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拉娜 · 亚历塞维奇,将战争下女人的脸面拭清,让世人看见女性撑起战争的身影,描述战争历史时她说:“以艺术的观点而言,屠夫与受害者都是平等的人,你该看到的是人们。”


2015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拉娜 · 亚历塞维奇。(汤森路透)

“我们以为只要将共产主义抛开,一切都会好转,但是事实证明,你不可能脱离共产主义、获得自由,因为人们根本不懂自由为何物。”—维拉娜.亚历塞维奇(Svetlana Alexandrovna Alexievich)。

现年 69 岁、来自白俄罗斯的女记者兼作家斯维拉娜 · 亚历塞维奇(Svetlana Alexandrovna Alexievich),多年来以苏联时代的小人物口述故事为题材,创作出多本具社会批判与关怀的巨作,2015 年更以记者身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因为她的文字为“当代世人的苦难与英勇树立了一座纪念碑”。

推荐阅读:战乱下的时代孤儿:叙利亚难民颠沛流离只为重生

关注战争与人性的亚历塞维奇数十年来从事倾听与写作,访问社会底层小人物,将一则则真实故事融入着作,形同为百姓发声,也撼动所有读者。在今日的俄罗斯,亚历塞维奇常被视为国家的良知,她的作品对后苏联时代的社会动荡与失望提出深刻反思。

亚历塞维奇日前接受《卫报》(The Guardian)专访,谈论她的着作以及对现代俄罗斯与后苏联时代的看法。

《战争没有女人的脸》

亚历塞维奇的成名着作《战争没有女人的脸》(The Unwomanly Face of War),1980 年代完稿时没有书商愿意出版。时逢苏联晚期,社会弥漫自省氛围,此书触动反思与批判性思考的时代精神,出版后热销 200 多万本。

1970 年代,一则关于曾在战场上狙杀 75 名外敌的二战退休女兵的采访,使亚历塞维奇受到启发,开始找寻曾参与战争的女性退伍军人。百万苏联女性曾在战争前线奋战,但她们的事迹却消失在官方纪录中,“这本书问世前,战争文字纪录上唯一的女性是护士,描述她们拯救英雄般的将领们”,但被遗忘的女性士兵曾和这些男人同样地站在战场上。

《战争没有女人的脸》一书提到苏联时期的禁忌议题,包含“苏德互不侵犯条约”(Molotov-Ribbentrop pact)、苏联政府对逃兵的处置,以及战争对人民造成的心理阴霾。《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与纳粹德国二战时,私下划分双方在东欧地区势力范围的秘密条约。

推荐阅读:《敦克尔克大行动》:战场上没有名字、没有时间、没有对白

上述内容皆触及俄罗斯普京(Vladimir Putin)政权的敏感神经。普京将二战胜利塑造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质疑这段历史荣耀的人常被视为异端。因此,在亚历塞维奇书中所描述的女性英勇事迹、承受的重担,还有战争带来的深沉恐惧,如今显得更为重要。

共产苏联瓦解之后

亚历塞维奇陆续出版《车诺比的悲鸣》(Voices from Chernobyl)、《锌皮娃娃兵:聆听死亡的声音》(Zinky Boys: Soviet Voices from the Afghanistan War),前者描述 1986 年发生的车诺比核灾事故;后者透过阿富汗孩童的双眼,控诉苏联阿富汗战争的惨状。2 起悲剧事件也是后续引发苏联解体的因素。

她的最新力作《二手时间:最后的苏维埃》(Secondhand Time: The Last of the Soviets),描述 1990 年代苏联瓦解后的社会混乱、震惊。“没有人料想到苏联会解散,大家都被吓坏了”,过去每日遵守的规则、日常和语言在一夜之间崩毁,人们必须适应这令人痛苦的事实。

推荐阅读:写给战争伤亡的疗伤歌单:从黎巴嫩到巴黎,世界和平离我们多远?

 亚历塞维奇在后续着作中,持续无情地揭开苏联时代的战争经验,使她在俄罗斯渐不受推崇。在家乡白俄罗斯,她的书无法出版,本人甚至被禁止公开露面。她一度离开家乡“以示抗议”,11 年间流浪欧洲各国,最后在几年前又回到白俄罗斯。

亚历塞维奇为这段人生波折下了这样的注解:“当你遇到阻碍时,你所看见的都是目标,而不是作家应重视的‘人’。以艺术的观点而言,屠夫与受害者都是平等的人,你该看到的是人们。

亚历塞维奇的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但她所书写的却是后苏联时期的事件,她坦承谈及现今的俄罗斯时,不确定该以“我们”或是“他们”来称呼俄罗斯人。

她透露对普京政权与俄国政治氛围的看法:“我们以为只要将共产主义抛开,一切都会好转,但是事实证明,你不可能脱离共产主义、获得自由,因为人们根本不懂自由为何物。”她也痛批俄罗斯不应吞并克里米亚(Crimea)及侵略乌克兰东部。

生命的意义为何?

一生笔耕不辍的亚历塞维奇正从事 2 本新书的创作,其一是由 100 位男女的观点来描绘“爱情”,其二则是关于老化,她正在老虑把这本书当作给自己的 70 岁生日大礼。

她说道:“年轻时,我们不曾想过年老这回事,突然间所有问题都来到面前。⋯⋯生命的意义为何,生命中的事件又为什么会发生?”

关于这些难解的生命哲学疑问,期盼能在她即将问世的新书中找到答案。

推荐阅读:【世界日志】当我们年老后:青银共居体验人生,情欲同生活般必须


2015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拉娜 · 亚历塞维奇。(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