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日常里族群化与性别化的歧视痕迹,用点菜终止歧视,替“大陆妹”正名运动,还给青菜正确之名称,亦藉由行动,改善性别与族群的权力不对等。

日前,我在一家小餐馆吃晚餐,点烫青菜前,询问老板:“今天烫青菜是烫什么菜?”老板高声回答“烫‘大陆妹’”的声音回荡在整个餐馆里。突然,我想起好友曾品璇在今年三月初发起“用点菜终止歧视”,福山莴苣≠大陆妹的正名运动。随后,在今年六月初,台大社会学系李明璁教授大声疾呼,支持这项运动,却引起许多网友考据“大陆妹”的命名史。

台湾土种莴苣菜用台语发音是念“莴仔菜(e-á-tshài)”,而 e 和 á 彼此谐音,所以经常被念为“A 仔菜”,简称 A 菜。台湾中南部的民众大多会念成“妹仔菜(meh-á-tshài)”。后来,市场引进中国品种莴苣菜,为了区别台湾土种莴苣菜,就称之为“大陆 A 仔菜”,简称大陆 A 菜;或“大陆妹仔菜”,简称大陆妹。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学生餐厅响应“用点菜终止歧视”正名运动。图片来源:曾品璇。

这个正名运动在网路上引起正反两极评价。许多网友反对福山莴苣正名运动,认为“大陆妹”只是中性的词汇,没有歧视。不过,被我们视为“中性”的词汇其实并不中性,社会用某种符号为他者命名的过程其实充满着权力关系。以字词为例,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学习中国历史时,中国人对邻近民族以“羯”、“羌”等动物的部首称呼他们,藉此矮化这些民族。以及,我们经常使用与女人有关的字词或女字部首来羞辱男人,例如“娘炮”;但却不会使用与男人有关的字词或男字部首来羞辱女人,我们并不会骂女人爹炮,而是其他同样使用与女人有关的字词或女字部首来羞辱女人,例如“母狗”、“荡妇”、“婊子”。

推荐阅读:【百工选书】《做工的人》:她是台湾媳妇,不是你口中的外配


每次点菜时,是否想过“大陆妹”的菜名意义?图片来源:曾品璇。

对许多人而言,这些字词就是字词,将族群化的事实与性别化的现实视为理所当然。因此,当我的朋友曾品璇对“大陆妹”提出批判性的发问后,却被别人认为是“太敏感”、“想太多”、“吃饱撑着没事做”。甚至,有人跳出来责难,说这是什么政治正确的肆虐。不过,通常会这样叫嚣的人就是那群不会被伤害的人。

试想,若有一名大陆籍配偶带着她的孩子到餐厅点一份烫大陆妹的心情为何?大陆妹的字词会如何影响孩子对母亲与家庭的认同?或者,若有一位大陆籍家庭帮佣,平常白天帮忙台湾家庭打点家里,推着你/妳的父母爷奶到公园晒太阳,下班后,全身疲惫地走进小吃店点菜吃饭,看见菜单上的菜名是大陆妹,她的心情又是如何?或者,当一位男学生调侃一位大陆籍配偶的孩子,“妳就是大陆妹”,她却无力反驳,她的心境会是如何?

推荐阅读:无所不在的歧视:“进口婚姻”与“外籍新娘”四字多么伤人


福山莴苣本人不想被叫大陆妹。图片来源:曾品璇。

女力,曾品璇发起“用点菜终止歧视”的福山莴苣正名运动,她拒绝用“沉默”参与性别与族群的权力不对等。

餐饮业者与大陆籍移民移工较少使用脸书,他们每天忙碌地打拚工作,或许不知道在网路上的正名运动,如果我们愿意到餐厅点菜时“多说一句”,可能就会影响他们。虽然有许多网友支持这个活动,却被“没有用”的迷思遮蔽,他们认为反正正名运动根本改变不了这样的习惯,这个议题只是活在同温层的相濡以沫。但我却乐观地认为帮助他人做出不一样的选择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我们自己先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而且要“有勇气”、“有胆量”地公开做给大家看。当我们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当我们在餐馆点菜时,跟老板说:“我要一份‘福山莴苣’”或是“我要一份‘大陆莴仔菜’”时,虽然可能会让别人感觉不舒服,但感觉不舒服是一个富有意义的教育过程,同时也让人们能够注意原来我们有不同的选择路径。

推荐阅读:“新移民是进口商品?”放下无知与歧视!柯市长的多元文化课题


福山莴苣≠大陆妹。图片来源:林怡萱。

综合上述,我支持女力,曾品璇发起的正名运动,我认为“大陆妹”必须更名。于此,邀请各位一起加入“用点菜终止歧视”的正名运动。


邀请各位一起加入“用点菜终止歧视”的正名运动。图片来源:曾品璇。

备注:文章文字之所以使用“大陆籍”而非“中国籍”,是为呼应本文的中心主旨:“命名暴力”,以及,扣向“大陆妹”的“大陆”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