产移出中国的方法,这造成了人民币不寻常贬值的压力。今年四月,在历史新低的利率下,中国银行的存款成长缓慢。

 

所以中国将必须学习如何聪明地使用金钱,这需要移除私人投资的障碍,特别是目前被“奢持浪费”的国有企业所把持的有利可图市场。这将需要减低银行系统依赖的习性,以及更完善的社会安全网;先别考虑未来10年中国在政治和社会上所需要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者有一件重要的工作,还好他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悲观主义者将中国与日本进行比较:与中国相同,日本是美国的债权国,并于1991年的时候泡沫经济崩解。但是日本经济泡沫来临时,当时日本的人均GDP是美国的1.2倍(经过汇率转换)。如果中国经济能够达到过去日本的水准,整个中国的GDP将会是美国的5倍之多。距离这样的日子来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

 

 

 

 

关于中国、经济与社会

〉〉中国经济荣景的吊诡

〉〉中国的银行呆帐

〉〉中国:性、监控、与“人民色情”(People’s Porn)的崛起

更详细的图文内容〉〉币图志

 

 

原文来源:来源

更多经济学人编译资料〉〉经济学人 in woman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