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投书迷人来稿,作者与我们浅谈《海洋奇缘》如何在倡议性别平权的社会风气,重新形塑女性形象,并藉由传统部落中的性别价值、与文化脉络与社会对话。

文|廖芷妮

你看电影的时候是都在看什么呢?看着角色波澜起伏的旅程,心中不经意的澎湃、愤怒、与惋惜。你是否也在等待一个片段好让你安顿自己的故事?在看似缥缈魔幻的水面中,我们都企图从电影里寻找自己的倒影。但必须看见她们,才能看见自己。

还记得前阵子的迪士尼动画大片《海洋奇缘》,看似又是一则公主成长系列的故事,但踩着大洋神话故事的蓝本,这部电影从上映前的周边商品与设计图,就一路引燃了不少文化争议。有人指责迪士尼不过是把西方主流文化的性别脚本,加上大洋文化的色彩涂涂抹抹、稍作润色,仍不脱西方个人主义的思考模式。


《海洋奇缘》剧照

但也有人认为《海洋奇缘》让人们看见文化的丰富性,并进一步对照出对当代课题。迪士尼商业电影,作为输出跨国界父权思想的故事机器,近年来透过许多电影企图反转女性在故事中的附属地位,然而《海洋奇缘》并不是在一个架空的魔幻世界中运作,如:长发公主、青蛙王子、冰雪奇缘等等。随着性别意识的提升,《海洋奇缘》这部在倡议平等价值社会中诞生的商业电影,是如何形塑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又应该如何与传统部落中的性别价值、与文化脉络做对话呢?这其中的权衡与取舍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从电影中几个关键的女性角色,来一窥《海洋奇缘》的意图吧!

推荐阅读:公主的阴性乐园:迪士尼童话的阴性文艺复兴

首先,是扮演启蒙女主角莫娜(Moana)的祖母塔拉(Tala),塔拉在电影中挑战了代表权威的村落酋长,并经常鼓舞莫娜抛弃世俗的身份——酋长之女,到海边追寻自己的想望。同时,塔拉也承接祖先流传下来的经验历史,唤醒了莫娜的身份与族群认同感。祖母塔拉似乎与我们习以为常的年长女性形象有些出入,但这样顽皮不羁、却仍受到部落重视的祖母,为何在传统社会具有这样的权力与角色定位呢?郭佩宜(2017)在台湾太平洋研究学会的讲座中表示:

在部分太平洋岛屿社会中,女性作为长嗣是得以继承酋长的位置,但在权力与禁忌体系中仍备受控制。然而,当女性迈入老年之时,却可以不受习俗所规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还可以取闹领袖阶级的男性,这在一位岛民学者导演、同时也是顾问团之一的 Vilsoni Hereniko 的电影《土地之眼》(The Land Has Eyes)中可以清楚看到。(引自林浩立 2017)

另外,《海洋奇缘》中两位女神也引发不少讨论,其中一位不曾出现在剧情中,另一位则是不存在于神话中。首先是在电影中隐遁的女神——希娜(Hina),她在玻里尼西亚神话中总是与毛伊(Maui)并肩出现,虽然在不同地区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角色,从姊姊、母亲、到妻子,但无论希娜以什么样的身份显现,毛伊的力量是与希娜相应而生的。她并未藏在他的阴影之后,而是与他一同现身在神话的现场。在传统文化中,“神性” 是指能够创造出“和谐、均衡状态的自然与社会秩序”,因此神话中的毛伊、和希娜总是彼此相随,透过“对称性的制衡力量”形塑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Tēvita ʻŌ. Kaʻili 2017)然而在电影中在谈及毛伊所缔造的功绩中,却不见女神的身影,将她在神话中的重要意涵直接从银幕上抹除,如同女性在西方历史发展中被公领域排除、不断“被隐形”的足迹。

推荐阅读:《神力女超人》的荣格心理学:阴性力量与女性的自性化历程


《海洋奇缘》剧照

第二位则是大地之母塔菲缇(Te Fiti),她在电影中的角色形塑倒是受到不少赞赏。在电影中,毛伊为了替人类取得更多力量,因而偷取了万物创造力量之源——塔菲缇的“心”。被偷“心”的塔菲缇无法在再维持自然环境的繁盛、与循环,甚至转化成为黑暗力量的扩散源头。而毛伊也在逃跑的同时,被岩浆恶魔塔卡(Teka)击落。而直到电影的最后,我们才了解到原来岩浆恶魔塔卡竟然就是塔菲缇。在莫娜归还“心”后,塔卡重新转化成具有丰沛创造性力量的塔菲缇。其实在玻里尼西亚的神话中,并不存在塔菲缇这号人物,但她的原型极有可能是掌管了风、火、闪电、与火山的 Pele 女神。火山的岩浆,在玻里尼西亚地区并不被视为破坏性的存在,而是带来土地与肥沃火山土壤的新生力量。(林浩立 2017) 

最后,我想透过女主角莫娜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来综合探讨前述女性角色如何在两种文化逻辑中找到权衡与对话的可能性,一开始我在观看电影时,不断替女主角感到愤愤不平,为什么作为女性的莫娜不能独立完成任务,归还塔菲缇的“心”?为什么它不能成为对抗恶魔的主角,必须成为附庸性的舵手?为什么必须由另一个男性去完成最后关键的一役?最终,我才慢慢理解莫娜在电影中的意义,如何透过原有文化中的性别脉络与特质,来找寻其在族群文化中的定位与新出路。


《海洋奇缘》剧照

这也是人类学的核心关怀:“不同文化有其独特性,但也有其共通性,而我们如何在其中找到对话的可能性?”我们如何藉由对照不同文化的生活经验与历史脉络,重新看待自身、与生活的文化底蕴,而性别又是如何结构不同族群在亲属、政治等等层面的问题?我们假设“人人追求平等”,并依此去评判性别意涵与指涉范畴的优劣,但或许性别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二元对立、支配或被支配着。电影中,女主角莫娜虽是舵手却也是引路人,她在力量上无法与对手一拼高下,但却能从战斗的僵局中找到另行突围的切入点。当她面对恶魔塔卡,电影没有让莫娜透过阳刚的力量去成就任务,而是在理解传统性别角色后,让莫娜与毛伊扮演相互补充的位置,并获得共同得转化世界的的力量。

推荐阅读:网路论战非得要“拼输赢”吗?阳刚脉络以外的阴性表达

即便迪士尼电影关注的主体仍是西方世界,在个人主义的影响下,形塑了莫娜追求自我认同与冒险的主线故事,而也在电影商品化的过程也引起了不少消费文化的争议,这些都是必须讨论的议题。然而它在商业电影的定位下,仍企图呈现文化异质性,并回应跨文化的现代性问题——我们是谁?女性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位置?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权力关系是一场零和竞赛吗?《海洋奇缘》透过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叩问性别角色与权力关系。从电影中对许多女性角色的刻画可见一斑,包括:祖母跳脱常轨挑战权威、女神从熔岩恶魔的身份转化新生等等,都不断挑战我们对于力量展现的想像。电影透过当地文化对性别内涵的实践,建构了电影中的社会关系与角色互动,顺着当地性别内涵的文理,发展出不同女性角色的特性,并在电影中扮演关键性的承接、制衡、整合、与重生的角色,也带领我们去思考当代女性力量来自什么样的经验与历史?位在什么位置上,航向什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