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克尔克大行动》的长镜头,看向战场底下被剥夺名字、故事、爱人的人们,面对死亡,逃命成了生存意义,但人性的微光,在这样的幽暗底下更显一片灿亮。

影片中的天空,都是有些阴郁的蓝色,望向海的那一端,带点迷雾的一片蓝,空气中总有湿润的水气,远方的陆地若隐若现,那是家的方向。

回家,回家。我们不断的从家园向外走去,但最后走向的,还是家乡。

少年的眼神湛蓝而深邃,看向海边。退去钢盔底下的,是太过年少的一张脸,少年有 18 岁吗?或许更小吧?放眼望去,沙滩上的,也不过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少年。

他紧紧抿着的嘴唇异常沈默,少年几乎不怎么说话,但他略显得不安的神情却说了很多。这或许不是一个习惯沈默的少年,但现在他不得不沈默。

他稚嫩的眼中或有疑惑,战争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又为什么在这里?但这些问题却没有来得及思考,因为一转眼,沙滩上又遭炮击。

一群又一群的人聚集在沙滩上,从直观而言,人们多麽像蝼蚁,面对空袭无能为力,只能就地蹲下,抱着头,祈祷这一波炮击不要落在自己头上。无力、无助,甚至连逃跑都徒劳无功,他们什么都不能做,只能迎向自己的命运。

推荐阅读:战火之下,加萨孩子们的哭泣,你听到了吗?

在战争中的人们不需要名字,整场电影当中,你很少听到别人呼喊对方的名字,而一直到最后你才会意识到这件事情,因为在这一个辽阔无际的沙滩与海洋上,并不需要名字,只需要制服、旗帜、语言,来分辨我们和他们,只是到最后这样的分野也渐渐模糊起来,你、他、你的朋友、高地士兵、上校、中将。这些名词,就是战场上赖以沟通的一切。而你隐藏在钢盔下的面孔,也变得异常地相似。一眼望去,分不清哪个是你。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空无吗?到底有什么意义可以从这里得到呢?没有,战争让一切的意义都变得有点苍白,你这个人是谁,你有什么故事,你远方是不是有爱人,一切都变得不重要,因为可能在一个闪神、一个疏忽间,这一切就回归空无,而你的身躯将会飘荡在茫茫大海当中。

而死亡在这里看起来是一个多么寻常的东西,多么漫不经心的就会到来。恐惧的味道好像也没有那么浓密,当你眼前所见的事物都是死亡,而你也永远也不会知道此刻走在你身旁的人下一刻会被飞越空中的子弹击杀,还是会淹死在茫茫大海之中,你的恐惧会慢慢变成麻木。

因为再一次你才想起,原来死亡是如此无所不在的东西,随时会发生,而也让这样的死亡,好像失去了他该有的重量,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但在这片沙滩和海域上,死亡轻得不如一粒凡尘。

推荐阅读:印度之旅提醒我的事:死亡如此靠近,最后我们都是一抹轻烟

整个电影的主轴就是一场逃亡,逃出去,快点跑。逃出这片沙滩,逃离这片海洋,逃出我们内心的恐惧和黑暗,但要往哪个方向逃呢?放眼望去,四顾茫然。而真正的道路,则是在黑暗中的一点微光。

那一点微光来自最黑暗的地方。来自我们的灵魂深处,恐惧让黑暗滋生,让我们变得面目丑恶,让我们渺小胆怯,充满腐败而腥臭的潮水味道。但在一样的地方,却长出了这么一点小小光芒。

这些光芒最后散布到四方,在提防上面,看着快要溺水的同胞而伸出的那一只手。在即将沈没的船上,最后决定逃亡前先打开舱门的那一刻。在拥挤的桥上,人们自发让路给伤亡者的画面。在充满一艘艘向外航行的民用游艇的海港上。也在即将耗尽燃油,看着油箱表与敌机,咬牙继续飞翔的天空之中。

推荐阅读:《一千次晚安》:捍卫正义的女性英雄

很意外在最残酷的战场却能看见最朴素的善良。这样的朴素的善行,在现在和平的社会当中都少见。

整部电影,并没有主角,大家都是演员,属于这天、这海、这地的一部份点缀。这里也没有英雄,因为大家都是漂泊的蜉蝣,有各自的光芒也有各自的黑暗。死亡无所不在,走在你身边的人,也总有一天会消失,不是在这一刻,就有可能是在下一刻。

但怀抱着这样的光芒,或许有一天,我们都不再需要逃亡。